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看似峰回路轉的關稅談判,卻在不到24小時后掀開了真正的博弈大幕。當日內瓦的聯合聲明墨跡未干,中國商務部等七部門迅速啟動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專項行動,重點瞄準鎵、鍺、銻、鎢和中重稀土等 "工業維生素"。這招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讓特朗普政府精心設計的關稅誘餌瞬間失效。
表面上看,美國將對華關稅從145%降至 10%的承諾,似乎為中美貿易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歷史數據揭露了殘酷現實:2018 年貿易戰前,美國對華平均關稅僅 5%-8%,到 2020 年已飆升至 20%,特朗普二次執政后更將基準關稅提高到 145%。這種過山車式的關稅調整,本質上是美國試圖通過 "關稅武器" 重構全球產業鏈的戰略試探。
談判桌上的 "誠意" 背后,藏著更深遠的算計。美國媒體披露,特朗普政府曾計劃以關稅減半為籌碼,換取中國放寬釤、釓、鋱等中重稀土的出口限制。這些元素正是制造 F-35 隱身戰機雷達、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聲吶系統的核心材料。但中國在《聯合聲明》中對此只字不提,反而在協議簽署當天,通過出口管制和走私打擊雙管齊下,將戰略資源的 "閥門" 擰得更緊。
美國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程度遠超想象。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顯示,其 80% 的稀土進口依賴中國,92% 的精煉稀土必須從中國采購。這種依賴性在軍事領域尤為突出:每架 F-35 戰斗機需要 417 公斤稀土材料,其中釤鈷合金用于發動機耐高溫部件,鋱鏑鐵合金則是雷達系統的核心材料。五角大樓評估,若稀土斷供,西太平洋艦隊戰斗力將下降 40%,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生產線可能被迫停工。
更嚴峻的是,美國稀土供應鏈存在結構性缺陷。加州芒廷山口礦雖已復產,但精煉能力幾乎為零,開采的稀土礦石仍需漂洋過海到中國加工。即便美國計劃投資數十億美元建設本土精煉廠,至少需要 10 年才能形成規模產能。這種 "有礦無技" 的困境,讓美國在稀土博弈中陷入被動。
面對美國的戰略試探,中國早有系統性布局。2025 年 4 月實施的中重稀土出口管制措施,要求企業出口時必須說明用途,明確禁止用于軍事領域。這種 "源頭管控" 直接切斷了美國通過民用貿易獲取戰略資源的渠道。更關鍵的是,中國將稀土萃取分離技術列為禁止出口項目,即便美國獲得礦石,也無法突破技術瓶頸。
針對日益猖獗的走私活動,中國啟動了史上最嚴打擊行動。2025 年前四個月,全國查獲戰略礦產走私案值超 80 億元,同比激增 300%。海關部門重點打擊偽報瞞報、夾藏運輸和 "第三國轉口" 等新型走私手法,通過智能監控系統和跨區域協作,構建起全天候防控網絡。這種 "陸海空" 立體打擊,讓非法出口通道幾近癱瘓。
這場稀土博弈的影響遠超雙邊關系。彭博新能源財經指出,中國的出口管制可能導致歐洲海上風電項目供應鏈斷裂,因為其渦輪機核心部件依賴中國稀土磁體。而美國試圖聯合盟友構建的 "稀土聯盟",短期內難以突破中國在技術和產能上的雙重優勢。正如《紐約時報》所言:"中國用稀土卡住了美國的脖子,而美國連止血帶都找不到。"
當美國還在糾結關稅百分點時,中國已在產業鏈上游布下重重防線。日內瓦的聯合聲明或許能帶來短暫平靜,但真正決定未來格局的,是那些深藏地下的稀土元素,以及掌控它們的智慧與決心。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才剛剛拉開帷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