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軍對山東樂陵縣的大常村進行圍剿,有漢奸在通風報信。
八路軍肖華司令員正在這里,情況危急。
就在這時,一位大娘靈機一動,覺得自己的那一堆棗子里暫時是個藏人的去處,于是,她就讓肖華藏了進去。
得了消息的鬼子來找人,卻沒見八路軍的蹤影,看到紅彤彤的棗子也不放過,要讓手下全部拉走。
肖華還藏在里面,要如何脫險?
漢奸現形
1938年,山東樂陵大常村口的小路上,一個挑著貨擔的陌生人正慢悠悠地走來。
衣衫襤褸的他,一邊甩著手里的撥浪鼓,一邊喊著:“換剪子咧,換剪子咧!”聽上去與村里常來的貨郎并無二致。
可他的目光四處搜尋,像在尋找什么特別的東西。
院子里的常大娘正蹲在門前,用竹篩翻動著紅艷艷的棗子。
這個靠一雙手撐起家計的女人,正在為家里的幾口人忙碌著。
肖華和幾名同志一早就到了她家,正在屋內緊張地討論部隊行動計劃。
常大娘雖然沒讀過書,卻早已練就一雙能看透人心的眼睛,她一眼就瞧見貨郎步態異常,心頭頓時警鈴大作。
那人走到她家門口,停了下來,假裝漫不經心地問:
“大嫂子,這幾天有沒有見過陌生人來你們村啊?”
常大娘抬起頭,目光迅速在對方身上掃過,她的手繼續翻動著棗子,動作不急不緩,仿佛沒聽出話中的深意,隨口回道:“哎呀,大兄弟,我這整天守著院子,哪有什么工夫盯著誰來誰往啊!你這要找人,就去村里問問其他人吧。”
“嗯。”那人目光閃動了一下,沒有追問,轉身走向村里。
盡管表面云淡風輕,常大娘的心卻早已懸了起來,她趕緊放下手里的竹篩,悄悄回到屋里,把情況告訴了正在屋內開會的肖華。
幾位同志聞言立刻停止討論,迅速起身準備撤離,就在此時,遠處突然傳來幾聲狗叫,緊接著是凌亂的腳步聲,仿佛有人正在奔向這里。
“他們來了!”一位同志低聲提醒,語氣中充滿了警覺。
常大娘當機立斷:“大門不能走,去后山的棗林躲著!”她指揮著幾位同志從屋后的小路撤離,肖華斷后。
但肖華自己卻來不及走了。
常大娘掃了一眼院子:“司令員,后院棗堆那里,您去藏著,我有辦法。”
話音未落,常大娘已經帶著家里的小兒子,把院里曬著的棗子挑到后院,將整個棗堆層層覆蓋得嚴嚴實實。
她小心翼翼地在棗堆中間挖出一個可以藏身的空間,用稻草掩蓋了洞口,又壓上一層棗子,最后拍了拍棗堆,“司令員,您進去吧,千萬別出聲。”
正說著,大門外已經傳來雜亂的腳步聲,夾雜著鬼子粗暴的喊叫聲和鐵器碰撞的刺耳聲音。
來不及再多說什么,肖華迅速鉆進棗堆,藏好自己的身體。
與此同時,常大娘吩咐兒子把院子里剩下的棗再往棗堆靠過去,把每一絲可能暴露的痕跡都掩蓋住。
當院子里恢復如常,常大娘坐回門檻上,重新拿起了針線活。
鬼子入院
“開門!開門!”隨著一聲命令,大門被粗暴地踹開,幾名鬼子兵端著明晃晃的刺刀,魚貫而入,緊隨其后的是一個熟悉的身影——村民們口中的“麻二”。
這個漢奸臉上掛著得意的冷笑,顯然對即將搜出“大魚”充滿了信心。
網絡圖片
常大娘抬起頭,裝作驚慌失措地盯著闖進來的眾人,慌亂地從門檻上站起來,雙手緊緊攥著衣角,顫抖著說道:“幾位爺,您、您這是干什么呀?”
麻二上前一步,眼神在院子里快速掃了一圈,語氣陰冷:
“少廢話!老實交代,剛剛有沒有看到八路軍進你們家?別跟我裝糊涂,不然有你好看!”
常大娘連忙擺手,假裝嚇得連連后退:
“哎喲,這、這大白天的,哪來的什么八路軍?我們莊稼人,可不敢惹是非呀!”
麻二冷笑一聲,幾名鬼子立刻散開,開始在院子里四處翻找。
他們踢開破舊的木門,把屋里的東西翻得亂七八糟,碗筷摔碎在地,發出清脆的響聲,老舊的被褥被胡亂掀開,連灶臺的柴火堆也被撂倒一地。
常大娘站在院子中央,眼睜睜看著自家被翻得一片狼藉,但她咬緊牙關,臉上故作畏縮,雙手合十哀求道:
“您行行好,別砸了這點家當,實在經不起折騰啊!”
