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戰,讓中國武器揚名世界,但對于國人來說,不應該稀奇。
因為,中國在武器使用上一向是手拿把掐,沒武器都能找出武器,這可不是說假話,75年前的朝鮮戰爭,手握飛機、坦克、航母的美軍,輸給了用“萬國造”的雜牌步槍和手榴彈的志愿軍戰士。
除了志愿軍的強大意志是獲勝關鍵,美軍的一個“寶貝”意外成為志愿軍的反殺利器。
這個“寶貝”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落入解放軍手中?對朝鮮戰局又造成了哪些影響?
美軍的王牌步槍
1950年的朝鮮戰爭,解放軍迎難而上,在惡劣的環境下硬生生擊潰敵軍,死傷無數,無數烈士死在敵軍的武器之下。
其中一個武器更被稱為美軍的王牌武器,它就是M1加蘭德步槍。
1936年,美國的春田兵工廠設計8年,改裝7年,用將近16年的時間通過反復打磨,制造出了半自動步槍M1加蘭德步槍,彈艙可以裝下8枚子彈,不論是在射程還是精準度上,都遠遠超過了當時的栓動步槍。
甚至毫不夸張地說,這把步槍的誕生,堪稱槍械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
在二戰時期,美軍憑借這把步槍,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不管是日軍還是德軍,聽到M1加蘭德步槍,都聞風喪膽,更是被巴頓將軍稱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戰斗武器”。
朝鮮戰爭爆發,美軍為了增強韓軍的戰斗力,豪擲30萬支M1加蘭德步槍以助韓軍獲勝,但美軍“理想很豐滿,現實卻著實骨感”。
美國完全忽略了韓軍士兵的體格瘦弱,對于韓軍來說,駕馭這款專為歐美體型設計的武器,就像小孩穿大人衣服一般,滑稽之至。
更讓美國想不到的是,韓軍戰斗力不僅拉夸,M1加蘭德步槍竟陰差陽錯的成了解放軍的“嫁衣”,連杜魯門都憤怒到稱“韓軍不是在打仗,而是在給中國送武器”。
韓軍的“免費快遞”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戰斗裝備與美國和韓國的先進武器比起來,屬實有些寒酸,甚至260萬志愿軍戰士們奔赴朝鮮戰場時,用的基本上都是老舊的莫辛納甘騎步槍或者是射速非常慢的栓動槍械。
這些武器在美韓軍的武器下,說句“送人頭”都不為過,但隨著韓軍的“慷慨饋贈”,不僅讓解放軍有機會用起了美軍的王牌武器“八大粒”M1加蘭德步槍,還扭轉了戰局。
當時韓軍雖然擁有精良的裝備,但是士兵卻太“拉胯”,面對志愿軍的打擊,跑的比兔子還快,而彼時的M1加蘭德步槍因為笨重直接被韓軍隨手丟棄。
韓軍還曾被調侃“沖鋒靠勇氣,撤退靠體力,丟槍靠專業”。
據資料顯示,志愿軍光從韓軍手中就就繳獲了3萬余支“八大粒”,這個數量足以裝備整個師。
美國原本是想用“王牌步槍”武裝韓軍去當炮灰,坐收漁翁之利,但是這個“豬隊友”卻主動給志愿軍送武器。
一些志愿軍們直言“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不出美國所料,憑借韓軍的“免費武器”,解放軍在朝鮮戰場上打的那叫一個痛快。
朝鮮戰爭拉鋸戰的第三年,志愿軍發起了“冷槍冷炮運動。
而M1加蘭德步槍徹底成為了志愿軍手中的“大殺器”,尤其是對于上甘嶺的“狙神”張桃芳而言,M1加蘭德步槍成了他的“好兄弟”。
張桃芳剛上戰場時,用的是莫辛納甘步槍,瞄準率低,因為總打不準還被連長罵是“吃燒餅的”,為了“一雪前恥”,張桃芳掛沙袋練習臂力,對著油燈練瞄準。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桃芳練就了“千米穿楊”的本領,而有了M1加蘭德步槍后更不一樣了,好槍配好手,在近600米的高地,他創下了32天用436枚子彈擊斃214名美軍的記錄。
不止是張桃芳,志愿軍憑借韓軍“快遞”戰力整體飆升,甚至M1加蘭德步槍獨特的“叮”聲更成為了志愿軍洞悉美軍換彈的必殺器。
只要聽到美軍換子彈,志愿軍就立即探頭反擊,還總結出了“打頭陣,封退路,掐增員”的戰術,美軍士兵甚至就連上廁所都得提防志愿軍的子彈。
俗話說,神對手也熬不過豬隊友。
美國原本是想用“王牌步槍”武裝韓軍去當炮灰,坐收漁翁之利,但韓國這個“豬隊友”卻辦事不利,讓研發近16年的“必殺器”,最終“折”在了朝鮮戰場上。
在目前國際舞臺上,拳頭確實能代表話語權,但是,隨著全球化局勢的加深,只有懷抱尊重、和平與發展的大國,才能站穩腳跟,得到更多真誠的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