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基于權威資料和個人見解撰寫,具體參考資料會在文中及文末詳細說明!
中美剛剛在日內瓦結束會談,并發布了聯合聲明,可還沒過一天,特朗普又露出了“變臉”的本色。
面對記者提問時,他直言:“如果90天后,中美無法達成具有長遠意義的協議,那么我將重新大幅提升關稅。”
那么這次兩國的會談到底達成了哪些共識?特朗普為何會如此表態呢?
會談核心成果
雙方在日內瓦的會談中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主要體現在關稅調整以及磋商機制的建立上。根據聯合聲明,美方承諾取消2025年4月8日和9日行政令中加征的91%關稅,同時對4月2日行政令中的34%關稅進行調整,其中24%暫停實施90天,剩余10%則予以保留。
而中方也相應取消了91%的反制關稅,暫停24%的反制措施,并保留10%不變。調整之后,美方對華實際關稅從145%降至30%,中方對美關稅則從125%降至10%。此外,雙方同意建立定期磋商機制,可以在中美兩國或第三國進行,以持續就經貿議題展開溝通。
令人意外的是,聯合聲明墨跡未干,特朗普便再次轉變態度。當被問到若90天內無法談妥,對華關稅是否會回升至145%時,他回應道:“雖然不會直接回到那個數字,但肯定會大幅上漲。”他還特別補充,盡管可以將稅率提高到很高水平,但145%這種極端情況意味著“脫鉤”,而這并非他的初衷。
聯合早報《特朗普:中國同意取消所有非關稅壁壘》
仔細研究這份聯合聲明中的關稅條款,可以看出動作確實不小。從4月2日那一輪關稅升級戰開始,雙方互相加碼的部分,此次同意一次性取消91%。這樣一來,美國對華關稅稅率暫時降到了54%,而中國對美關稅則調整為34%。
同時,雙方還各自對24%的關稅按下了“暫停鍵”,暫停時間恰好是特朗普反復提及的90天。
如果把這部分暫停的關稅也從賬面上剔除,中美之間實際執行的關稅一度低至美國對中國30%,中國對美國10%。與之前劍拔弩張的145%和125%相比,降幅非常明顯。
特朗普為何“搖擺”
特朗普的這種反復無常,與其國內的政治經濟壓力密切相關。不少人認為,此前長達一個月的“脫鉤”預演,已經讓他嘗到了苦頭。
如果支持率繼續下滑,未來的政治生涯可能岌岌可危。歸根結底,西方政客無不依賴民意生存,而美國的企業和普通民眾早已被高關稅壓得喘不過氣。
《紐約時報》等媒體指出,正是這種壓力推動了本輪談判的快速推進,甚至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美國經濟,尤其是股市和債市,頻繁出現劇烈波動,“關稅大棒”繼續揮舞下去的成本顯而易見。
中方強硬立場迫使美方做出讓步,滿足了中方的核心訴求。特朗普的“極限施壓”策略旨在平衡國內鷹派與民意,同時試探中方底線。他的反復表態既是向國內政治交代,也是談判桌上的一種籌碼,試圖在稀土等領域獲取更多利益。
王牌對王牌
美國最期待的,莫過于中國能放松對稀土出口的限制。聯合聲明第三段確實提到,中方同意暫停或取消從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實施的非關稅反制措施,這其中間接涉及了之前對稀土出口的“加碼限制”。
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無論是你手中的智能手機還是天上的精確制導武器,都離不開它。全球已探明的稀土儲量中,中國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稀土冶煉分離這一核心技術及產能幾乎由中國壟斷。
一旦稀土供應出現問題,美國的軍工、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將陷入困境。這正是特朗普政府急于在稀土問題上尋找突破口的根本原因。
中國顯然明白美國的需求所在,因此在中美談判即將啟動之際,先是在深圳召開了“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現場會”,緊接著聯合聲明發布后,又在長沙舉行了“加強戰略礦產出口全鏈條管控工作部署會”。這一攻一守,信號再明確不過:想讓中國輕易松口稀土這塊戰略資源,絕非易事。聲明中的“暫停或取消”,更多人解讀為僅取消特定日期之后的“加碼限制”,而非徹底推翻原有的管控政策。
美國希望通過關稅增減來換取稀土全面放開,在中國看來,這恐怕有些一廂情愿。連美媒都替美國擔憂,稱稀土是中國對美貿易戰中最硬的一張牌,堪稱“無敵”。
與此同時,聯合聲明對美國關心的“芯片、光刻機以及芬太尼稅”等敏感話題著墨不多,甚至可以說是輕輕帶過。這顯然是給美國留了一些期望,同時也為自己后續談判保留了籌碼。
至于芬太尼稅,中國外交部早已表明立場:美國自身行為不正當,無理加征關稅,若真心合作就不應甩鍋抹黑。這場大國博弈遠不是一紙聲明能夠完全解釋清楚的。
誰更能“耗”下去?
此次會談雖緩解了緊張局勢,但中美經貿關系中的深層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決。美國企圖通過關稅施壓實現貿易再平衡和產業鏈回流,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內需市場,以及“一帶一路”合作,形成了有效的緩沖。
美國對此次會談的階段性成果表示滿意,但也隱約意識到,維持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關系至關重要。但這絕不意味著貿易摩擦就此平息。
實際上,美國此次大幅降低關稅,更多是因為擔心國內經濟承受不住,害怕企業和市場再次遭受重創,而非從根本上反思關稅戰對兩國關系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的巨大破壞。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中美會談前,美國也曾給予其他被加征“對等關稅”的國家類似的90天緩沖期,意圖逼迫對方簽署不平等條約。
日本便是典型案例,第一個坐上談判桌,卻至今未能從美國手中獲得實質性好處。所謂“談不攏就加稅”,更像是美國在談判桌上極限施壓、謀取利益的老套路。
因此,中國對未來談判走向始終保持清醒認識,從未幻想一兩次磋商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而是時刻準備迎接一場“持久戰”。取消的那91%關稅,在中國看來,原本就是不應存在的額外負擔。真正的硬仗,或許才剛剛拉開帷幕。
結語
當前的關稅調整為中美經貿關系提供了一定的喘息空間,但90天的暫停期也暗藏隱患。若后續談判未能達成協議,特朗普可能會兌現關稅威脅,進一步沖擊全球供應鏈。
然而,美國經濟對“中國制造”的依賴,以及中方反制措施的有效性,使得全面“脫鉤”代價高昂。雙方需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尋求平衡,避免將經貿問題過度政治化,以維護全球經濟穩定。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聯合早報---2025.05.13:《特朗普:中國同意取消所有非關稅壁壘》原文刊登于觀察者網---2025.05.13:《“面對特朗普關稅威脅,中方強硬立場最終奏效并迫使美方讓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