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朋友,我最近準備啟動一個業務,與律師相關的,有讀者是律師的,請與我聯系,有驚喜。
兩個微信可聯絡:guyuan9800, Glinda989,由律師要注明一下,讀者也可以加,注明一下,先加上,晚會拉群給驚喜。由于沒有時間一個一個聊,會拉群,晚上一起聊。
讀者也會拉到讀者群。
自川普發動全球對等關稅貿易戰后,很多國家的精英們的反應都是很強烈的,甚至在很多國家的政治、經濟精英們都主張要強力反制,民眾們也是一片罵,認為美國政府太過霸道。
但有一個國家,完全不同,那就是印度。
在川普貿易戰發動后,印度的精英們的反應是,哥們,天賜良機啊,這可是歷史性機遇啊,看到沒有,美國正和中國打得你死我來,關稅加到了斷絕貿易的程度了,這不是送給印度一場潑天的富貴嗎?
因此,在中美貿易戰緩和后,印度精英們無比失望,甚至心理破防了。
2025年4月8日,在關稅生效之前,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和美國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進行了電話交談。
在這場電話交談之前,負責貿易事務的 印度商務部長皮尤什·戈亞爾,沒有批評美國用加征關稅的手段來逼各國妥協,而是瘋狂罵了中國一通。
印度商務部長皮尤什·戈亞爾 指責道:中國的崛起,是由扭曲的定價、不透明的補貼和違反全球貿易規范的勞動實踐支持起來的。
這是什么騷操作?
印度和美國談判加征關稅的事務,為什么印度商務部長把中國先罵一通?很簡單,希望把戰火引向中國嘛,意思是,你美國應該干的是中國呀,干什么印度嘛。
而在對等關稅貿易戰之前,印度的精英們就對貿易戰開始了渴望。
對,他們渴望貿易戰。
2025年3月24日,《印度教徒報》外交欄目編輯蘇哈西尼·海達爾就表示,印度官員希望美國對中國變得強硬,這樣跨國公司就會被迫搬到像印度這樣的國家。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南亞項目主任米蘭·瓦什納夫表示,“莫迪總理的一大賭注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尋求退出中國......印度已經準備好大展拳腳。”
而在對等關稅貿易戰開始后,印度媒體開始認真地討論,天大的機會是不是來了?
2024年4月9日,特朗普決定將其他國家的關稅維持在10%而只對中國征收125%稅。
印度媒體如Mint在2025年4月10日以“唐納德·特朗普的關稅戰:對中國征收125% 的關稅能否使印度大放異彩?”為題討論特朗普單挑中國給印度可能帶來的機遇。
全印度貿易商聯合會 (CAIT) 的代表甚至說,這種局面將會讓印度迎來歷史性機遇。
CAIT主席Bhartia 說,“如果美國和其他國家希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印度有可能成為可靠的替代供應伙伴。隨著印度制造和生產關聯激勵 (PLI) 計劃等舉措的實施,印度越來越被視為強大的制造業基地,這有助于吸引外國投資進入印度的制造業和技術部門。”
同時,這種高額的關稅政策將增強印度產品全球競爭力。因為中國產品會變得更加昂貴,印度產品就成為有吸引力的替代品,為印度貿易商帶來“明顯優勢”。
簡單來說,印度精英們渴望一個這樣的敘事,那就是”中國跌到、印度吃飽“。
印度精英們甚至在開始盤算,印度和越南,哪一個國家能談判到美國更低的關稅,這樣,誰就能獲得從中國撤走的大量投資。
但是,天不遂人愿,中美之間緊張的貿易戰局面,不可持續的高額關稅,馬上就降下來了,局勢緩和了,印度精英們徹底失望了。
反過頭來,印度開始對川普的關稅戰進行反擊了。
財聯社5月13日電,印度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表示,印度擬對美國生產并出口至印度的部分產品征收關稅,以對抗美國對印度鋼鋁制品征收關稅的做法。
印度精英們的所有思想,全部是完全錯誤的,為什么?因為這種思維方式,完全與川普的思路一致,也就是將本國的問題國際政治化。
印度能不能吸引跨國公司的投資,完全取決于印度本身的營商環境。
如果勞動力要素還受到工會的影響,還有嚴苛的勞動法,土地制度管制嚴重,同時還天天修改跨國公司,甚至針對中資公司進行各種針對性的修理,那么,這樣一個國家,空有十四億人口,也吸引不來外來企業。
產權保護,是一個國家吸引外來投資的關鍵,而不是什么廉價的勞動力,印度有大量月收入不足一千人民幣的海量勞動力,高達幾億人,但是制造業增長情況甚至不如越南這個一億人口的國家。
政客和精英們,不聚焦內部問題,天天渴望鄰國倒霉,他們來撿便宜,這說明他們對印度經濟發展的問題認知能力很低下,或是根本在政治上無解。
美國制造業流失的問題,也是美國本身營商環境的問題,最后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敢于對美國內部問題下手,那就只能轉向國際干預。
印度的政治集團,也是這個思路。
所謂中印邊境沖突,其實是印度執政黨用來煽動國內民族主義,鞏固其執政地位的手段,并在這之后,封禁了所有的中國APP,對中資企業大打出手,對中國產品進行高關稅,試圖吸引外國企業來印度投資。
他們的打法和川普現在的打法基本一樣。
他們認為,印度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制造業你想賣給印度人東西,那就不要進口,到印度來生產吧。
但是他們沒有想過,印度這種國家,有著高達六億的年輕人的國家,工資無比低廉,卻沒有制造業愿意遷移到印度,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
三四年的時間過去了,高關稅政策,打擊中資的政策,保護印度本地APP的政策,全部失敗,印度的制造業就業人口不升反降。印度的本土APP,全部敗給了美國的APP。
企業最終的競爭力,不是靠這些政府干預、保護能帶來的。相反,優秀企業一定誕生在一個充滿競爭,殺得你死我活的市場之中。
優秀企業也一定誕生在一個管制少,產權保護好的環境之中。
可惜,印度精英們對本國的營商環境的惡劣,始終熟視無睹,錯失了大好的發展時機。
說這么多,是為了嘲笑印度嗎?非也。
其實,我一直在說,中國的希望在印度。印度如果能象越南一樣,搞大規模的開放和市場化改革,將印度現在的各種破壞營商環境的管制消除掉,那么,亞洲為世界經濟中心的歷史,就要提前到來。
想想看,從東亞到東南亞到印度,這一片區域的總人口大約在四十億左右。
如果都和越南、印尼一樣瘋狂地進行市場化改革,那么,世界經濟中心必然就是在這一片區域了。
如果中國的企業,因為去印度生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大舉投資,這不是壞事,而是天大的好事。
在市場中,所有人的利益是和諧一致的。印度人只有能生產,才能消費。如果印度人和中國人的消費水平一致,那么,這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不就是就近多了一倍的市場嗎?
這時,歐美成為世界經濟中心就將成為歷史,歐美國家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的能力就將大大削弱。
因為最終,外交上的影響力,還是取決于本國的經濟體量。
希望印度精英們盡快走出經濟民族主義的泥淖,向越南學習,向印尼學習,不要天天指望外國倒霉,而是努力在國內搞改革開放,保護產權,成為真正的經濟大國。
這樣的世界,會太平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