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三姐
我已經好久沒買過尿不濕了。
自從群里來了一波新手媽媽,就好像什么奇怪的能量在引領我重新學習。有幾個人在討論什么A1+真蠶絲,葉脈瞬吸,什么皇家,什么大王,山茶花......群里一股清新風,我也不確定她們是不是真的在討論給嬰兒接屎的那玩意。
太高級了,想當年我娃用紙尿褲的時候,我只會分小號,中號,大號。
人類的參差,果然真的從尿布就開始分層了。有人和我一樣不知輕重,問了問價格,怎么說呢,我就不說了。
就好像我在地鐵門口接到一個豪宅廣告的傳單,它其實很好,但跟我沒有關系,于是就覺得這什么玩意啊,至于這么貴嗎。
過氣的從來不是人,而是時代。
育兒界就是這樣,一代坑比一代坑大。
媽媽群真的是我作為一個大齡老母親窺探當下頂流育兒界的最快途徑。
我們當年,奶粉就知道幾段幾段,現在可真是漲姿勢,她們聊的是有機直郵的A2酪蛋白,阿爾卑斯山的草飼牛初乳。
這個奶粉吃了能改變基因編碼嗎,那倒也不重要,想必定是能改變老母親的情緒表征。
她們又聊嬰兒車,引出一堆挪威傳家寶式嬰兒車的忠粉,號稱一車傳三代,人走車還在。我心想我家娃小時候的嬰兒車連收舊貨大爺都看不上了,你傳給誰去,還有下一代嗎。
有人問這種超貴的嬰兒車是現在的標配嗎?她們說不是標配,但也不是唯一,除了這個還得有一個在家用的,一個野外用的,一個放車上備用的。
嬰兒有屬于他們的勞斯萊斯,他們生來就是老司機。
大一點的孩子媽媽們一看融不進尿布奶粉嬰兒車的頂流話題,不得不祭出自己那云淡風輕的儀式感了——報班。
我家娃小時候,社會上也就鋼琴畫畫跆拳道那些,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馬術高爾夫都已經成了“普通項目”了?
她們能給娃報上冰球班我也是十分羨慕,上海找個有冰的地方價格肯定不小吧!
帆船就更別說了,我真想知道她們是在哪玩帆船的,不會每次都去三亞吧。
還有什么機器狗啊人工智能啊啥的,不懂就問,現在編程的起步年齡已經是3歲了嗎?我知道頂流育兒界很超前,沒想到已經這么超前了。
有個人問:“4歲學擊劍合適嗎?”我剛想說不合適,連站都站不穩呢,還好我沒說,因為很快就有人接茬了——“可以了,我家5歲已經行騎士禮了。”
啥是騎士禮我不知道,那一刻我只知道融不進的圈子不要硬擠了。
我家娃4歲的時候還在為不能把勺子精準地送進嘴里而奮斗,不懂什么騎士禮,只會氣死你。
早教班擁躉們也出來了,說要搞全腦開發,一節課800,但老師說孩子已經能分辨莫扎特和貝多芬了,感覺把孩子前世的音樂基因給挖掘了出來。
我只知道基因都是爹媽給的,不是早教班老師給的。
再說莫扎特和貝多芬倆有啥區別?我老公還分不清麥當娜和麥當勞呢,照樣成功有了后代。
我還發現這屆媽媽給娃玩的玩具可就更高級了,不能啟智的玩具好像已經沒出路了,除了奧特曼。
奧特曼可能也啟智,群里有個媽說奧特曼的飛行時速最高可以達6馬赫(每小時6125公里),還有專門的奧特物理學,學會這個就能實現瞬移。雖然這個對我來說沒什么用,但我也窺探到了頂流育兒家庭的精神狀態。
反正她們已經不給孩子玩積木、小汽車和挖掘機了。她們聊的都是蒙臺梭利的教具,德國木質音樂盒,法國Djeco的藝術套裝。
真令人羨慕,希望大家的娃在這樣的熏陶下長大,等上了小學不會去門口小賣部買煙卡和寶莉卡。
至于繪本,我也是大開眼界。我以為5個月大的娃看看《小熊寶寶》已經很厲害了,但人家給娃看的是《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還說這個太基礎了,她準備接下去給娃讀《Little Prince》,反正沒一個中文的。
我想說5個月就看小王子了,入園之前能讀完狄更斯的全套嗎,時間不是很富裕,得抓緊了,畢竟還有6500天就要高考了。
前幾天還有個人曬出個什么感官探索盒,里面裝的全是北歐天然松果、喜馬拉雅粉鹽和有機棉布。
我還以為她要給娃作法。
我到現在都不知道這玩意的作用到底是什么,看起來就跟我們小時候路邊撿點石頭和沙子沒啥區別。
說到新型頂流育兒界的生日派對,也卷出花來了。三歲寶寶生日請小丑還是魔術師?這樣的問題在群里被認為“太俗”,有人說“我們上次請的是迪士尼在套公主來家里唱生日歌”......
還有人淡淡補刀:“我包了個餐廳,主題是愛麗絲夢游仙境”,每個來參加的小朋友都要cosplay才能來。
好家伙,當客人和觀眾也有門檻了。
想想我兒小時候為數不多的生日,點個蠟燭都懶得關燈走個儀式感,隨便一吹,燒掉半邊劉海,也算是夢游仙境了。
都是養過娃的人,但很顯然我的想象力有點跟不上了。
以前的“炫富”可能是曬包,曬車,曬豪宅,現在才知道,真正的炫富是云淡風輕地說:“我們家用的是純棉有機可降解飯兜,雖然貴了點,但環保。”
媽媽群就像一扇窗,讓我窺見了另一個世界——那里的小孩吃的是進口牛油果泥,玩的是STEAM教具,學的是馬術禮儀,長大后大概率直接繼承家業。而我,只能默默記下這些神奇的東西,等哪天身邊朋友突然生了,我照著筆記給她送禮物。
也不知道到時候會不會這些又被淘汰了。
我們在剛當媽的時候也覺得自己是那一年最揮金如土的女人,現在想想真是土掉渣,也是資源匱乏吧,但話說回來,今天這些洋氣的新媽媽們,十年后可能也一樣在新生代頂流生活照耀下失去光澤。
剛開始養娃的人真的是世界上另一種存在,他們是不計投產比的,只求最貴,主打一個不留遺憾,給孩子最好的。
比比十年前,現在的“最好的”又是另一個高度了。
也許再過個兩三年,下一屆媽媽的頂流又是截然不同的場面了。也有可能返璞歸真,尿不濕只分大小號,奶粉只看幾段,10歲之前玩玩奧特曼就算啟智了......
養娃最初都是養個新鮮感,投資已經形成了麻木不仁的肌肉記憶,過不了幾年,發現回報率沒自己想象得那么高的時候,媽媽們的消費觀會發生奇妙的變化,認知就會陡然降級,也會知道“少吃8包榨菜就能省出一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擬》”這種冷知識,也開始看免費電子書,找免費影片庫,喝袋泡的咖啡,騎共享單車,也只能繼續潛水在微信群里,窺探別人又一輪的頂流生活。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視頻號「格十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