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巴基斯坦5月7日交火之后,緊張局勢持續。在軍事領域之外,兩國還在農業、貿易、經濟援助等其他方面較勁。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近日發布報告《巴印緊張局勢升級將拖累巴基斯坦經濟增長》,稱緊張局勢升級對巴基斯坦本已緊張的經濟構成了重大威脅。相比之下,印度的宏觀經濟狀況將保持穩定,預計其經濟活動不會受到干擾。
火燒眉毛,誰是及時雨?
要知道巴基斯坦這日子,真不是一天兩天難熬了,2008年那場全球金融海嘯,更是把它往懸崖邊上猛推了一把,貿易逆差一下子干到120億美元,外匯儲備癟得像被戳破的氣球,通貨膨脹率更是嚇人,高達25%!老百姓連買面粉都得靠搶,這日子還怎么過?
前總統穆沙拉夫,99年政變上臺,干到08年辭職,他在位時,因為幫著美國反恐,跟美國關系鐵,拿了不少援助,可也在國內得罪了不少人,他一走,就去了倫敦,后來想回國選總統,結果沒選成還被抓了,最后2023年在迪拜病逝,扎爾達里接手的就是這么個千瘡百孔的局面。
眼看國家就要癱瘓,扎爾達里政府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滿世界找錢續命,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我國,中方評估之后,二話不說,先批了5億美元的無息貸款,還透了口風:后續不夠,咱再商量,這筆錢數額不算頂天,但在當時,絕對是救命的甘露。
可誰也沒想到,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撐腰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那反應速度和砸錢的規模,簡直讓人瞠目結舌,11月份,IMF大筆一揮,76億美元的貸款就批下來了,足足是中國的15倍還多!這筆巨款,硬是把巴基斯坦從破產的懸崖邊上給拽了回來。
天上掉餡餅?小心燙手!
但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可不是白吃的,IMF的錢袋子一開,條件也跟著來了,而且不是一般的苛刻:巴基斯坦必須大刀闊斧削減政府補貼,老百姓的日子更緊巴,稅收得往上加,企業的壓力也更大,市場還得進一步敞開大門,本土產業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巴基斯坦政府簽這份協議的時候,心里頭估計也是五味雜陳,明知道這些條款一公布,國內肯定要炸鍋,果不其然,協議內容一出來,卡拉奇這些大城市立馬就爆發了大規模抗議,反美情緒跟火山似的往上噴,是啊,拿生活質量換貸款,這賬怎么算,老百姓心里都有桿秤。
西方國家這次為什么這么快、這么“大方”地掏錢?真是活雷鋒雪中送炭嗎?當然不是,他們盯著的,正是瓜達爾港這塊肥肉。
這港口可不一般,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緊挨著印度洋,離霍爾木茲海峽也就400公里,全球差不多五分之一的原油都得從這兒過,誰要是能把這地方捏在手里,那在國際能源運輸的大動脈上,可就有了響當當的話語權,這就好比武俠小說里的兵家必爭之地,誰占了,誰就能號令一方。
兜兜轉轉,明珠為何投向東方?
中國早在2002年就看出了瓜達爾港的潛力,開始幫助巴基斯坦建設,2007年港口建成后,運營權交給了新加坡港務集團(PSA)。
新加坡人接手后,瓜達爾港一直不溫不火,貨運量低迷,未能發揮其應有的潛力,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扎爾達里總統訪問中國時,與中方商議收回瓜達爾港的運營權,并將其納入中巴經濟走廊計劃。
這一下可捅了馬蜂窩,美國佬立馬就警覺起來,他們心里明鏡似的,要是讓中國把瓜達爾港給盤活了,那中國在印度洋的航運影響力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直接威脅到美國的能源安全和它在那個地區的戰略小算盤。
印度也坐不住了,趕緊跟伊朗聯手,加快開發離瓜達爾港才170公里的恰巴哈爾港,明擺著就是要跟瓜達爾港打擂臺,就連新加坡,也怕瓜達爾港搶了馬六甲海峽的生意,在背后嘀嘀咕咕,想勸巴基斯坦別把港口交給中國。
IMF那筆又快又多的貸款,除了救急,更像是一副“金手銬”,想用經濟手段把巴基斯坦往西方陣營里拽,順帶著把瓜達爾港的控制權也撈過去。
瓜達爾港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挨著印度洋,離霍爾木茲海峽才400公里,是全球20%原油的必經之路,誰控制了這港口,誰就在能源線上捏了把汗。
路漫漫兮,中國鐵了心要盤活這盤棋
可巴基斯坦也不是傻子,沒有完全照著西方的劇本走,到了2011年,新加坡港務集團自己也覺得干不下去了,經營不善加上安全問題,干脆撂挑子不干了,機會來了!
