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祝你們一路平安。”1997年6月30日,23時56分,隨著譚善愛中校聲若洪鐘般地大聲答復,兩名解放軍士兵肩扛步槍,邁著正步走向營房大門,立正上崗。
這一幕,標志著中英兩國關于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結束后,解放軍正式承擔起守衛香港的任務,沒有出現一分鐘的防務真空。但很少人知道,這一幕背后的重大決策,是在一間很黑很小、堆滿了雜物的儲藏室內達成的。
就在香港回歸前半個月,中方代表陳佐洱突然接到通知,要他前往趙稷華大使的辦公室,接聽來自北京的重要電話。在電話的另一頭,外交部副部長王英凡的一句話,讓陳佐洱立刻感到了急迫與分量:
“陳佐洱,我正在錢副總理的辦公室里給你打電話。”
根據王英凡副部長的指示,陳佐洱需要帶領專家小組,與英方就先頭部隊進入香港的問題立刻展開談判,爭取在一周之內達成協議。自從中英雙方展開談判以來,北京通過這樣的方式下達命令是十分罕見的,而且限期一周也從未有過。
原來,早在一個多月前,中央領導人就發現香港防務交接的方案存在嚴重缺陷:如果駐港部隊過了7月1日零點才進入香港,到全部抵達營地會出現兩到三小時的防務真空。
此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香港島,決不能出現一點紕漏差錯,剛剛回到祖國的香港更不能一分鐘不設防。因此,中央領導指示,必須組成一支先頭部隊提前進入香港,確保從7月1日零時起就開始履行防務責任。
根據中央領導的指示,外交部通過多個渠道開始與英方磋商。然而,英方當即表示回絕,畢竟在香港回歸前就讓解放軍進駐,必定有損于英國的形象。
正當雙方談判陷入僵局時,英國政府更替令事情出現了轉機。為了表達與英國新政府積極合作的善意,錢其琛副總理致函英國新任外相,并向英方傳遞了明確信息:提前進入只是必要的部隊和武器裝備,并非全部駐軍,至于進駐的時間和人數,雙方可以商談。
在中方多方斡旋下,英國終于同意聽取中方專家的情況介紹,而陳佐洱也是第一次接觸到關于先頭部隊進駐的議題。
會議一開始,英方代表就聲明只聽取介紹,不進行討論。在趙稷華大使介紹完有關情況后,英方代表指出中方提供的信息并不全面、詳細,還否定了中方提出的兩到三千人這一先頭部隊的人數。
談判再度陷入僵局,陳佐洱心里也非常著急。協助談判的專家抵達香港后,陳佐洱當即將專家們“關”進會議室,通宵達旦討論談判預案,為第二天的專家小組會議做準備。
在第二天正式會議前,陳佐洱和英方代表包雅倫進行了小范圍的非正式會晤。過去三年,陳佐洱和包雅倫在談判桌上已經較量過很多次,在捍衛各自國家利益外,兩人甚至有些惺惺相惜。
在先頭部隊提前進入香港的問題上,包雅倫代表英方表明態度,將會與中方進行認真商談,但也希望中方在考慮具體方案時維護兩國的形象,畢竟距離香港回歸只剩下不到半個月的時間。
“干脆!”包雅倫用蹩腳的中文,說了一個陳佐洱平時愛用的詞。兩人不禁會心笑了起來,原本有些緊張的氣氛頓時變得輕松了許多。
正式會談開始后,陳佐洱按照英方的要求,詳細介紹了先遣部隊提前入港的情況,其中包括人數、進駐路線、進駐軍營以及進駐時間,等等。發言完畢后,包雅倫提出小休,復會之后他闡述了英方專家的意見:人數太多,反對裝甲車進港,并不存在防務真空問題。
一整天的會議結束后,雙方雖然沒有達成共識,但對對方的想法有了初步了解。為了加強溝通,中方專家組設宴款待英方代表團,席間陳佐洱和包雅倫繼續相互試探,包雅倫開始在裝甲車的問題上大做文章,表示不但會傷了英方的面子,香港的民眾也會感到害怕。
陳佐洱當即打斷了包雅倫的話頭,反駁說出于防務需要,攜帶任何武器都是合理的。說完陳佐洱忽然發現一個突破點,反問包雅倫:“如果先頭部隊不帶裝甲車進港,英方是否同意先頭部隊從口岸進入?”
“我可以回去請示。”包雅倫思忖片刻,回應道。
晚宴結束后,陳佐洱當即向北京請示有關裝甲車的問題,北京指示陳佐洱可以在這一問題上采取靈活態度。很快包雅倫也帶來了好消息,先頭部隊提前入港的問題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
緊接著,中英雙方開始在營地問題上糾纏。由于英方不愿在最后的管制期,讓中國軍隊出現在香港繁華市區,影響到其“光榮撤退”的形象,因此英方堅決不同意解放軍進入英軍總部威爾斯親王大廈。
而陳佐洱一再表明,先頭部隊只進入14個營地中的6個,已經是一種讓步,如果不進入威爾斯親王大廈,提前入港的意義則大打折扣。為了換取英方的讓步,陳佐洱經上級同意后,表示可以減少先頭部隊的人數,將1000人減至800人。
談判再度陷入僵局,眼看著一周的時限將至,中方專家組決定化被動為主動,讓英方代表想象一個場景,如果沒有中方合作,香港回歸之后,邊檢部門可以不給予方便,認真檢查每一個英國官兵的行李、武器,搭載著查爾斯王子和末代港督的游輪,也勢必會按照中方指示,所有武器套上炮衣、槍衣才能離開,所謂的“光榮撤退”將徹底淪為泡影。
這樣的場景對于英方來說,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但對于中方來說也是沉重的,因為它標志著多年來的外交努力功虧一簣,和平解決歷史遺留國際爭端也將成為空談。
包雅倫聽完中方專家的講述,臉漲得通紅——這是他生氣的標志,但他沒有做出任何回應,也沒有做出任何過激舉動。會議結束后,包雅倫和陳佐洱不約而同走在最后,走到樓梯口時又相互對視了一下,包雅倫率先開口:
“我們兩個人再談談吧?”
陳佐洱當即表示同意,見工作人員正在收拾談判大廳,兩人便在旁邊找了一個堆放雜物的儲藏室,同坐在一張條凳上。在黑暗中,包雅倫直截了當問陳佐洱,中方還能做哪些松動。陳佐洱略加思索回答說:
“可以放棄開進九龍鬧市區的槍會山軍營;可以在減少些先頭部隊的人數。”
“嗯哼——”包雅倫拖長聲調的這一聲,讓陳佐洱立刻斷定事情將會出現轉機。
當正式談判再度開啟后,中英雙方迅速就軍營問題達成一致,陳佐洱也逐步減少先頭部隊的人數,最終定在了509人。其實北京給陳佐洱的底線是500人,但陳佐洱覺得“九”在中國是個吉利數字,便額外增加了九人。
先頭部隊人數的問題基本達成一致后,中方專家組成員楊建華大校提出建議,在兩國政府政權交接儀式的同時,可以在威爾斯親王大廈舉行兩國駐軍防務交接儀式,這樣雙方的面子都能照顧到。
此話一出,英方代表團立刻討論起來,包雅倫也不再糾纏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讓助手立刻上報倫敦。至此,先頭部隊提前入港的所有問題基本達成一致,防務真空這一重大漏洞,最終沒有出現在香港回歸之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