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溫暖真情撐起未成年人法治藍天
徐莉,深耕少年家事審判十余載,現任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未成年人與家事案件綜合審判庭副庭長,先后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工作成績突出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新時代少年審判法官,徐莉賡續一代代前人的精神血脈,以法為筆,書寫少年審判新篇章。
破解探望困局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在探望權問題日益凸顯的當下,父母將孩子作為籌碼進行博弈的情況屢見不鮮,孩子的需求與權益卻被拋諸腦后。這類糾紛中,簡單的一紙判決或強制執行,很難真正化解雙方的積怨。為了從源頭化解矛盾,徐莉積極推動跨部門協作,參與建立上海首個探望監督場所“青梓薈”,配備專業社工與心理咨詢師,為離異家庭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搭建情感交流的橋梁。
在一起離婚糾紛中,因為對對方的不信任,女方三年間都沒有讓孩子接觸爸爸,男方想見孩子卻無計可施,雙方演變成了“針尖對麥芒”。徐莉探索首次將社工陪同在探望監督場所定點探望方式寫進裁判主文,讓孩子終于見到了三年未見的爸爸,并建立起了常態化的探望模式。令人欣慰的是經過這一“親情養成計劃”,孩子與爸爸重建了感情。
在徐莉的推動下,“青梓薈”持續協助父母在探望權履行過程中進行有效溝通,幫助許多離異家庭化解誤會、重建信任基礎,讓缺席的陪伴以新的方式回歸孩子的成長軌跡。
密織保護網絡
以法之“盾”擋住家暴之“拳”
小敏、小霞的父母多年前離異,離婚協議約定她們隨爸爸共同生活。沒想到在爸爸直接撫養之后,兩姐妹常常遭受這位虎爸以“愛”之名實施的家庭暴力,即使求饒也無濟于事。一次,僅僅因為拿錯了東西,小敏又遭到辱罵與毆打,小霞驚恐萬分地逃出家門,之后小敏也趁機逃出,兩姐妹設法聯系媽媽將其接走后報警,來到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收到此案件之后,徐莉經審理認為這名父親的行為已經構成家庭暴力,及時出具人身安全保護令,同時裁定孩子暫時隨母親共同生活,給孩子們吃了一顆“定心丸”,這樣的裁定內容在上海尚屬首例。但在父女之間設立“隔離墻”并不是最終目的,為督促這名父親正確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徐莉對他發出了《家庭教育指導令》,并積極協調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專業力量,制定了為期三個月的課程表,幫助這位父親轉變教育理念,學會如何正確地愛護孩子,努力修復、挽回這段破碎的父女情。
徐莉始終堅持少年審判始于審判而不止于審判,以實質解紛、為孩子營造良好家庭環境為目標,因案制宜,積極引入心理咨詢、社會觀護等專業力量,為每一個孩子全力以赴。
聚焦國際視野
讓外籍少年感受中國法治
長寧區具有鮮明的國際化特征,區內有著上海市最多的國際學校。
徐莉認為,中國法律的保護范圍,不能遺漏了如此龐大的外籍未成年人群體。因此,她立足區域特點,突破域內視角,走進國際學校,為外籍學生帶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課,成為上海法院首位以英文向國際學校外籍學生講授法治課的法官。后來,到不同國際學校開講中國法治文化或者邀請外籍學生走進法院了解中國法律體系,成為她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不同語言的交流,不同思想的碰撞,不同文化的融合,帶來的不僅是法治宣傳效果的提升,更有助于在全球化浪潮中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傾聽每個孩子的聲音、每個家庭的故事,化解每個矛盾、修復每一段親情,是徐莉用心在做的事。“為了孩子的一切”,在少年審判之路上,她努力前行。
供稿 | 未成年人與家事案件綜合審判庭
責任編輯 | 金文斌
編輯 | 金文斌 謝錢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