印巴一?;?,莫迪立即重回講臺,立即站在聚光燈下,對全國14億人發表了意氣風發的講話,那一副得意洋洋驕傲自滿的模樣,看了就讓人氣結:我踩,印度這是打了一個大勝仗么?你的底氣來自哪里?但是,印度人很受用呀,百姓和軍隊都群情激昂,高舉右手激情高呼口號,就差山呼萬歲了。
日前,莫迪在面向14億印度人的全國電視講話中,以絕對勝利者的姿態昂首發聲,印度只是“暫停了對巴基斯坦的軍事行動”,如果印度未來再遭受恐怖襲擊,印方將繼續“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報復”。
這副架勢,半點都不像剛風打了大敗仗的樣子呀,不是6架戰機被擊落了嗎?
莫迪強調,如果印巴對話,印度只會與巴方談恐怖主義問題,談巴控克什米爾問題。如果巴基斯坦想要“自救”,就必須“清除國內的恐怖主義基礎設施”。
莫迪又談到核安全問題,稱他的國家“不會容忍核訛詐”,印度將嚴密監視巴軍的每一步行動。
在印度河水資源問題上,莫迪稱,“水和鮮血不能共存”,決不會與巴方商討恢復《印度河水域條約》問題。
在兩軍剛剛止戰,正式和平談判還沒有展開的情況下,莫迪發表強硬講話,首要的目的就是配合國內的“勝利宣傳”,以維持其政治強人的形象,給印度14億帶來金子一般的信心。
不得不說,莫迪已經活成了平頭哥的模樣,莫論勝敗,不服就干。這可能就是印度這個民族的血性,非一般國家的人所能理解的。
莫迪的信心和底氣何來?
一、國家主權不容模糊。
克什米爾地區位于南亞次大陸西北部,1846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立了面積達21萬平方公里的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當時居民以穆斯林居多,占77%,印度教徒占20%,但土邦主卻是印度教徒。
印巴歷史上曾發生三次大戰、無數次小戰,而其中兩次大戰的主戰場在克什米爾。這兩個國家人口均過億,又都擁有核武器,一旦開戰,后果不堪設想。
這正是危機升級后迅速被國際社會關注的原因所在。
人們首先擔心的是,克什米爾危機升級會否引發真正的戰爭?戰爭會持續多久?
由于全球孤立主義彌漫,世界大國正面臨多重危機,不愿對“山高水遠”的“麻煩熱點”多加干涉。
克什米爾地區本就遠離國際視野,又毗鄰歷史上曾讓英、俄、美等大國陷入泥潭的阿富汗,印巴兩國又是歷史和現實積怨深重的冤家對頭。
恐怖發生后,印控區人員死傷眾多,激怒印度民眾民族對立情緒高漲,莫迪率先以反恐為由,發動報復,自然受到民眾支持,反而讓他獲得更大的政治資本。
二、恐怖主義活動不容回避。
實事求是地講,巴國對恐怖主義縱容的現實,已經是世界范圍內不容忽視的最重大問題,關鍵還是恐怖主義不僅對國內大搞分裂,還大肆攻擊外國進來的投資者。
這個方面,中國投資者和務工人員的苦難用籮筐也裝不下,都能血淚控訴三天三夜了。
神奇的是,巴國卻認為是內政,輪不到印度來說三道四。但事實是,這次大規模沖突,不就是因為克什米亞的印度人遭受了恐怖襲擊,才導致印度開火,發誓要斬草除根的嗎?
源頭不論,只談勝負,巴國也難免飽受國際輿論的指謫,印度反而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支持。
莫迪政府現在的態度十分明確,就是要先在解決克什米爾恐怖主義的問題??稍谟“椭g,恐怖主義問題是數十年的積怨,如果和談能談出實際效果來,還會有幾十年化不開的仇恨嗎?
所以,莫迪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振臂高呼,自然也得到了14億人山呼海嘯般的積極回應。
三、水資源博弈說不清理還亂。
印度河水的糾紛也是幾十年說不清、理還亂的拉扯。
莫迪希望能夠有效利用此次危機,逼迫巴基斯坦在印度河水資源問題上讓步,修改上世紀60年代雙方簽署的協議,讓印度可以使用更多的印度河水資源。
但印度河水資源是巴國內農業灌溉與水力發電的基礎,雙方在此事上沒有太多協商的空間。
由于此前協議的限制,印度在上游地區的水資源調配能力有限,只能做到短期切斷下游的水資源供應,等到水庫水滿就必須開閘放水。
雙方圍繞水資源問題的爭吵,雖然不會立刻引發下游的人道主義危機。但始終是懸在兩國人民頭上一座危險的堰塞湖。
如果印度在上游開始新的水利工程建設,要在事實上改變水資源分配,巴方不會無動于衷,雙方爆發武裝沖突的可能性依舊存在。
可以預見到,印巴日后在阿聯酋等地的磋商,不會進行得太過順利。
談不清,那就在經過戰場上廝殺的勝果來說話。現在雙方都宣布獲得大勝無非是取悅民眾,穩住國民情緒。這也是兩國人民的福祉,誰也不愿因為戰敗而被剝奪了用水自由。
談判桌上堅決不肯退讓,戰果又由政府說了算,所以,民眾的情緒就是在不對等的知情權中,受到干擾而不能自辨是非。
莫迪政府也是膽大妄為,堵壩蓄水,讓下游農耕錯亂;一遭指責,又肆意放水,造成下游洪水泛濫;談不妥就開戰,更造成民眾恐慌,無辜者承擔死傷的后果。
如此糾結下去,雙方重新在邊境爆發沖突的可能性幾乎不可能停止,最后仍會開戰。
即便雙方最終能夠達成協議,也始終會是一份臨時性文件,無法就克什米爾、恐怖主義威脅、水資源等問題制定有效的長期政策。
一言以蔽之,莫迪的強硬表態不僅延續了印巴長期對峙的緊張基調,更凸顯了雙方在恐怖主義、克什米爾及水資源等核心議題上的結構性矛盾。
國際社會的斡旋雖能暫緩危機,卻難以根治雙方根深蒂固的分歧,在火藥味與外交辭令交織的南亞舞臺上,長久和平仍舊遙不可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