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制作傳播涉軍謠言需負法律責任!”近段時間,印巴軍事沖突備受關注。縱觀網絡平臺,圍繞這一事件,也出現了相當多關聯中國的內容。特別是一些視頻,以中國自研的軍用大型運輸機運-20畫面,配上聳人聽聞的標題大肆傳播,對此,“人民空軍”出面打假,實錘大量信息均系謠言。
軍事話題向來自帶流量,特別是在世界并不太平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對涉軍信息愈加關切。一些自媒體嗅到了流量的味道,為了迅速抓住眼球、沖上熱搜,不少賬號日日炮制“軍事爽文”、杜撰軍事史實、編造軍事謠言,硬拗出掌握“內幕消息”的造型。從地區沖突到大國博弈,從作戰部署到國際局勢,怎么極端怎么編、怎么有量怎么演,附以AI炮制的視頻,“贏麻了”“賺翻了”一通咋呼。涉軍信息本就事關重大,這些虛假內容橫行輿論場,不僅會誤導公眾對我國外交政策、軍事立場的理解,還很容易被某些境外勢力當槍使。
當然,謠言生產遠不只專注涉軍一條“賽道”。社交媒體盛行,智能手機普及,實現了“人人都有麥克風”。用戶生產帶來了網絡內容的極大豐富,卻也持續弱化著傳統的“把關人”角色。特別是在一些聚合類平臺上,編輯更多擔任著一個轉發的“工具人”角色,鮮見傳統主流媒體編輯的信息核查與價值判斷功能。久而久之,真與假、虛與實的界限變得愈發模糊,每個領域都有大量虛假內容。尤其進入人工智能時代,語音模擬、人臉替換、場景生成“一鍵即成”,造謠傳謠幾乎零門檻。借助AI工具“文生圖、圖生圖、圖生視頻”的起號操作比比皆是,在流量邏輯下操縱了輿論場的走向。
針對網絡謠言,相關整治一直在進行,網絡平臺也在健全辟謠機制。比如,有的在熱點事件中加強人工研判與核實,有的鼓勵用戶參與爭議內容“打標”,有的加大與其他辟謠平臺的合作聯動。種種嘗試值得鼓勵,但總的來看,以上還多是“亡羊補牢”的思路,等到著手治理時,自媒體已經收割了流量,誤導了認知,哪怕“禁言封號”,很多現實影響也難以挽回。正如治理河水污染首先要排查污染源,要想把謠言危害降到最低,平臺必須關口前移,在更深層次的算法上“升級打怪”。
今天的社交媒體“推薦就是一切”。即便不少平臺宣揚“算法推薦”客觀中立,但明眼人都清楚,平臺做的是流量生意,什么內容火了、哪個主播更受歡迎,背后也體現著平臺的態度。可以說,算法早已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程序問題,背后關乎一個企業的價值判斷。面對謠言難題,平臺是時候優化出一套“負責任的算法”了。比如,降低虛假信息的曝光率,加大對媒體、專業人士等權威聲音的支持力度。當然,這個過程不能全然寄望于平臺的自覺,相關部門也要予以引導,拿出對待主流媒體的嚴謹程度對待網絡平臺,一把尺子量到底,建構健康的輿論生態。
有社會心理學家曾總結了一條謠言產生公式,“事件越重要、越不確定,就越能夠形成強烈的謠言。”幾經修訂后,公式里又加入了一個關鍵因素——批判能力。也就是說,如果公眾有很強的批判能力,能夠識別信息中的假象,謠言也不會得以大范圍傳播。這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警示。社交媒體也好,人工智能也罷,對那些高度情緒化、口水化又無權威信息支撐的“爆料”多點冷靜,我們才不至于被牽著鼻子走。
原標題:《動輒“贏麻了”!豈能任流量邏輯操縱輿論場》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笪曦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長安街知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