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二
戛納電影節(jié)的第一天,克魯瓦塞特大道最大的明星,當然是馬丁 · 斯科塞斯的兩員愛將。
羅伯特·德尼羅從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手中接過了榮譽金棕櫚的獎杯,這幅極具傳承意味的畫面讓電影宮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在頒獎時稱贊德尼羅是「演員的典范」,并贊揚他「為我們的民主而戰(zhàn)」的努力。為什么這么說?為什么重點不是夸獎對方的電影成就?好像那已經(jīng)不言而喻了。
他這么說,當然是因為德尼羅近年屢次發(fā)聲批判美國政客,是好萊塢當下最激烈的特朗普反對者。
德尼羅對迪卡普里回應說,「謝謝你,孩子」。
不出所料,在獲獎感言中,德尼羅感謝電影節(jié)之后,迅速將話題轉(zhuǎn)向當代政治議題,他又一次兇猛地批評了時任美國總統(tǒng)唐納德·特朗普對在外國制作的電影征收關(guān)稅的提議及其政府對藝術(shù)的態(tài)度 。他說道:「藝術(shù)是真相。藝術(shù)擁抱多元。正因如此,藝術(shù)對世界上的獨裁者和法西斯主義者構(gòu)成威脅。」 在他口中特朗普是「庸俗總統(tǒng)」 ,并警告這些對藝術(shù)的攻擊「不僅僅是美國的問題,而是全球性的問題」。
下面介紹下德尼羅和戛納電影節(jié)之間的漫長交情。
這段友誼的時間跨度超過半個世紀。德尼羅既曾是獲獎演員,也曾是評審主席和長期蒞臨的嘉賓,他參與電影節(jié)的方式多樣,頻率穩(wěn)定,幾乎每隔幾年就會以不同身份回到蔚藍海岸。
德尼羅最早一次到來,是1974年《窮街陋巷》入選導演雙周單元。影片本身未進入戛納主競賽,但被認為是德尼羅和斯科塞斯走向國際影壇的起點。
《窮街陋巷》
1976年,他再次與斯科塞斯合作的《出租車司機》入圍戛納主競賽,最終獲得金棕櫚獎。這是他在戛納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他表演生涯中標志性作品之一。
1976年的戛納對美國電影來說有點特殊,因為是美國建國兩百周年,戛納很給面子,安排了開幕片是吉恩·凱利的歌舞片《娛樂世界續(xù)集》,閉幕片是希區(qū)柯克的《大巧局》,兩部美國電影。
但《出租車司機》在戛納被噓得很厲害,可能是它的某些場面實在太暴力了——以當時的標準而言。這一屆的評委會主席田納西·威廉姆斯雖然是美國人,也挺討厭它的暴力尺度。可能是評委會多數(shù)成員認可了這部電影,它最終仍然越過主席的反對拿到金棕櫚。
《出租車司機》
同一年,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zhí)導的史詩電影《1900》也在戛納亮相,德尼羅與熱拉爾·德帕迪約共同主演。該片作為非競賽放映影片參加影展,讓世界觀眾同時見到了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德尼羅銀幕形象。
《1900》
1983年,《喜劇之王》作為第36屆戛納電影節(jié)的開幕片放映。這部片再次由斯科塞斯執(zhí)導,德尼羅出演一名癡迷于脫口秀的失敗喜劇演員,影片當時反應兩極,但多年后逐漸被重新評價,如今也是公認的經(jīng)典電影。
《喜劇之王》
1984年,《美國往事》在戛納進行盛大的全球首映。導演是賽爾喬·萊昂內(nèi),德尼羅飾演主角「面條」。該片作為非競賽展映放映,首映時長接近4小時。雖然未獲獎,但戛納的展映被認為是影片以導演剪輯版亮相而獲得國際認可的重要節(jié)點。
《美國往事》
1986年,《教會》由羅蘭·喬菲執(zhí)導,德尼羅與杰瑞米·艾恩斯共同主演,入圍主競賽,獲得金棕櫚獎。這是他參演的第二部獲得金棕櫚的作品,他也成為極少數(shù)主演過兩部金棕櫚影片的演員。
如果出現(xiàn)就算,那羅伯特·杜瓦爾、馬克斯·馮西多、哈維·凱特爾等人都有三次金棕櫚亮相。但如果限定為領(lǐng)銜主演,兩次就算最厲害了。
《教會》
進入1990年代及以后,德尼羅在戛納的身份愈加多元。他繼續(xù)以演員身份帶來多樣化的作品,如入圍主競賽單元、探討麥卡錫時代好萊塢政治迫害的《嫌疑犯》,以及在特別展映單元亮相的《瘋狗與格拉瑞小姐》 。
《嫌疑犯》是他最后一次以參賽影片演員身份出現(xiàn)在主競賽。
《嫌疑犯》
《瘋狗與格拉瑞小姐》類型偏向黑色喜劇,他與比爾·默瑞搭檔,飾演一位不善社交的警察。
《瘋狗與格拉瑞小姐》
2008年,德尼羅主演并監(jiān)制的《即時發(fā)生》入選戛納非競賽展映,由巴瑞·萊文森執(zhí)導,內(nèi)容聚焦一名好萊塢制片人在行業(yè)中面臨的荒誕困境。這次他以演員兼制片人的身份出席。
《即時發(fā)生》
德尼羅在戛納的光輝履歷,讓他在2011年第64屆戛納電影節(jié),獲邀擔任評審團主席。該年金棕櫚頒給了泰倫斯·馬力克的《生命之樹》。他在閉幕式上發(fā)表評語時強調(diào)影片的情感深度與創(chuàng)意勇氣。不過說實話,德尼羅自身的藝術(shù)實力無人懷疑,但他因為對非美國電影不太熟悉,這也受到了其他評審的吐槽和質(zhì)疑。
這一年還有件事值得一提,德尼羅作為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布朗克斯的故事》充滿了個人的感情,雖然該片在1993年并未進入戛納主競賽單元,卻在2011年于「戛納經(jīng)典」單元中受到表彰,作為對德尼羅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翠貝卡電影節(jié)的致敬活動的一部分。
《布朗克斯的故事》
2016年,德尼羅出席了拳擊題材影片《頑石之拳》在戛納的非競賽首映。他在片中飾演拳擊教練,協(xié)助主角艾德加·拉米雷茲飾演的羅伯托·杜蘭。映后他與劇組一起登臺謝幕。
《頑石之拳》
2023年,德尼羅與斯科塞斯再次合作《花月殺手》,影片在戛納非競賽單元進行全球首映,未參與獎項競爭。這部作品的首映成為當年戛納的重頭戲之一,他與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共同亮相紅毯。《花月殺手》在戛納獲得的評價,應該說是以正面的為主,盡管不乏人認為影片較為老氣。
《花月殺手》
除了參與電影展映與擔任評委之外,德尼羅也曾多次在戛納期間出席慈善活動。他曾參與amfAR慈善晚宴等公益項目,為艾滋病治療募款,也參與多項戛納周邊文化推廣活動。他本人曾多次在采訪中表示,戛納是他最尊敬的電影節(jié)之一,來到戛納就像回家。
最后再次祝賀德尼羅!在電影節(jié)的世界里,每一個影迷都是國際公民。電影票就是我們的護照,銀幕是我們沒有邊境的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