麻二瞥了她一眼,見她哭哭啼啼的樣子,眼里閃過一絲懷疑,但又覺得這家人實在不像藏著八路的模樣。
正當他猶豫是否繼續搜查時,一個鬼子的喊聲引起了他的注意。
鬼子隊長帶著幾名士兵走向院子一角,那堆棗山在陽光下泛著誘人的紅光。
他伸手抓起一顆棗放在嘴里,濃郁的甜味立刻彌漫開來,他隨即轉頭對麻二說了一句日語,意思很明確:“這些棗很好吃,全都搬走!”
看到他們的動作,常大娘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棗堆里藏著肖華司令員,一旦這些棗被拉走,后果不堪設想。
“大爺們,這些棗可不是什么好東西!”常大娘急忙上前,攔在鬼子面前,裝作心疼地說道,“我們窮人家靠這點棗過日子,全村都靠它換糧食呢!可不能全給您搬走啊!”
鬼子隊長聽不懂她的話,只是揮了揮手,示意手下繼續搬棗。
眼見鬼子開始動手搬棗,常大娘眼珠飛快一轉,突然抬高聲音大喊:
“哎呀,不好了!救命啊,鬼子要搶棗了!”喊著,她快步走到水缸旁,手里抓起一把鐵勺,狠狠敲在缸沿上,發出一陣清脆的金屬聲。
藏在柴堆后的兒子聽到信號,立刻按照母親的吩咐,翻過后墻,故意踢掉幾塊磚頭,發出巨大的聲響,然后撒腿朝棗林方向跑去。
他跑得飛快,腳步聲在寂靜的村子里格外清晰,仿佛在告訴所有人,“逃跑的人就在這兒!”
鬼子隊長一聽,立刻警覺起來,他揮手命令手下停止搬棗,轉身朝后墻方向追去,嘴里喊著:“快追!有八路軍!”
麻二緊隨其后,帶著人追出院子,瞬間院子里變得空無一人。
棗堆下的肖華屏住呼吸,豎起耳朵仔細聽著外面的動靜,確認腳步聲已經遠去后,他才緩緩探出頭,看到常大娘正朝他揮手:“快走吧,趁現在鬼子追出去了,從前門撤!”
肖華從棗堆中爬出來,看著眼前這個瘦小卻無比堅毅的女人,鄭重地敬了一個軍禮,帶著滿滿的感激,匆匆消失在村道盡頭。
傳奇母親
棗堆事件之后,常大娘的家雖然恢復了平靜,但她的日子并沒有因此輕松下來。
作為山東樂陵縣大常村抗日根據地的一員,她不只是一個普通的農婦,更是八路軍戰士最可靠的支持者。
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無論是田間還是家中,她始終為抗日事業盡心盡力。
抗戰的烽火從未熄滅,而常大娘的家,早已成為根據地的重要樞紐。
戰士們親切地稱她為“娘”,她也總是熱情地回應,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這些奔波在敵后戰場的英雄們。
家里總是人來人往,既有受傷的戰士躺在她的炕上養傷,也有傳遞重要情報的八路軍干部在這里短暫停留。
為了守住秘密,她甚至在家中挖掘了一條直通后山的地道,用來在危急時刻掩護同志們撤離。
這條地道的存在,是村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秘密,甚至連自己的鄰居也被蒙在鼓里。
每當夜深人靜,她才會與丈夫和幾個年紀稍大的孩子一點點挖掘地道,生怕聲音驚動了附近的敵人。
挖地道的日子最艱難,但常大娘從未有過怨言。
“保住這些八路軍的同志們,才是咱老百姓的大事。”
常大娘的好幾個孩子,也在她的教育下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
村里的八路軍戰士總是笑著說:“大娘是我們的靠山。”的確,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常大娘的家不僅是大常村的一座堡壘,更是戰士們的精神寄托。
抗戰勝利的那一天,村里鞭炮齊鳴,許多村民都趕到常大娘家中向她表示感謝。
她的故事早已傳遍了部隊,中共渤海區一地委專門為她送來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向抗日戰爭的功臣常大娘致敬”。
可常大娘卻始終保持著一顆樸實的心,面對這些榮譽,她只是輕輕嘆了一口氣,只要咱的土地不再有鬼子的腳印,只要咱的孩子們能平平安安長大,比什么都強。
幾十年后,常大娘的名字依然在樂陵縣的大地上被人傳頌。
她不僅代表了千千萬萬在戰火中勇敢與敵人斗爭的農村婦女,更是那個時代普通百姓為了民族解放付出一切的縮影。
在后來的歲月里,盡管生活逐漸平靜,但她依舊以樂陵縣人大代表的身份為家鄉的建設奔波勞碌。
她還有一個愿望,那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81歲的常大娘實現了這個心愿,拿著黨員證的那一刻,她的臉上淚流滿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