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領域。作為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楊凌示范區充分發揮農科教資源稟賦優勢,積極同上合組織國家開展農業合作,輸出的良種、良技不僅實現了中國現代農業科技“走出去”,也持續推動地區農業高質量發展。
日前,記者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馮佰利教授的辦公室看到,地上整齊碼放著一些農作物種子。據介紹,這些種子即將發往白俄羅斯。
2019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白俄羅斯國立農業科學院聯合建設中白農業科技示范園,先后引進展示小麥、大豆、蕎麥、糜子等農作物新品種120個,其中聯合選育的小麥新品種“西農198”優質、抗病、高產,現已進入白俄羅斯小麥品種適應性評價程序。
馮佰利告訴記者:“新一輪有8個小麥新品系表現良好,今年將在白俄羅斯國立農業科學院試驗田種植,通過與當地品種進行雜交,培育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
除了品種選育,“一帶一路”國際標準化合作也逐漸走向深入。今年年初,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牽頭研制的《釀酒專用高粱種植技術規程》《糜子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兩項國際合作標準在白俄羅斯發布,為上合組織國家農業生產提供標準化技術支撐。
干旱缺水,是上合組織國家農業發展面臨的一個共同挑戰。隨著來自中國的節水灌溉系統在中亞國家逐漸運用,這種狀況正在得到改善。
2021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朱德蘭教授帶領團隊將我國先進的太陽能驅動節水灌溉技術和智能型水肥一體技術引入烏茲別克斯坦,建成面積近100畝的節水農業示范園,形成了適合當地的節水灌溉系統。
這幾年,團隊在烏茲別克斯坦開展國家重大研發項目,先后與塔什干國立農業大學、塔什干水利與農業機械工程大學合作建成中烏智慧灌溉聯合實驗室;在哈薩克斯坦,通過鹽堿地治理示范園研究節水控鹽灌溉技術,破解旱區鹽堿地治理難題。
朱德蘭說,通過應用綠色節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幫助示范園農作物產量提高了30%,用水量節省了50%,成本投入減少了40%,讓中亞國家在有限水資源的前提下更好實現經濟社會發展。
在位于吉爾吉斯斯坦的中吉果木良種繁育技術示范園,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東教授的團隊在此已深耕近7年時間,主要負責示范園蘋果優良生態適應性砧穗組合的篩選、矮化種苗繁育技術和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技術的示范及推廣。
“示范園篩選的優良砧穗組合抗寒性強、果實品質好,明顯優于當地栽培傳統種苗,表現出良好的發展潛力。”吉爾吉斯斯坦Kyrgyz-korm公司執行經理弗拉基米爾·特卡琴科說。
去年4月,6萬株砧木苗已運往中吉果木良種繁育技術示范園用于擴建苗圃,預計今年達到嫁接粗度,將于秋季在當地進行嫁接。截至目前,張東教授團隊在示范園確定引進4個蘋果品種,3個砧木類型,表現出了良好的適應性,并依托示范園開展技術培訓工作。
“通過采用相應的方法和技術,可以實現蘋果產量的提高300公斤以上。”特卡琴科補充道。
事實上,中國農業有足夠的技術盤活海外優質農業要素。例如,作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地鹽堿化較為嚴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正茂教授將小麥品種引入當地種植,最終在當地人眼里不能種糧食的地方種出了糧食,并且比當地肥沃土地的小麥產量還要高。
張正茂說,大麥品種西引3號和34-9大麥每公頃產量超過4噸,比當地品種產量2噸/公頃,翻了一番。
近年來,楊凌在小麥良種、節水灌溉、苗木種植及管理等多個領域合作,通過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楊凌農業科技在上合組織國家生根發芽,結出了豐碩果實。
編輯|高瑜審核|趙允
來源|楊凌發布
微信號:yanglingcaf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