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星二代,殺進了內娛影視圈。
起因是程耳的新片《人·魚》,更新了陣容。
令人意外的是,主演除了王一博、湯唯、王傳君外。
居然還有,黃憶慈。
可想而知,消息一出就引發熱議,很快沖到了熱搜第一。
各種質疑聲,也隨之而來……
坦白講,剛入行就搭檔頂流、影后、名導,遭質疑也并不奇怪。
又何況,年僅19歲的她,幾乎可以說是在罵聲中成長起來的。
雖說才剛剛踏足內娛,卻早已「黑料」「黑粉」一大堆。
話說回來,黃多多為何如此招黑?
僅僅是「星二代」標簽所致嗎?
在魚叔看來,或許沒有這么簡單。
今天干脆借這個話題,一起來聊一聊。
黃多多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是2011年跟隨父母錄制《魯豫有約》。
當時年僅5歲的她,一頭卷發,可愛俏皮。
一個簡單的小動作、小表情,就能博得臺上臺下一片歡喜。
那時沒有人想到,短短幾年后,她就被徹底淹沒在一片罵聲中。
3年后,她隨父親黃磊參加了《爸爸去哪兒》第二季。
8歲的她,是所有孩子中年齡最大,也是表現最成熟的。
她主動將自己放在姐姐的位置,熱心照顧其他小孩。
會在路人搭訕時保持警惕,會在爸爸做飯切傷手時第一時間翻找創可貼,也會記得幫媽媽買母親節禮物,借了別人的錢會主動要求記下電話以待之后歸還。
完全是一個懂事的小大人,典型的「別人家小孩」。
只是,沒過多久,這種早熟就成了「原罪」。
很長一段時間,她被指責「太會演」「太圓滑」「沒有孩子該有的天真氣」。
節目中,她與其他孩子產生分歧時,因為懂得察言觀色,還會向長輩告狀,被解讀為心機太重。
后來她翻譯繪本、參加鋼琴比賽、出演話劇、參與電影配音……
又被網友諷刺靠人脈資源,炒作「才女人設」。
逐漸長大后,出落成少女模樣的她。
時常因為幾張照片,幾段視頻就招來各種非議。
因為染發、穿耳洞、化妝,被批評不像個孩子、太叛逆。
一條烘焙視頻中,還因為領口低被批「早熟」,惹來污言穢語。
因為等比例長大,她的容貌一直被夸,生活照也動輒沖上熱搜,傳播量可觀。
也因此,她深陷「過度炒作」的輿論漩渦中。
很多人猜測,黃磊、孫莉夫婦一直在為她買通告,為其出道鋪路。
她被攻擊最嚴重的一次,是讀錯別字被罵。
高二時,黃多多與同學合開了一個讀書視頻賬號。
結果,一個視頻中出現了多個常用字發音錯誤。
她被嘲文化素質水平低,是「絕望的文盲」,才女人設也就此崩塌。
后來,黃磊因「爹味」「愛說教」輿論翻車,黃多多更是連帶被罵。
在很多人眼中,她的存在似乎是教育失敗的鐵證。
甚至一度,她被造黃謠,被傳因行為不軌遭學校開除。
即便校方出面澄清說法不實,傳聞也沒有被完全遏止。
一個小女孩,何以受到如此之多的謾罵攻擊?
固然,這離不開她的星二代身份。
出生在「羅馬」,她的才華和成績背后,總被認為是父母托舉,依賴人脈和財力的結果。
一張照片就能上熱搜,出道就享有頂配資源。
還沒作品就被列入「05四小花旦」之列。
這對其他演員來說,確實太不公平。
所以,爭議也不止集中在她的身上。
其他很多星二代,也都受到過同樣的質疑。
歐陽娜娜出道以來,主演的影視作品不算少。
但代表作還是vlog,與演技相關的話題只有兩個標簽——
「鹿小葵加油」和「媽已經走了十年了」。
陳飛宇幼時就靠父親客串《妖貓傳》。
第一次獨挑大梁就是青春片男一號。
演技短板盡顯,作品還是一部接一部地拍。
至少目前看來,想讓陳凱歌成為「陳飛宇爸」的希望還相當渺茫。
還有像《狂飆》中,一行實力派演員中,突兀地出現了吳剛的兒子。
被很多人吐槽演技差距太大。
人們不相信他們「憑自己」,也看不出他們能「憑自己」。
而這是大部分星二代所面臨的共同困局。
而此外,黃多多又比他們更早、更徹底地暴露在這套規則中。
也就又多了道「楚門的世界」困局。
因從小出現在真人秀鏡頭中,黃多多的長相、性情、成長過程被過度曝光。
即使早已離開了鏡頭,一舉一動還是受到關注。
社媒偶爾露面、路人模糊的偷拍和想象,都會讓她反復受到抽絲剝繭地審視,被一次次沖上熱搜。
同樣境況的,還有其他曾上過綜藝的星二代。
像甜馨,之前也一直是輿論焦點。
長大過程中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審視、質疑。
個人社交賬號中,常常涌入各種不堪入目的聲音。
她也沒少和網友對線,為自己和家人辯駁,一度氣到棄了微博。
出身成了他們無法掙脫的注腳,每次稍有所動都會被反復拆解和定義。
除了星二代身份和真人秀節目影響外,黃多多遭長期網暴,也離不開當下輿論環境的影響。
大眾對精英家庭、明星子女、性別等話題的復雜情緒和刻板想象,集中投注在了這些星二代的身上。
像黃多多和王詩齡的留學經歷和家庭教育方式,經常被拿來作對比。
人們通過她們的照片和狀態,分析英美教育差異。
比較、評判李湘和黃磊的培養方式。
對他們的支持或攻擊,有時更像是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而有些星二代,如陸毅的女兒陸雨萱,受到爭議較少。
