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17日晚,志愿軍130團二連接到命令,直插敵人心臟大水洞,準備里應外合配合兄弟部隊圍殲美第二師第三十八團。志愿軍向來無懼任何惡戰,而這個美第三十八團可不簡單,它也是王牌中的王牌,還是二戰時第一個登上諾曼底的部隊。
二連趁著夜色,悄然摸過了邵陽江,又在黑暗中翻越了好幾座山,神不知鬼不覺地繞到了敵人后方。然而,剛到村子西頭就被發現了。朝鮮向導一看這么多美軍,嚇得轉身就跑,雙方立刻交火。這村子里里外外都是美軍,原本準備突襲的二連,一下子卻陷入了遭遇戰!
在戰斗中,有一位年僅17歲的通信兵。當時志愿軍最不怕的就是短兵相接,因為雙方混戰在一起,美軍就不敢輕易開炮了。但美軍人數眾多,畢竟這是在人家“后院”。呼叫增援也無濟于事,這位小戰士眼見連長被包圍,毫不猶豫地沖過去準備解圍。
可剛跑沒幾步,兩個黑影撲了過來,把他按倒在地,還用電線把他捆了起來。難道他的人生就要這樣悲劇收場?不!他上演了逆風翻盤的好戲。兩個美國大兵抓住一個活的志愿軍,樂壞了,準備拖回去領賞。但這小戰士哪肯老實,不斷折騰,再加上他年紀小,軍大衣棉襖肥大,不一會兒就把電線弄松了。天黑路滑,兩個美國兵累得夠嗆,坐在邊上抽煙休息。小戰士趁機從腰里摸出手榴彈,趁他們不注意,扔到了他們屁股底下,直接把他們送回了老家。他解開電線后卻發現找不到部隊了,只能憑著槍聲去尋找連隊。
沒走多遠,他聽到北面有動靜,過去一看,原來是七八個戰友受傷了。一打聽才知道,這里好像是美軍團部,已經被打亂了。二連100多人面對村子里3000多美軍,形勢十分嚴峻。連長和指導員都犧牲了,此時后半夜已過,志愿軍發起了總攻。小戰士根據槍聲判斷,前面的主峰可能已被占領,便帶著傷員往主峰一帶撤。
剛走不遠,他們就被敵人發現。小戰士讓七八個傷員先藏起來,自己躲到大石頭后邊,扔起了手榴彈。可還沒等這邊打完,山上又退下一群美軍,把他夾在了中間。腹背受敵,怎么辦?他和另一位同志先把重傷員背到公路邊的溝里,又跑回來打南邊沖下來的美軍。等北邊的敵人快到時,他一個側身滾到溝里。這一番操作,讓兩伙美軍稀里糊涂地打了起來。小戰士趁機帶著傷員轉移。
把傷員藏好后,小戰士又摸回來找連隊,順便看看有沒有美軍的罐頭充饑。他在美軍陣地進進出出找了四趟,碰到敵人就打,打不過就跑,竟然陸陸續續救出了20多個志愿軍傷兵,并把他們都送到了安全地帶。
朝鮮的夜晚伸手不見五指,但小戰士清晰地記得之前看過的一個地堡。他悄悄摸到地堡后面,把6個手榴彈捆在一起扔了進去。接著,他又發現一個帳篷,里面有電話和電報,判斷這是指揮所,便掏出兩個手雷扔了進去,里邊的人鬼哭狼嚎。他順手帶走兩把槍后撤離。
天快亮時,他又碰到一個地堡,推測是保護前面指揮所的。此時他已沒有手雷,就在附近東翻西找,在犧牲戰友和敵人尸體上找到了不少手雷和手榴彈,然后一股腦扔進地堡,又帶著剩下的手雷往前摸。就這樣,他一邊摸一邊炸,連續炸掉了5個地堡。
眼看天亮不能再摸了,路上他遇到兩個自己人傷員,便帶他們回去和戰友會合。剛到山口,就看見幾個美軍正和傷員交火。為了避免誤傷戰友,他先甩出一顆手榴彈,美軍猝不及防,后面的嚇得蜷縮在地。領頭的美軍看著渾身掛滿手雷的他,站在破曉的朝陽里,竟像生命的審判官,直接不打了,帶著6個美軍投降。
最后,小戰士帶著傷員、壓著俘虜,成功回到了自己的部隊,而且全身而損。這一晚上,他先是救傷員,接著打反擊,還讓兩伙美軍自相殘殺,摸黑炸了5個地堡,抓了7個美軍俘虜。
在異國他鄉的小村子里,這位17歲的志愿軍小戰士五進五出美軍陣地,把美軍折騰得人仰馬翻,自己卻毫發無損。他是志愿軍15軍44師130團第二連通訊兵,名叫常同茂。在朝鮮戰場活著立特等功的真不多,關鍵他才只有17歲,讓我們向這位英勇的志愿軍小戰士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