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網絡正能量 引領時代新風尚”。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將于6月10日至11日在安徽合肥舉辦,14場分論壇將圍繞黨的創新理論網上傳播、網絡文明培育、網絡文化、網絡法治、網絡辟謠、個人信息保護等主題,系統分析網絡文明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科學展望下一步網絡文明建設發展方向。
法治是網絡文明的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網絡法治工作,強調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為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作用,近年來,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等相關部門,不斷夯實網絡文明建設的法治根基。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網絡立法是依法治網的基礎和前提。近年來,我國網絡立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和時效性不斷增強,網絡領域法律法規的制定修訂進程不斷加快。無論是第一部專門性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頒布實施,還是《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個人信息保護合規審計管理辦法》等規章的出臺,都為筑牢未成年人安全保護屏障、建立個人信息權益全鏈條保護體系等網絡空間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2024年6月,我國制定出臺網絡領域立法150多部,已經搭建起了以憲法為根本、其他法律法規為依托的我國網絡法治的“四梁八柱”,持續夯實網絡空間法治基礎。
良法善治,重在落實。法治是互聯網治理的基本方式,運用法治觀念、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治理互聯網,既是凝聚人心的價值共識,也是相關部門的行動自覺。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錨定目標,協同發力,網絡執法有力有效。聚焦網絡治理熱點、難點、痛點問題,及時回應人民群眾強烈訴求,集中整治網絡暴力、謠言、“信息繭房”等突出問題,部署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2024年,全國網信系統依法對11159家網站平臺予以約談,對4046家網站平臺實施警告或罰款處罰,會同電信主管部門取消違法網站許可或備案、關閉違法網站10946家;全國公安機關累計開展監督檢查20萬余次;督促相關網站平臺落實主體責任,依法依約關閉賬號107802個,有力維護了網絡空間的正常秩序,構建起了良好的網絡文明生態。
法治之根,在于全民的法治信仰。連續三年的“全國網絡普法行”系列活動,聚焦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硬道理,與時代發展合拍、與治網實踐同頻、與網民需求共振,開展線上線下普法活動近3000場,全網點擊量超過120億次。2024年12月4日國家憲法日,各地各網站推出憲法主題宣傳活動3000余場次,憲法精神內容宣傳解讀報道19萬篇次,網絡點擊量23.5億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依法上網、文明上網、理性上網日益成為億萬網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既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國家的安全發展戰略需要。以法治力量推動網絡文明發展,既為數字中國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也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筑牢思想基礎。夯實網絡文明的法治根基,永遠在路上!(哈建偉)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