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中美醫藥行業形勢風云變幻。中美經貿高層會談緩和摩擦,為中國醫藥企業出海帶來機遇;特朗普新政試圖大幅降低藥價,引發市場震蕩。這一系列變化對中國醫藥產業影響幾何?
硬脫鉤風險消除
Guide View
2025 年,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戰火從民生領域蔓延至醫藥行業。
在過去一個月,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綜合稅率最高達 145%,國內醫療器械、耗材及部分原料藥承受 34%-104% 的關稅沖擊,疊加美國 “脫鉤斷鏈” 政策與 FDA 審查成本,企業供應鏈及合規壓力劇增。與此同時,國內醫改推進、藥械集采降價,藥企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而美國推動生物制造回流,更威脅中國藥企的全球供應鏈地位。
轉機出現在 5 月 10 日至 11 日,中美經貿高層于日內瓦會談并達成關鍵共識。雙方建立經貿磋商機制,發表聯合聲明“認識到雙邊經貿關系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同時美方取消91%的加征關稅,中方相應取消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24%“對等關稅”,中方也相應暫停24%反制關稅。
圖源:新華社
這一政策轉變為中國醫藥企業開辟出海良機。關稅大幅降低使 GLP-1、生物類似藥等優勢品類得以憑借成本與產能,快速搶占美國市場。恰逢特朗普推動 FDA 審評放寬,中國藥企 “全產業鏈” 競爭力更為突出。
對CXO行業而言,硬脫鉤風險的消除堪稱重大利好。此前MNC因局勢觀望擱置的 BD 交易,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一級市場投資情緒將顯著回升;創新藥與 CXO 出海障礙解除,也將帶動二級市場信心回暖。
藥價降低:特朗普新政的激進降藥價風暴
Guide View
當地時間 5 月 12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旨在降低處方藥價格的行政令,宣稱將使美國藥價下降 30% 至 80%,并通過 “最惠國(Most Favored Nation)藥品定價” 機制,試圖終結制藥企業的暴利行為。同時向藥企發出 “自愿接受或面臨行政手段” 的通牒,并默許企業通過提高海外售價彌補美國市場的利潤損失。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進一步明確,藥品價格降幅將精準設定為 59%。
圖源:Truth Social
這一政策并非無跡可尋。早在年初,《通脹削減法案》已將諾和諾德的 Ozempic 和 Wegovy 等重磅藥物列入 2027 年醫保價格談判名單,以拒絕覆蓋和征收 95% 銷售稅的嚴苛手段,迫使藥企接受價格協商。
面對政治高壓,諾和諾德與禮來率先妥協:諾和諾德于 2025 年 3 月推出直銷藥房 NovoCare,將 Wegovy 自費價格從 1350 美元 / 月驟降至 499 美元,并限制仿制藥競爭;禮來則將 Zepbound 價格下調至 349-499 美元。諾和諾德首席執行官 Lars Fruergaard J?rgensen 雖表態愿與政策制定者合作,但強調以保障患者用藥為前提;該企業更通過擴建美國本土六家生產設施、追加數十億美元投資,降低關稅風險。
減價消息引發全球醫藥市場震蕩。5 月 11 日,日本醫藥股及港股、A 股創新藥板塊集體下挫;美股盤前,禮來、輝瑞等跨國藥企股價承壓,但開盤后迅速反彈。截至 12 日收盤,莫德納漲 5.98%,默沙東漲 5.87%,百時美施貴寶等頭部企業漲幅均超 3%。國產藥企中,百濟神州、再鼎醫藥盤中雖一度下探,但最終收漲;和黃醫藥則以 2.04% 的跌幅收盤。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醫藥市場,其藥價體系長期與中國形成巨大價差,驅動中國創新藥企業加速 “出海”。
以君實生物的 PD-1 特瑞普利單抗為例,其美國批發采購價達中國價格的 33 倍;和黃醫藥的呋喹替尼美國定價亦為國內的 24 倍。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 2025 年一季度美國銷售額占全球總額 71%,傳奇生物的 CAR-T 產品西達基奧侖賽更憑借美國市場實現業績爆發。
2024 年興起的 NewCo 模式,通過海外權益授權與國際化團隊搭建,助力恒瑞醫藥、康諾亞等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然而,特朗普新政令本就因關稅壓力緊繃的中國藥企,面臨更大不確定性。
美國也要搞“集采”了?表演成分居多!