2013年,瓜達爾港的運營權正式移交給了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美國人雖然心里一百個不樂意,但也只能干瞪眼,沒轍,中國一接手,那可是下了血本,馬上砸錢升級改造港口,修配套的公路,建工業園區,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瓜達爾港對中國的戰略意義顯而易見,它是中巴經濟走廊的龍頭,直接打通了中國西部地區通向印度洋的大門,新疆等內陸省份的貨物,以后就能從這里直接出海,大大提升運輸便利性。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能源和貿易運輸上,能在一定程度上繞開馬六甲海峽這個戰略瓶頸,提高安全系數,對于巴基斯坦和中亞那些內陸國家而言,瓜達爾港同樣具有重要價值,可以顯著縮短貨物運輸時間和成本,這無疑是一把打開區域發展新局面的鑰匙。
正因為這地方太重要,地理位置無可替代,瓜達爾港自然就成了各方勢力掰手腕的焦點,中國能最終拿到并且努力維持住運營權,靠的不僅僅是長期的真金白銀投入,更是和巴基斯坦之間那種“鐵哥們”的戰略互信。
在中國接手后雖然使出了吃奶的勁兒,但瓜達爾港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2015年港口擴建開工,2016年第一艘中國貨輪從這兒開出去,才算真正開始轉起來。
但俾路支省那地方不太平,安全形勢一直是個大麻煩,2018年還發生過針對中方車隊的襲擊,港口的吞吐量也遲遲上不去,到了2021年,連巴基斯坦三個主要港口總吞吐量的1%都不到,這可有點尷尬。
棋局未了,風波依舊
困難再多,中國也沒打退堂鼓,2022年,連接瓜達爾港和內陸的東灣快速路通車了,貨物進出港口的時間一下子縮短了不少,2023年,港區又升級了設備,還建了個海水淡化廠,解決了當地老大難的淡水問題,這些持續不斷的投入,就像給病人輸血一樣,一點點在改善港口的運營基礎。
可外邊的壓力和搗亂也從來沒停過,比如,2022年IMF跟巴基斯坦談新一輪貸款的時候,美國就跳出來,非要巴方公開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債務細節,明擺著就是想借機限制中國在當地的影響力。
西方媒體呢,也跟著起哄,天天炒作什么“債務陷阱”,好像中國就是放高利貸的,但巴基斯坦人心里有數,他們覺得中國主導的項目給當地帶來了差不多20萬個工作崗位,那是實實在在的好處,比西方那些口頭支票靠譜多了。
回頭看,中國那5億美元無息貸款,雖然數目上跟IMF沒法比,但人家不附加亂七八糟的政治條件,這一點巴基斯坦顯然更受用。
西方的援助倒是又快又多,可那背后藏著的算盤珠子和一堆附加條款,讓巴基斯坦花錢都花得提心吊膽,他們明白得很,經濟上要是被人徹底拿捏了,國家主權和政策的獨立性可就懸了。
到了2024年,瓜達爾港的貨運量總算開始慢慢往上爬了,但離成為地區性的大型貿易樞紐,那路還長著呢,俾路支省的動蕩,依然是卡脖子的主要問題,嚴重影響著投資環境,印度那邊也沒閑著,2024年還在給恰巴哈爾港砸錢,擺明了要對著干,美國呢,則繼續揮舞著IMF這些工具,時不時地給巴基斯坦上點眼藥。
瓜達爾港的未來,就像這片土地一樣,充滿了未知數,中國能不能頂住壓力,把這顆棋子真正盤活,巴基斯坦自己能不能穩住陣腳,給港口一個安寧的發展環境?這場圍繞著“咽喉要道”的角力,看來還得持續很久,大戲,還在后頭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