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基斯坦安全局勢驟然惡化,東西兩線同時面臨嚴峻挑戰,東部印度持續在克什米爾地區增兵,西部俾路支武裝活動頻繁,加之國際勢力暗流涌動,地區沖突或將升級為更大危機。
在此背景下,不僅巴基斯坦面臨著西兩線夾擊的戰略困局,中方需警惕地區安全風險向中巴經濟走廊蔓延。
宛如戲言的停火協議
東南亞近期的局勢可以說是牽動著無數人的心,隨著雙方沖突的加劇,所有人都擔心著這場沖突是否會演變為一場新的戰爭。
而隨著5月10號,雙方停火協議的簽署,不僅兩地人民松了一口氣的,世界更是輕松了下來的,等待著雙方在停火期間的協議與協商。
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份停火協議就宛如雙方的一句戲言一樣,不僅沒有讓他們短暫地停火,反而在這之后爆發出了更加激烈的沖突。
5月12日,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再度淪為血腥戰場,據多方信源披露,俾路支分離主義武裝組織在48小時內發動至少71次襲擊,摧毀巴基斯坦軍方51處據點,并首次公開揚言將"配合印度軍隊實施跨境夾擊"。
這一突襲浪潮不僅刷新了近年沖突烈度紀錄,更將南亞地緣博弈推向新的危險臨界點。
此次的突襲中,武裝分子采用無人機引導+自殺式炸彈開路、多路游擊隊滲透的戰術,重點摧毀邊防哨所、情報基站及戰略補給線。
最引人注目的是,襲擊者首次在社交媒體發布"印巴邊境協同作戰"宣言,暗示與印度安全部隊存在"非官方戰術協調"。
盡管印度外交部迅速否認,但分析指出,俾路支武裝近年獲得的"遠程制導武器"與"跨境通訊加密技術",與印度在阿富汗-巴基斯坦邊界地區的軍事部署存在技術匹配性。
甚至印度近期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集結逾10萬大軍,并配套部署火炮等重武器,聲稱要“一勞永逸解決叛軍問題”,此舉直接導致巴控克什米爾地區20萬平民緊急撤離,國際社會譴責印度無視人道主義危機。
俾路支的歷史病灶
俾路支省占巴基斯坦國土面積的44%,卻僅居住著7%的人口,天然氣儲量占全國70%、黃金礦產逐年遞增的"資源詛咒",與中央政府長期忽視基建民生形成尖銳矛盾。
而自2004年"俾路支解放軍"(BLA)崛起以來,分離主義勢力通過"暴力-談判-再暴力"的循環,將省府奎達打造為恐怖活動樞紐。
2019年伊朗跨境導彈打擊BLA營地時,巴軍方曾指責"叛軍受印度情報部門庇護",但始終缺乏決定性證據。
同時印度在俾路支問題上的角色也顯得是愈發曖昧,雙方甚至隱隱有著一種進行著合作的趨勢。
2024年,印度駐阿富汗領事館就曾向BLA頭目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被曝光,而巴基斯坦情報機構的指控中就顯示,印度陸軍特種部隊正在查曼地區訓練俾路支游擊隊使用"模塊化炸藥"。
因此此次"夾擊威脅"若被證實屬實,那么這樣就將標志著印度從幕后資助轉向直接軍事介入,復制其在克什米爾地區的"低強度戰爭"模式。
對此巴基斯坦三軍公關部公開發出了警告:"任何跨境協同攻擊都將觸發全面反擊,南亞核平衡面臨瓦解風險。”
現在巴基斯坦軍方已啟動"鐵壁行動2.0",增派3000名特種部隊封鎖俾路支山區,但歷史證明單純軍事手段難以根除叛亂,2020年的巴政府與BLA分支達成停火協議,但因黃金礦區利益分配爭議迅速破裂。
國際危機組織對此進行呼吁:"俾路支問題本質是經濟不平等與民族認同危機,需通過資源收益共享機制與自治權談判解決。”
中方的危機意識
而不僅是巴基斯坦應該對此表示警惕,同時被廣泛認為是巴方戰略合作伙伴的中國,亦是需要未雨綢繆的,做好應對最壞局面的準備。
中巴雖為“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但未簽署自動觸發軍事干預的防御協定,雙方合作以《中巴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基礎,聚焦反恐協作與經濟合作,不包含自動出兵條款。
歷史上中國在1965年、1971年兩次印巴戰爭中均未直接軍事介入,而是通過外交施壓與軍備支援發揮作用。
可這樣的前提是建立在對方的行動沒有威脅到中國,沒有威脅到中國公民生命安全的基礎上的。
就比如現在,俾路支省的動蕩已經給中巴經濟走廊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這條走廊超過八成的項目都集中在俾路支省和信德省,而具有戰略意義的瓜達爾港恰恰位于局勢不穩的中心地帶。
俾路支武裝近年來頻繁襲擊中巴經濟走廊的目標,單單在2024年,瓜達爾港就遭受了17次襲擊。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2025年4月,他們劫持了一輛載有450人的列車,這無疑是在向外界展示他們有能力切斷中巴之間的陸海聯運通道。
過去三年,BLA在巴基斯坦境內至少干了37次恐怖襲擊,其中好幾次直接沖著中巴經濟走廊的基建項目和中方人員來,比如2025年4月卡拉奇大學孔子學院班車那起自殺式爆炸,三名中國老師就此殞命。
但同時中國西部邊境毗鄰克什米爾沖突區,而直接軍事介入可能引發中印核對抗,研究表明印巴核戰產生的放射性塵埃5日內可擴散至西藏,威脅生態安全。
而非軍事手段優先原則中方強化對巴軍事裝備支持,包括VT-4坦克、紅旗-9P防空系統及無人機等技術轉讓,并通過中巴經濟走廊(投資超250億美元)鞏固戰略資產保護。
因此中方應該在優先保障中巴經濟走廊安全,如加強瓜達爾港安保力量,但嚴格限制行動范圍。
結語
當前印巴沖突已非單純雙邊矛盾,背后交織著美印軍事同盟、中巴戰略合作及俾路支獨立運動等多重因素,若局勢失控,南亞可能陷入全面戰爭,甚至影響全球能源通道與地緣政治格局。
而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現階段不會直接軍事介入印巴沖突,但將通過裝備供應、外交聲援與經濟手段多維支持巴基斯坦,同時以邊境防控升級、國際調解等方式竭力防止局勢失控。
這一策略既維系中巴特殊關系,又規避核戰爭與大國對抗的系統性風險。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