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資料來源:《彭德懷入朝作戰紀實》
1951年4月22日,經過彭老總等人的部署后,志愿軍發起了第五次戰役。
為了打好這一仗,彭總也仔細挑選了參戰部隊,其中在右翼負責突破臨津江,向議政府實施戰役迂回和殲滅英軍第29旅任務,彭老總交給了楊得志的第19兵團負責。
作為華北方面部隊,19兵團在兩個月前才入朝作戰,與其他參戰部隊相比經驗不足。
不過,楊得志等人還是對這個任務充滿信心,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場突破臨津江戰略迂回的行動,將給19兵團帶來巨大的打擊。
臨津江是朝鮮中部的主要河流之一,寬度可達到百米,江面最淺的區域也有齊腰深,在江面的南側則有大量丹崖絕壁,想要攀登上去非常困難。
美軍非常清楚臨津江的重要性,還在江北岸浪鋪里與江橋等交通要地都布置了重兵防御。背靠著對岸的群山,美軍的火炮能夠覆蓋整個江面和對岸的所有要點。
針對敵人的防御,楊得志作出了如下安排:由64軍負責攻占美軍北岸防御要點,重點是占領江橋。64軍也將作為部隊的先鋒,不惜一切代價突破臨津江,然后從南岸的英軍29旅與美軍部隊的結合部插入。
可接到命令后,64軍軍長曾思玉卻犯了難,一切都來得太突然了,他的部隊還沒抵達出發位置,炮兵還在進入陣地。
但志愿軍司令部已經下達了作戰開始的命令,楊得志也不想耽誤,在與曾思玉溝通后,他們還是決定按計劃行動。
就這樣,64軍在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就開始了突破臨津江的行動。
曾思玉立即趕到一線宣布命令,可64軍此時距離出發地還有30里,無奈之下部隊只能跑步急行軍,一連趕了幾公里,這才勉強按時抵達了指定位置。
他們匆忙趕到后,立即開始了戰斗,64軍以191和192兩個師作為第一梯隊,開始對美軍在江北的據點進行進攻。
雖然部隊倉促行動,但對面的美軍也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兩個師順利完成了任務,拿下了江北的美軍據點,還順利奪取了江橋。
可在戰斗中,問題開始顯露出來,191師的部隊拿下橋頭后,立即遵照命令過江。
沒想到部隊并不清楚臨津江的情況,結果一個團的部隊在過江的時候就有200多名戰士不幸被淹死,部隊只能頂著壓力勉強抵達了南岸。
曾思玉接到報告雖然心里難受,但也只能繼續執行命令,可64軍的主力開始過江,也引起了美軍的重視。敵人出動飛機坦克開始對64軍的兩個師進行瘋狂攻擊,64軍的攻勢不得不暫停。
得知他們被敵人拖住,楊得志心里非常著急,他立即讓64軍轉變思路,用大部隊牽制敵人,小部隊進行穿插。
可64軍準備不足帶來的影響開始顯現,部隊炮兵跟不上急行軍的速度,曾思玉想要火炮掩護的時候才發現根本沒用,更令他震驚的是美軍的火炮覆蓋,導致他直接與第一梯隊的兩個師失去了聯系。
曾思玉無奈之下,只能把預備隊190師也派了上去,另一邊楊得志對前線的情況越來越擔心,彭老總得知此事也非常不滿,要求楊得志的部隊盡快突破臨津江。
情急之下,楊得志決定將65軍的兩個師也派過去,而這個決定將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臨津江的江橋并不是很寬,此前部隊渡江的時候都有不少戰士因擁擠被擠到了江里。
由于軍和兵團司令部都與打頭的第一梯隊失去了聯系,他們也并不清楚南岸的情況。
楊得志與曾思玉連續投入了3個師過江,可到了南岸才發現第一梯隊的兩個師,由于敵人的頑強阻擊,一直都沒能突破防線。
戰場就出現了可怕的一幕:整整5個師的部隊,就這么擠在臨津江南岸20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區,由于先頭部隊遲遲無法突破敵人的防線。
擠在這里的部隊動彈不得,這一幕也被美軍注意到了,他們迅速抓住機會,動用一切能用的飛機坦克大炮對準臨津江南岸的志愿軍進行了猛烈攻擊。
擁擠在這里的部隊遭遇了密集火炮的打擊,戰士們避無可避,戰場瞬間變成了煉獄。
情急之下,64與65軍的部隊向敵人發起了絕地反擊,經過戰士們的拼死奮戰,部隊才終于突破了防線,這才有了一線生機。
此戰5個師的志愿軍部隊擁擠在一起被敵人集中打擊,部隊的損失十分慘重,也影響了迂回作戰的進程。
戰后楊得志等人也帶頭反思了此戰的問題,他也不得不忍痛割愛,對第一梯隊的191與192兩個師的師長、政委都做了降級處分。
19兵團政委李志民對此表示這是“揮淚斬馬謖”,但對于兵團來說,這是他們必須要做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