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趙祖樂
近年來,成都市青白江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創新構建“全域統籌、上下聯動、精準高效”的志愿服務體系,推動志愿服務深度融入基層治理,探索出一條“品牌化引領、體系化支撐、社會化參與”的特色路徑。通過深化“蓉歐驛”“企無憂”“青有為”等志愿服務品牌建設,實現志愿服務與民生改善、社區發展、亞蓉歐國際門戶樞紐建設的深度融合,生動詮釋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治理理念。
凡人微光點亮志愿星河
無私奉獻的“愛心婆婆”、樂于助人的“熱心男孩”……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街道青江路社區用溫情的志愿接力,將無數志愿者的堅守凝結成閃耀的愛心名片——志愿服務品牌“怡路玉蘭”。
據悉,“怡路玉蘭”項目的起源,要從一位可親可敬的陳婆婆說起。陳婆婆是一位孤寡老人,在被確診為肺癌后,生活陷入困境。然而,社區工作人員和鄰里們如親人般的關懷,讓她在與病魔抗爭的日子里感受到了溫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心懷感恩的陳婆婆毅然賣掉自己的房子,捐出19000元給社區。
志愿者為殘疾人送輔助器具。青白江區委社會工作部供圖
社區黨委第一時間響應這份沉甸甸的愛心,并2019年9月正式啟動志愿服務項目。由于社區坐落于怡湖西路21號,且陳婆婆尤其鐘愛玉蘭花,所以社區黨委將該項目命名為“怡路玉蘭”。
近年來,項目累計籌集善款80萬元,幫扶困難對象134人,開展公益活動300余場,參與志愿者從最初的12人發展到216人。如今,“怡路玉蘭”公益慈善基金已成為社區志愿服務的核心平臺,匯聚政府、企業、居民等多方力量,為困難家庭雪中送炭,為社區公益事業添磚加瓦。
精準幫扶書寫大愛篇章
“怡路玉蘭”最讓人稱道的是它的精準幫扶機制。該項目建立了“網格員+老黨員+居民小組長”三級聯動幫扶機制,確保不落下任何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社區居民李阿姨就是“怡路玉蘭”的受益者之一。在丈夫突發腦出血后,李阿姨的家庭陷入困境。通過網格員的走訪入戶,社區及時掌握了這一情況,賡即啟動了志愿幫扶工作,不僅為李阿姨的丈夫提供了醫療救助,還幫她在社區找到了工作。
“最困難的時候,是社區拉了我們一把,真的是太感謝他們了。”李阿姨動情地說。
據了解,該志愿服務項目還創新推出“玉蘭課堂”“暖心陪伴”等特色服務,從物質幫扶延伸到精神關懷。視力殘疾的李大哥便通過技能培訓找到了工作,現在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便是,“我也要幫助其他殘疾人朋友。”
全民參與織就溫情網絡
最令人感動的是,社區內曾受到“怡路玉蘭”項目幫助的居民們,如今也已成為社區志愿服務的中流砥柱。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怡路玉蘭”的精神內涵,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形成良性循環。
志愿者為社區老人理發。青白江區委社會工作部供圖
黃大伯每周都會來社區幫忙維修公共設施;唐大姐的兒子利用寒暑假參與志愿服務;宋大媽更是成為社區高齡老人的“貼心人”……“這就是‘怡路玉蘭’的魅力所在。”項目負責人說,“我們不僅給予幫助,更注重激發受助者的內生動力,讓他們從被幫助轉變為幫助他人。”
“從受助到助人,志愿服務精神的傳遞在此刻有了具象化的表達。”該負責人表示,如今,“怡路玉蘭”項目已成為青白江區的一張公益志愿名片,先后獲得“成都市優秀志愿服務項目”等榮譽,并在多個社區進行經驗推廣。
漫步在開滿玉蘭花的怡湖西路上,居民們常說“這條街不僅美在花,更美在人心”,也正如社區書記所說,“怡路玉蘭”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善舉可以感動一群人,一群人的堅持可以溫暖一座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