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觀察者網消息,印度空軍中將巴蒂召開新聞發布會時表示,印度擊落了多架巴基斯坦飛機。但拒絕透露任何細節,他給出的理由是,不會冒險猜測確切的數據,而且因為巴基斯坦的飛機沒有進入印度邊境,印方也不會獲得飛機殘骸。
消息一出,迅速引起軒然大波,明明在幾天前的空戰中,巴基斯坦還占據優勢,怎么一夜之間形勢就發生了逆轉,而且印度宣稱擊落了多架巴基斯坦飛機,其中有沒有中制的殲10呢?
這一切還要從前幾天說起,5月7日印度率先發難,發動了代號為“朱砂行動”的空襲。
印度空軍出動大量戰機,在印巴邊境使用陣風戰機發射“風暴陰影”空對地巡航導彈和“鐵錘”制導炸彈,對巴基斯坦境內9處目標發動攻擊。巴基斯坦也毫不示弱,立刻展開反擊,迅速派出軍事力量對印度進行圍剿。
在這場激烈的空戰中,雙方都宣稱取得了一定戰果。巴基斯坦方面稱,在沖突中擊落了印度多架飛機,包括3架法制“陣風”戰斗機、1架俄制蘇-30MKI、1架米格29以及1架“蒼鷺”無人機。
為了證實這一說法,巴基斯坦空軍還公布了印度戰機的雷達軌跡數據、截獲的印度飛行員與地面指揮的通訊記錄,以及4處印度戰機墜毀的精確坐標。
不僅如此,法國高級情報官員也向CNN確認,至少有一架印度的“陣風”戰機被擊落,美國方面也對此消息予以確認。
然而,印度官方對巴方的這些說法一概不承認。
印度新聞局進行專項辟謠,甚至通過印度駐華大使館轉發辟謠信息,強調巴基斯坦未公開擊中回傳信號、駕駛艙記錄、雷達數據等,所以印方不予認可。
印度人認為,自家花費高價購買的陣風戰機性能卓越,1架陣風相當于4架殲20,巴基斯坦依賴的中式裝備未經實戰證明,而印度自身防空技術熟練可靠,因此,自家戰斗機被巴基斯坦擊落是不可能的事。
但事實就是事實,哪怕印度否認也無濟于事。于是昨日印度的巴蒂又召開一場新聞發布會,宣稱印度擊落了數架巴基斯坦飛機。
但當眾人詢問具體情況,如擊落時間、飛機型號、有無殘骸等細節時,巴蒂卻顧左右而言他。最后,他給出的理由是巴基斯坦的飛機沒有進入印度領空,擊落后也找不到飛機殘骸,所以不好“冒險猜測”確切數據。
仔細分析巴蒂的這番言論,其實疑點重重。
首先,他使用的“飛機”一詞概念極為寬泛,無人機也屬于飛機范疇。若只是擊落幾架無人機,實在算不得什么值得大肆宣揚的戰果。
其次,巴方明確表示其無人機和有人戰機在沖突期間進入過印度境內,這與印度的說法相互矛盾。
而且印度以無殘骸為由無法評估戰果的理由站不住腳,畢竟巴基斯坦擊落印度飛機后,殘骸雖在印度境內,但全世界依然知曉印度戰機被擊落的事實。
而且,按照印度一貫高調的風格,若真取得擊落多架巴基斯坦飛機這樣的戰果,早就會大張旗鼓地宣傳,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遮遮掩掩。
那么,印度為何要宣稱擊落巴基斯坦飛機呢?從多個角度來看,實際情況可能是印度在撒謊,強行給自己的失敗挽回點面子。
要知道莫迪政府近年來在國內可是面臨諸多挑戰。支持率持續下跌,國內農民抗議不斷,失業率飆升。在這種情況下,對外展現強硬姿態,宣稱取得軍事勝利,有助于提升其在國內的支持率,并且轉移民眾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
而且印度軍隊裝備呈現“八國聯軍”風格,從法國購買陣風戰機,從俄羅斯引進S-400防空導彈系統等。吹噓擊落敵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證明其高價購買他國先進裝備的策略是正確的,維護其軍事采購方面的決策“正確性”形象。
尤其是印度購買的陣風戰機單價可是高達2.4億美元,而中國的殲10C不過4000萬美元。
印度一直以來好面子,自然不愿意承認高價購買的戰機在實戰中表現不如低價戰機。
而且,就憑借現在印度的空戰體系,打掉一架飛機還是有可能,但是擊落多架戰機,還是很困難的。
從之前印度發起的“朱砂行動”就已經說明了,現在的巴基斯坦已經擁有了完整的空戰體系,這種空戰體系可不是用幾架高性能戰機或者高精密的防空導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通過衛星、雷達、預警機、戰斗機以及防空導彈的精密協作才能形成的戰斗效果。
印度可以買所有國家的高科技武器,但這些并不意味著印度就能夠發揮這些武器的真實戰力。
戰爭不是卡牌制的游戲,只比大小,西方可以研制出很先進的裝備,但是這個裝備如果不是核武器這樣降維級別的,它最終仍依賴于與體系的匹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