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特朗普表示愿意“飛到中國”,就外交、經濟問題展開會談。此前中美日內瓦會談雖有進展,可稀土問題仍懸而未決 。自從中方實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后,美國各界可謂是叫苦不迭。一家美國音響設備制造商向港媒《南華早報》大吐苦水,雖說其工廠分布在歐洲和拉丁美洲,卻依舊被中國永磁稀土出口限制弄得焦頭爛額。企業負責人滿臉無奈地透露,中方出口審批流程漫長,最快得45個工作日才有結果,而且還不一定能通過。
不僅如此,中方還要求他們提供“產品不含管控元素”的擔保書,這使得企業海外組裝線的庫存即將見底,生產隨時可能陷入停滯。這一情況并非個例,它折射出美國在稀土進口方面面臨的嚴峻困境。再把目光投向美國的軍工產業,那更是對中國稀土依賴到了極點。中國稀土在現代工業里的地位舉足輕重,在軍工領域更是不可或缺。美國現役以及在研的153種主戰裝備當中,高達87%的供應鏈都得經過中國稀土加工這一關鍵環節。
特朗普(資料圖)
就拿F-35戰斗機來說,每制造一架就需要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從發動機啟動裝置,到雷達系統,再到尾翼電機,稀土的身影無處不在。一旦稀土供應受限,美國部分現役戰略武器的性能將大打折扣,甚至逐步失效。核潛艇核反應堆的泵推裝置需要高性能磁體,電動無人機依靠稀土驅動的緊湊電機,這些都離不開中國稀土的支撐。就連美國引以為傲的太空霸權也會受到沖擊,像GPS III衛星的釤鈷永磁體、X - 37B空天飛機的鈧鋁合金框架,都嚴重依賴中國的加工。
在高科技產業領域,中國稀土同樣起著關鍵作用。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例,特斯拉等車企的電動汽車,每輛大概需要消耗2公斤稀土永磁體。由于中國實施稀土出口管制,美國本土電池工廠的建設進度普遍推遲,嚴重影響了美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步伐。在高端電子設備方面,稀土對于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至關重要。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國企業獲取稀土變得困難重重,這極有可能延緩美國整個高科技產業的升級進程,進而削弱美國在全球高科技產業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特朗普(資料圖)
而在日常消費領域,美國民眾也間接感受到了中國稀土管制的影響。美國70%的微波爐、90%的風扇、75%的玩具都依賴中國生產,而這些產品的制造過程都離不開稀土。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可能導致相關產品供應減少,價格隨之上漲。有數據顯示,典型美國家庭的年均支出因此可能增加4700美元,給美國普通民眾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從全球稀土產業格局來看,中國的地位難以撼動。全球約60%的稀土在中國開采,近90%的稀土在中國精煉加工。
中國不僅稀土儲量豐富,約占全球總儲量的36%,而且在稀土精煉與分離技術方面遙遙領先,掌握著全球85%以上的相關技術,特別是高純度稀土提純能力,其他國家短期內根本無法企及。反觀美國,其本土稀土精煉廠產量僅占全球的3%,加工成本卻是中國的47倍。美國雖然擁有稀土礦,比如加利福尼亞州的芒廷帕斯礦,可開采出來的2/3稀土都得運往中國進行加工,因為美國自身缺乏重稀土分離能力。美國也曾試圖推動“稀土聯盟”,與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盟友合作,可這些盟友的產能相當有限,像澳大利亞的稀土產量僅占全球的7%,并且同樣缺乏加工能力。
特朗普(資料圖)
為了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美國并非沒有嘗試過努力。美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鼓勵企業發展本土稀土產業,還試圖從其他國家尋找替代供應源。但現實情況是,開采稀土元素成本高昂,重新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更是困難重重。美國MP Materials公司計劃在2025年底于得州啟動稀土磁體生產,可其產量僅僅相當于中國一天的產出。重稀土分離技術不僅復雜,而且污染嚴重,美國在這方面缺乏專有技術,想要恢復相關能力,從頭研發或引進技術至少需要數年時間,并且最終能否成功還是個未知數。
特朗普想要親自來中國談稀土問題,足以見得美國對中國稀土的急切需求。但中國不會輕易放棄手中這張有力的“王牌”。在過去,美國憑借霸權,在芯片半導體等領域對中國進行“卡脖子”,如今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反制措施,正是維護自身權益的必要之舉。美國若想在稀土問題上取得突破,就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中國展開對話與合作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