原因是她的消息不多,話題性不強,動態中只有唱歌視頻,有時甚至穿著校服。
看起來樸素、單純,更符合大部分人對一個未成年女孩的想象和期待。
而黃多多剛好相反,染發、打耳洞、泳裝照等,打破了很多人對孩子成長的期待。
客觀講,她遭來如此多的罵聲,并非是她真的做錯了什么。
而是她脫離了很多人的想象,背離了很多人長期以來篤信的價值觀。
黃多多這次官宣出道后,除了支持和嘲諷兩種對立聲音外。
還有很多人未必是喜歡她,卻看好她會紅,認為她足夠漂亮,又有「腥風血雨體質」,是「天生流量圣體」。
這一說法本身也十分諷刺。
足以照見內娛熱鬧背后的淺薄和乏味。
再回到這次《人·魚》參演事件。
坦白講,黃多多的出道也算合情合理。
而且未必是黃磊精心布局的結果。
因為一來,環境對人的影響本身就是不可忽視的。
黃多多從小身在娛樂圈,當同齡普通孩子看電視時,她已經跑熟了劇場,見識過劇組。
她看過父母對戲、上妝、彩排,從小就懂什么叫過臺詞,走調度。
數次領悟過戲劇和表演的魅力,耳濡目染下展現出興趣和天分都無可厚非。
《魯豫有約》中,年僅5歲的多多已經會主動找鏡頭,扮可愛。
這樣一個在劇場長大的孩子對表演萌發興趣,并不比一個醫生家庭的孩子立志學醫來得奇怪。
二來,星二代的確更容易獲取資源和人脈,得到家人的助力和托舉。
星二代進入演藝圈,是一種信手拈來的選擇。
演員王星說,他每天海投簡歷,到處刷臉,得到的機會也微乎其微。
但對黃多多這樣的星二代而言,不必費力大海撈針找機會,也不會被頻繁拒之門外。
一個電話,一次家庭聚會,一個親友推薦,就能拿到普通演員夢寐以求的機會。
小小年紀出演話劇,沒有任何經驗,卻能搭檔何炅主演,受賴聲川直接指點。
在《圓夢巨人》首映禮上,有機會和斯皮爾伯格同臺對談。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試錯成本更低。
演砸了,也有家庭兜底,有下一個機會重來。
不像寂寂無名的普通演員,錯失一次機會,可能會造成職業生涯的連鎖反應。
不過,這也不能完全說是星二代的「特權原罪」,其實可以說,是現實中資源分配的天然傾斜。
每個行業都有這樣的圈層路徑,只是影視行業更為明顯和透明。
又何況,演藝行業本身就是一個容易代際傳承的行業。
像中國古代戲班子,就早有世襲傳統。
如今放眼全球,很多知名導演、演員也都有家庭背景加持。
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兒子斯科特也是演員。
威爾·史密斯早早就將兒子領入行,合作了經典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李安新片《李小龍》,主演也是他的兒子。
還有國內很多有口皆碑的老戲骨,像葛優、濮存昕、鄔君梅等,也都是星二代出身。
除了基因層面的外形優勢外。
也是因為表演本身就不是單純的「技藝」,而是融合了身體表達力、文化感知力和鏡頭表現力等。
這些都是可以在家庭中潛移默化塑造出來的,且越早培養,功力愈發深厚。
從這一點看,星二代進圈未必全是壞事,有時也可以看作積淀和傳承,成為行業向上的助推力。
又何況,星二代起點高,并不意味著終點穩。
從有資源到被真正認可,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依然需要大量作品來為自己鋪路。
像謝霆鋒剛出道時也被罵拼爹,但他憑借一次次拼命努力,積累了大量代表作,用實力換來了認可。
可見大眾并非對星二代有偏見,但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人們還是愿意更新標簽的。
真正反感的是沒有能力,卻霸占影視資源和大眾注意力的人。
像向佐一邊在綜藝上訴苦,說自己因為星二代身份被特殊照顧,無法真正磨煉演技。
一邊又將正經電影拍成抽象片,浪費機會后還自己玩梗引流。
所有追根究底,爭議源頭還是能力與咖位是否匹配的問題。
星二代一旦決定成為公眾人物,勢必要接受外界無孔不入的審視,這是他們無法靠特權跨越的,和普通演員一樣要去直面的一道坎。
但他們如果足夠成熟,應該也會知道,大部分人并沒有真的對他們懷有惡意。
擔心的還是資源壟斷對其他演員造成的不公,讓沒有實力的被硬捧,有實力的無戲可演。
所以,這次黃多多進軍電影界,也無須急著支持或反對。
真正決定她能不能在這條路上走遠的,還是她自己。
是繼續被罵,還是靠實力翻盤, 都 得看她在電影中的表現。
如果演得好,「星二代」標簽可以被「表演世家」取代,父親的名字早晚會從她身上剝落,她總會從諸多爭議聲中真正落定。
如果演得差,等待她的必然是更猛烈的風雨……
而從觀眾角度出發,我們最樸素的要求不過是:
別浪費機會,別辜負角色。
至于配不配,還是等時間說話吧。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