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近日,美“勞倫斯”號導彈驅逐艦過航臺灣海峽并公開炒作,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監警戒。美國在臺海的動作不斷,背后藏著不少算計。
特朗普曾發起關稅戰,想著靠加稅讓中國妥協。當時,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數千億美元關稅。可結果出乎美國預料,中國捍衛自身權益的決心堅定,美國不僅沒讓中國“服軟”,自己反倒栽了跟頭。美國企業壓力劇增,股市跟著震蕩,連農產品出口都怨聲載道。美國智庫和專家后來也承認,在這場關稅博弈里,美國徹底輸了,像巴菲特這樣的美國大佬,也不得不接受美國在關稅戰中失利的事實。
賴清德(資料圖)
關稅戰打不下去,美國又不甘心失敗,就把主意打到“臺灣牌”上。美國眾議院5日啟動兩項涉臺法案表決流程,還迅速口頭通過。“臺灣保證實施法案”想全面放開美臺官方往來限制,通過“定期審查”一點點突破中美關系政治底線,這其實就是要恢復美臺官方關系。“臺灣國際團結法案”更過分,直接否認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權威,想在法律上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說什么聯合國1971年通過的2758號決議沒明確臺灣法律地位,所以臺灣該有國際參與權,這完全是顛倒黑白。要知道,2758號決議白紙黑字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這么多年,聯合國和世界各國都認可這個框架 ,美國現在想推翻,就是無視國際規則。
美國執著打“臺灣牌”,原因不簡單。一方面,遏制中國發展的念頭在他們心里扎根太深。臺灣問題對中國來說,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系第一條碰不得的紅線。美國明知這點,還不斷挑釁,就是想通過在臺灣問題上做文章,牽制中國發展精力,延緩中國崛起。另一方面,美國這是在為維護霸權地位掙扎。這些年,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在亞太地區影響力越來越大,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卻慢慢變弱。為了維持區域霸權,美國想靠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強化美臺官方聯系,向盟友展示自己還有“領導力”,同時遏制中國影響力擴大。
特朗普(資料圖)
可美國這么做,沒撈到好處,反倒幫了中國統一大業。現在,中國對臺灣島的常態化巡航已經是常態,美國每一次越界挑釁,都讓中國對臺管控更加強化。而且,美國擅自否決聯合國決議,沒有任何國際法理支撐,在國際社會就是一場鬧劇,根本得不到廣泛認可。
美國這些動作,最倒霉的是臺當局。賴清德之流為了討好美國,不僅送上巨額“大禮”,接受美國加征關稅、大量采購美國商品,還得面對島內金融市場動蕩的巨大風險。就說美國軍艦過航臺灣海峽這事,嘴上喊著要“協防臺灣”,可南海演訓完就走人,真正敢進第一島鏈的戰艦沒幾艘。美國擅長的也就是打打“信息戰”“法律戰”,真要動真格,它自己心里都沒底。
在臺灣民眾心里,對美國的信任也在崩塌。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民意調查數據很能說明問題。到今年4月,覺得美國“非常正面”“正面”的臺灣民眾比例,從去年7月的54.3%掉到33.5%,跌了20.8個百分點。問臺灣民眾特朗普當總統后臺灣是不是更安全,37.1%的人不同意,28%的人非常不同意。還有46.7%的臺灣受訪者覺得,臺海沖突時美國“不可能”或“非常不可能”幫忙,覺得美國“可能”或“非常可能”提供支持的人,比去年7月少了不少。
美國國會(資料圖)
特朗普把臺海當工具,想拿臺灣當籌碼,在貿易上換點好處。可他打錯了算盤,中國不是第一次面對這種極限施壓,早就做好了準備。現在大陸對臺島經濟依賴降低,軍事部署常態化,一旦局勢失控,能動用的手段比以前多得多。美國真要動手,敢不敢下場?是真刀真槍干,還是放完狠話就跑?
從關稅戰到打“臺灣牌”,美國招數越來越狠,可效果越來越差。臺海問題是中國內政,容不得外部干涉。美國想靠耍手段達到目的,注定不會得逞。2025年不是1971年,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能力,都今非昔比。美國要是繼續在錯誤的路上走下去,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尷尬的境地,也會給臺海局勢帶來更多不穩定因素 。但不管美國怎么折騰,中國推進祖國統一的步伐,誰都阻擋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