Guide View
具體看,美國政府將30天內向制藥商傳達價格目標,美國衛生部還將建立機制,使美國患者能夠直接從制造商處購買藥物,繞過那些“中間商”。
圖源:央視財經
這引發輿論對美國效仿中國 “集采” 的猜想。事實上,美國的藥品價格調控機制與中國存在根本性差異。
從政策邏輯看,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及特朗普新政均以 “最惠國價格” 為基準施壓藥企降價,而中國集采以明確采購量為前提,通過帶量競標確定采購價格。美國新政覆蓋所有處方藥,重點針對國內外價差懸殊的藥品;中國集采則聚焦臨床用量大、價格高的品種。業內人士指出,美國新政更接近中國的國家醫保談判(國談)模式,而非集采。
在執行機制上,美國藥品談判長期由藥品福利管理公司(PBM)主導,其職能類似于中國國家醫保局。特朗普新政試圖繞過 PBM 直接與藥企談判,不僅違反現行法律 —— 美國聯邦法律明確禁止政府干預醫保處方藥價格談判 —— 更可能引發藥企訴訟。
新政提出的直購機制缺乏可行性,PBM 在藥品供應鏈中的議價、目錄管理等核心職能難以被政府替代。
這種制度差異反映出兩國醫藥市場的底層邏輯分歧。美國以市場化機制為主導,PBM 通過整合保險機構、藥企和藥房資源實現價格協商;中國則依托國家集中采購制度,通過規模化采購降低藥品成本。
特朗普新政雖試圖打破既有利益格局,但在法律框架與市場慣性的雙重制約下,其實際推行效果仍充滿變數。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對新政落地普遍持謹慎態度。特朗普曾在首個任期內推出類似政策,最終遭聯邦法院否決;此次行政令同樣因缺乏實施細則引發質疑。
Jefferies 分析師 Michael Yee 指出,命令措辭模糊,僅針對聯邦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計劃,難以覆蓋全部市場。
上面提到的藥企股價的積極反應,亦折射出市場對政策實際影響的樂觀預期。
中國醫藥利好
Guide View
業內普遍認為,若美國藥價降低,MNCs為控制成本,將更依賴中國 CXO企業。
亞洲醫療保健研究主管崔翠分析認為,一旦美國實施大幅降低藥品價格的措施,美國生物制藥公司的成本敏感度將顯著提升。由于藥明生物等中國服務承包商能夠幫助節省 30% 至 60% 的成本,這類企業極有可能受到美國藥企的青睞。
同時,她還指出,臨床療效得到驗證的創新療法,尤其是挑戰現有治療標準的療法,將不受價格壓力的影響,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對外授權候選藥物開發權的勢頭也可能會加速。
美國制藥產業最強大的游說組織PhRMA總裁也警告稱:“特朗普的政策將危及會員公司計劃在美國投資的數千億美元,并使得美國更加依賴從中國獲取創新藥。”
圖源:PhRMA官網
從研發效率來看,中國醫藥產業的優勢十分突出。據報道,2023 年度中國獲批創新藥從批準開展臨床試驗至獲準上市所用時間平均僅為 7.2 年;相比之下,美國創新活性物質從公司首次申請專利或開始臨床到新藥上市的時間,在 2023 年中位數為 13.3 年。這種顯著的效率差異,讓中國創新藥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圖源:中國新藥注冊臨床試驗進展年度報告(2023年)
在創新藥商業價值方面,國產創新藥展現出極高的性價比。華泰醫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中國創新藥的BD項目數量占全球14%,交易總金額占比達30%。相比歐美,中國分子的引進成本更低,尤其首付款差距顯著,體現出高性價比優勢。
紐扣資本合伙人李瑞指出,美國藥企為控制 “引進成本”,必然會將更多目光投向中國創新藥,因為中國的創新藥管線兼具價格低廉、質量優良和研發周期短的優勢,完全契合美國藥企的 BD 需求,而歐美一些研發成本較高的小型 biotech 則可能面臨倒閉風險。
原料藥領域,中國的優勢同樣不容小覷。全球原料藥總產能達 1267 萬噸,中國以 363 萬噸的產能占據全球超 30% 的份額,遠超印度的 12%(年產 150 萬噸)。憑借原材料、人工、工藝效率、供應鏈管理及政策環境等多方面的綜合優勢,中國原料藥成本相比歐美低近 60%。
有分析師認為,特朗普降低美國處方藥價的計劃對印度藥企整體利空,尤其對品牌藥/特種藥企業影響最大,對仿制藥生產商影響最小。
此外,美國 BIO 報告顯示,與中國 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斷絕合作會影響藥物獲取,且需 8 年才能找到替代服務商。
美國藥企為全面壓縮成本,不僅會在研發端加大控制力度,還會對從制造商到批發零售過程的折扣進行回收。
在此背景下,中國憑借臨床成本低、入組速度快、研發效率高的特點,極有可能吸引美國藥企將更多研發中心及工廠轉移至國內,這也無疑會為中國 CXO 領域帶來重大利好,助力中國醫藥產業鏈在全球市場中實現更大的突破。
結語
Guide View
2025 年中美醫藥行業形勢復雜,機遇與挑戰并存。中美經貿會談緩和,為中國藥企出海打開大門,特朗普新政雖引發震蕩,但行業對其落地存疑。中國醫藥產業憑借成本、效率等優勢,有望在全球市場取得突破,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參考來源:
[1]公司官網/網絡新聞
[2]越學習越貧窮
[3]E藥經理人
[4]健識局
[5]瞪羚社
[6]賽柏藍
[7]動脈網
[8]丁香園
[9]第一財經
制作策劃
策劃:Whale / 審核校對:Jeff
撰寫編輯:Whale / 封面圖來源:網絡
媒體合作 | 微信號:GuideView2021
投稿轉載 |13291812132(同微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參考文獻如上,如對文中內容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留言討論。如需轉載,請郵箱guideview@guidechem.com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