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重點
①大氣環流及意義:
大氣環流指全球性有規律的大氣運動。包括氣壓帶、風帶及季風 環流。熱量交換和水汽輸送可依靠大氣環流。注意氣壓帶風帶空間上的季節移動,受某一氣壓帶風帶控制的時間長短。這都影響到該地的氣候或天氣變化。
②熱力環流
熱力環流的實質是地面的兩個區域冷熱不均引起氣壓差異和空氣運動,所以只要是冷熱不均或存在熱力差異的兩地,就可以形成熱力環流,如陸地與水面之間、裸地與綠地之間的熱力性質有較大差異,在同樣受熱或受冷條件下溫度變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熱力環流。
應用:山風與谷風、海風與陸風、城市風等。屬于小尺度的大氣運動。
③大氣的垂直運動:
A高壓區→下沉氣流→大氣穩定→不易成云致雨,污染氣體及物質不易擴散;反氣旋氣流輻散下沉。
B低壓區→上升運動→大氣不穩定→易成云致雨→水汽凝結釋放潛熱,污染物易擴散或上揚。氣旋氣流輻合上升。溫帶氣旋鋒線附近風向易發生切變。如北半球溫帶氣旋的冷鋒過境風風力加大,先吹西北風。后吹西南風。
C下墊面性質改變,往往會引起垂直對流運動的變化。如厄爾尼諾現象表現為秘魯寒流減弱→上升流減弱→海平面水溫上升→氣流上升→對流旺盛→多暴雨→洪澇災害發生。
④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①大尺度主導風:風帶、季風
α大氣水平運動促進高低緯之間和海陸之間的熱量交換和水分輸送。例如:
向岸風→水汽足→降水概率多;離岸風→水汽不足→降水較少。冬季,水域對陸地氣溫有調節作用:使陸地更溫暖,氣溫日較差小。夜間或早晨山區吹谷風,坡地易產生逆溫現象。
b風力及風向變化的影響因素
氣壓梯度;地形地勢(阻擋或狹管效應);距風源地遠近;海拔差異(下降風);地面摩擦力等。
⑤背景風與局部風的疊加
背景風對大氣污染物擴散、沙丘移動方向等地理問題具有關鍵影響。例如,大氣污染物一般會順著背景風的風向擴散,沙丘的移動方向也主要受背景風的影響。
背景風形成原因?:局地風由局部地區下墊面性質差異、地形起伏等因素導致,如熱力環流。
背景風與局地風可以疊加。
兩種以上不同的風:方向相同,風速增大;方向相反,則風速減小。常見的有山谷風和冰川風的疊加、山谷風和湖陸風的疊加等。
例題分析
天池位于天山山腰,其東南方向為常年積雪覆蓋的博格達峰,天池附近氣象站測得山谷風變化明顯。如圖為天山天池、氣象站周邊區域等高線(單位:m)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下列天氣中山谷風變化明顯的是
A.晴天且大范圍盛行風不明顯
B.陰天且大范圍盛行風不明顯
C.晴天且大范圍盛行風明顯
D.陰天且大范圍盛行風明顯
2.博格達峰的積雪對山谷風的影響是
A.加強了山風和谷風
B.減弱了山風和谷風
C.加強了山風,減弱了谷風
D.加強了谷風,減弱了山風
試題分析
第1題
山谷風屬于山頂與山谷之間的熱力環流,兩地間溫差越大,熱力環流越明顯。晴天時,山谷與山頂溫差更大,所以山谷風更明顯。但是如果外部盛行風明顯,熱力環流會受影響而不明顯。因此,山谷風變化明顯的天氣是晴天且大范圍盛行風不明顯的時候,A正確。
第2題
白天風從山谷吹向山頂,為谷風;夜晚,風從山頂吹向山谷,為山風。博格達峰的積雪使山頂白天溫度相對較低,與山谷之間的溫差減小,故會減弱谷風。夜晚山頂溫度下降更快,與山谷之間的溫差增大,加強了山風,C正確。
白鶴灘水電站位于云南、四川交界處的金沙江下游河段,攔河壩壩頂海拔834m。該地山谷風顯著。圖為“白鶴灘水電站大壩景觀及壩區等高線地形圖(海拔:米)”。據此完成第3題。
3.白鶴灘水電站蓄水后,推測該地局地環流引起的風速變化及原因是
A.白天風速變大湖風與谷風疊加
B.夜晚風速變大湖風與山風疊加
C.白天風速變小陸風與山風疊加
D.夜晚風速變小陸風與谷風疊加
試題分析
白鶴灘水電站蓄水后,白天,湖泊和山谷都是相對冷源、高壓,湖風與谷風疊加,因此該地局地環流引起的風速變化是白天風速變大,A正確。
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太行山脈是我國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線,其山麓焚風(過山氣流在背風坡下沉增溫形成的一種干熱地方性風)較強,焚風往往以陣風形式出現,從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太行山區有眾多河流發源地或流經地區,其東麓地帶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優越。圖5a為太行山東西兩側剖面示意圖,圖5b為太行山東麓焚風季節及日分布圖。
(1)根據圖文材料推斷太行山東西兩側焚風效應較強的坡向,并分析原因。(10分)
參考答案
坡向:東側焚風較強,西側焚風較弱。(2分)原因:太行山西側為高原,冬季來自大陸的西北風強勁且干燥;氣流越過太行山,在太行山東側(背風坡)下沉增溫,溫度升高,東側海拔高差大,下沉増溫幅度大。
(2)總結太行山東麓焚風效應在一日之間的強弱變化特點,并分析原因。(8分)
參考答案
