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5月12日,第二屆中歐關系高層次學術研討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學院宮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比利時皇家海外科學院、比利時根特大學、比利時皇家國際關系研究所共同主辦,主題為“中國與歐盟關系五十年:回顧與展望”。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趙志敏,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特命全權大使蔡潤,比利時皇家海外科學院常任秘書長菲利普·德·瑪耶爾,歐盟對外行動署亞太總司中國處處長多明尼克·波特等出席開幕式。來自中國和歐洲學界的100余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
會議現場 主辦方/供圖
趙志敏首先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對研討會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2025年是中國同歐盟建交50周年。5月6日,習近平主席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互致賀電,強調中歐雙方要深化戰略溝通,增進理解互信,鞏固伙伴定位,擴大相互開放,妥處摩擦分歧,開辟中歐關系更加美好的未來。他表示,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深刻復雜演變,多邊主義正遭到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排外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等“零和思維”的多重挑戰。中歐雙方要踐行開放發展理念,為動蕩不居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確定性、正能量;要秉持多邊主義初心,團結世界各國共迎挑戰、共謀合作、共同發展;要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智慧、構筑橋梁、夯實根基。他指出,智庫交流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科學院長期致力于推動中外學術交流合作。期待與會學者共同勾勒未來50年中歐合作共贏之道,積極為構建新時代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言獻策,為推動中歐關系行穩致遠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蔡潤在致辭時表示,2025年是中歐關系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節點,本次研討會對增進中歐相互了解、推動中歐關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歐關系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最寶貴的經驗是相互尊重,最強大的動力是互利共贏,最一致的共識是多邊主義,最準確的定位是伙伴關系。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中歐關系更加具有戰略意義和全球影響。雙方應攜手努力,推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行穩致遠,既成就彼此,也照亮世界。他指出,中歐要加強對話合作、堅持開放發展、共同維護多邊主義。雙方要以建交5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高層往來,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共同辦好慶祝建交50周年系列活動。中國堅定致力于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中方愿與歐方繼續深化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國集團等框架內的合作,共同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研討環節由三個分論壇組成,分別聚焦全球經濟、全球治理和中歐對話。中歐雙方專家學者圍繞中歐關系、歐美關系、中歐經貿合作的機遇與挑戰、中歐相互認知與人文交流等具體議題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討論。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中歐建交50年來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全球地緣政治變亂交織的背景下,雙方對話具有緊迫而重大的意義。中歐國情不同,在交往中出現誤解和分歧是正常的,雙方應秉持建設性的姿態增進對彼此的理解和認知,擴大共同利益,加強在多邊主義和全球治理等領域的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供稿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賽音
新媒體編輯:曾煜婷 崔岑
如需交流可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