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試題適合五年級以上。
第一,術語理解(4分)
1.解釋:區別鋪墊和伏筆。
2.判斷:他好像是和我一個小區的。這是比喻句嗎?為什么?
第二,快速閱讀(6分)
請概括下面段落的主要內容。
父親在世時,每逢過年我就會得到一盞燈。那燈是不尋常的。
從門外的雪地上撿回一個罐頭瓶,然后將一瓢滾熱的開水倒進瓶里,“啪”的一聲,瓶底均勻地落下來,燈罩便誕生了。趕緊用廢棉花將燈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飛旋的灰塵為止。燈的底座是圓形的,木制,有花紋,面積比燈罩要大上一圈,沿邊緣對稱地鉆兩個眼,將l鐵絲從一只眼穿過去,然后沿著底座的直徑爬行,再扎入另一個眼中,鐵絲在手的牽引下像眼鏡蛇一樣搖擺著身子朝上伸展,兩個端頭一旦匯合扭結在一起,燈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時候從底座中心再釘透一根釘子,把半截紅燭固定在釘子上。待到夜幕降臨時,輕輕捧起燈罩,“嚓”地點燃蠟燭,斂聲屏氣地落下燈罩,你提著這盞燈就覺得無限風光了。
父親給我做這盞燈總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說做燈罩,他總要撿回五六個瓶子才能做成一個。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無恙地保持原狀,再不就是炸成功了,一看卻是一只豬肉罐頭瓶子,怎么擦都渾濁,只好棄了。
盡管如此,除夕夜父親總能讓我提上一盞稱心如意的燈。沒有月亮的除夕里,這盞燈就是月亮了。我懷揣著一盒火柴提著燈走東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將燈吹滅,聽人家夸幾句這燈看著有多好,然后再心滿意足地擦根火柴點燃燈去另一家。每每轉回到家里時,蠟燭燒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選自遲子建《燈祭》)
第三,拓展延伸(10分)
讀了《燈祭》(節選),能想到你的父親為你做過什么事情?哪一件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請寫一寫,要求合理運用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自擬題目,不少于200字。
本試卷共20分,答題時間20分鐘。索要答案,請后臺留言“三個簡單方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