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話不能全部相信,英國人的話也不能全部相信!說到底,英國和美國再怎么鬧騰,他們終究是“兄弟之國”。
英國是第一個和美國簽訂所謂關稅協議的國家,問題的關鍵在于,美方對于英國鋼鐵和制藥等戰略領域設置了嚴格的所謂“安全”條款,其中暗藏針對中國供應鏈的算計。
說的直白一點,美國一直在拉攏英國,從而對中國展開孤立!甚至說是組建一個所謂的“排華聯盟”。
為什么說美英這份關稅協議,全是對華的算計呢?美英2025年5月8日簽署的關稅貿易協議包含針對中國供應鏈的"制度性孤立"意圖,其核心在于通過規則重構將中國排除在全球關鍵產業鏈之外。
中國學者張燕生明確指出,美國試圖通過與其他國家(如英國)簽訂包含"毒丸條款"的貿易協議,要求締約方在對華經貿政策上與美國保持同步,形成事實上對中國的"圍堵鏈"。這種條款比單純關稅更具戰略排他性,例如美墨加協定中規定"若任一成員國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自貿協定,其他成員國可退出并建立新雙邊協定",這種制度性排斥機制直指中國。
此外,這份所謂的美英協議要求建立"數字貿易自由化"和"知識產權保護"新規則,其中暗含對中國技術標準的排斥。例如,在制藥領域要求公開"生產設施所有權信息",可能迫使阿斯利康等在華英企泄露商業機密;鋼鐵行業碳稅豁免僅適用于"符合美國標準的供應商",直接針對中國綠色鋼材出口優勢。這種技術標準的政治化運用,構成對中國產業升級的"規則圍堵"。
協議將美英"特殊關系"升級為"經濟安全聯盟",在政府采購條款中明確"防范非GPA締約國的不公平競爭",實質是將中國排除在英美公共采購市場之外。英國為換取每年10萬輛汽車對美出口配額,承諾在數字服務稅、藥品關稅等領域向美方讓步,這種"主權讓渡"削弱了其在對華合作中的政策獨立性。
對于美英玩出這一操作,中國外交部及商務部已明確表態,強調國家間經貿合作不應損害第三方利益,并指出該協議中的"安全條款"實質是"制度性排華"的政治操作。
怎么說呢?國際局勢演變至今,美西方陣營已公開宣稱要與中國徹底切割產業鏈,將過去隱性疏離的戰術轉為明面博弈。中國何嘗看不出這場戰略轉移的端倪?從芯片禁令到技術封鎖,從供應鏈重組到金融限縮,我們早以"備胎轉正"的韌性構建起反制體系。
當前中美博弈尚未塵埃落定,全球產業鏈重構猶如地殼運動,那些游走于兩大板塊間的"浮島國家",注定要在現實利益與戰略安全間反復搖擺。他們今日獻媚式地配合技術封鎖,明日又悄悄派商務代表團叩門,這種兩面性恰恰暴露了其對歷史潮流的誤判。
正如《易經》所言:"龍戰于野,其血玄黃",這場關乎人類發展方向的世紀博弈,終將在歷史規律的裁決下廓清迷霧。中國要做的,是繼續做深自己、惠及世界,讓那些試圖"刨根"的宵小之輩最終發現。他們揮動的不是鐵鍬,而是照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火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