特點:太行山東坡焚風多出現在夜間至次日上午;在9:00左右出現的頻率最高,至午后消失。(每點2分,共4分)原因:白天山地東坡增溫快,氣流沿山坡上升;與焚風風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風強度較弱。
5、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冰川風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較穩定而下沉的冷卻氣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運動,迫使冰緣地區較暖的空氣上升而產生對流交換,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緣地帶吹送的風,如下圖所示。在我國祁連山和珠穆朗瑪峰北側的河谷地區均存在冰川風現象,冰川風勢力強弱有著明顯的日變化。近年來,珠穆朗瑪峰北側河谷和祁連山北側河谷地區的冰川風變化趨勢顯著。
⑴描述珠穆朗瑪峰北側河谷冰川風一天中勢力強弱的變化過程。
⑵說明冰川風對祁連山北側河谷地區山谷風的影響。
試題分析
第⑴題分析山谷風對冰川風的影響,第⑵題分析冰川風對山谷風的影響。畫圖如下:
參考答案
⑴珠穆朗瑪峰北側河谷地區冰川風的強弱受山谷風風向變化的影響,谷風會削弱冰川風,山風會增強冰川風,從白天到夜晚,冰川風的勢力增強,從夜晚到白天,冰川風的勢力減弱。
⑵延長山風的時間,增強山風的勢力:縮短谷風的時間,削弱谷風的勢力。
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歐洲西部海域在冷空氣影響且洋面能量供給充足的情況下往往發育強溫帶氣旋。2023年10月25日至30日,英國遭受多場風暴侵襲,甲海岸地帶遭到嚴重破壞。下圖示意2023年10月27日某時刻該區域海平面氣壓分布狀況(單位:hPa)。
(1)簡述圖示時刻大不列顛島西南海域海平面氣壓場的特點。
(2)受此天氣系統的影響,分析英國多暴雨的成因。
(3)圖示時刻,甲海岸地帶形成強風暴潮。請解釋理由。(4)說明冬季歐洲西部海域多強溫帶氣旋的形成條件。
參考答案
(1)存在一個低壓中心;中心氣壓極低;氣壓梯度大。
(2)洋面蒸發旺盛,水汽充足;氣流強烈輻合上升遇冷。
(3)吹偏南風(東南風),與海岸垂直(迎岸風);等壓線密集,風力強,形成巨浪。
(4)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水溫高;冬季北方冷空氣南下,多冷空氣活動;冬季,西風勢力強,利于暖濕氣流輸送。
撤哈拉沙漠排放的沙塵占全球沙塵總量的50%~60%,對區城乃至全球氣候和生態系統有重要影響。研究發現,撒哈拉沙塵通過抬升、傳輸、沉降等環節,可橫跨中東、中亞遠距離向東傳輸至東亞地區。據此完成7~8題。 7.撒哈拉沙塵排放強度日間高于夜間,主要因為日間
A.對流作用強 B.高壓勢力強
C.沙塵物質多 D.沙塵較干燥
8.撒哈拉沙塵的沉降會加速青藏高原冰川消融,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氣候變碳 B.太陽輻射增強 C.降塵釋放熱量 D.地表吸熱增加
參考答案7~8 AD
9.臺風發生在熱帶海洋上,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指的是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水異常增暖和變冷的現象,這一影響大氣環流和氣候異常的強信號,必然會對臺風發生的個數、強度產生影響。1949年至1996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臺風的年平均數為28個,厄爾尼諾年生成臺風平均為26.4個,拉尼娜年生成臺風數平均為31.3個。
(1)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對臺風生成數量的影響,并分析其原因。(8分)
(2)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包括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臺風)是影響我國的主要災害性天氣系統之一。請你為減輕臺風災害提供一些合理建議(3分)
參考答案:
(1)厄爾尼諾年較常年減少,拉尼娜年較常年增加(2分)
在厄爾尼諾年,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增高,熱帶西太平洋海溫偏低,在西北太平洋,提供給大氣的熱量和水汽減少,太平洋低緯地區對流活動減弱,這是不利于形成臺風所需的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環流條件,因此在厄爾尼諾年臺風活動減少。(3分)而在拉尼娜年,赤道東太平洋海溫降低,西太平洋海溫升高,使西北太平洋對流加強,有利于熱帶擾動發展,因此臺風活動增強。(3分)
(2)建議:加強預警預報系統;完善災后應急系統;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提高自救能力;興修水利;坡地造林,防止山區次生災害滑坡和泥石流的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