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么走下去,RUU很可能成為第二個滬咖。
蒙嘉怡丨作者
木魚丨編輯
茶咖觀察丨出品
檸季也開始玩咖啡了?
近日,茶咖觀察獲悉,檸季母公司旗下咖啡品牌RUU coffee(以下簡稱RUU)已于今年2月開放加盟,目前僅開放長沙、上海兩地,預計投資費用在34萬左右,目前有10多位意向加盟商。同時,品牌嘗試檸季x RUU雙拼店模式。
企查查顯示,RUU于2022年1月注冊,2022年5月在長沙開出首家門店。其門店面積較小,主打自提+外賣,不提供堂食服務,咖啡售價在10-30元之間,還售賣烘焙茶點以及周邊。據RUU小程序,截至5月,RUU在全國的門店數僅有8家,分布在長沙、上海、衡陽。
RUU 的招商經理透露,若想在長沙、上海以外的地區開設RUU門店,需先經營檸季門店,待運營一段時間后,再將其升級為雙拼店,屆時會打出“城市首店”的名頭進行宣傳。目前的雙拼店基本都是加盟店,無需額外繳納RUU的品牌費用,前期投資在15萬-20萬。
茶咖觀察發現,RUU已在上海、長沙開出4家雙拼店。這些門店的裝修多以檸季作為主視覺呈現,門頭也大多只寫了檸季,僅有一家門店的門頭為“檸季x RUU coffee”。而且,門店采用雙點餐系統,如果想喝RUU,消費者需切換至RUU的小程序才能完成點單。
檸季和RUU做雙拼店的理由很簡單。
一方面,檸季專注餐后茶飲場景,RUU 則瞄準早咖時段,二者結合能夠豐富產品種類,提高消費者購買頻次,進而提升坪效,這與瑞幸推出輕乳茶、庫迪拓展餐食的策略異曲同工。
另一方面,RUU 成立3年,在咖啡市場知名度有限,通過雙拼店可實現檸季的流量復用,既能降低成本、轉化老客戶,又能吸引檸季的老加盟商,只需投入幾萬元升級門店,便可實現雙品類運營。
不難發現,檸季和RUU的雙拼店模式,與此前滬咖和滬上阿姨的模式存在相似之處。但滬咖的運營狀況不容樂觀。
根據滬上阿姨的招股書,2024年滬咖單店日均GMV僅為116元,且連續三年下滑,較2022年直接腰斬。2024年,滬上阿姨關閉了364家滬咖門店,進入2025年,滬咖的市場拓展更是陷入停滯。據茶咖觀察統計,2025年以來,滬咖僅開設了2家新店。
那么,RUU和檸季的雙拼店會是例外嗎?
從實際運營情況來看,前景并不明朗。茶咖觀察從加盟商處了解到,即便開設了雙拼店,RUU的市場認知度依舊較低,日均單量僅20單左右。不少消費者也表示,很難發現RUU的存在,小程序、大眾點評等平臺也未明確標注雙拼店信息,消費體驗大打折扣。
RUU與檸季的雙拼模式,雖然能借助后者的現有資源發展,但長遠而言,效果與“在菜單中加入咖啡”并無太大差異。這種模式可能會導致RUU缺乏獨立的品牌形象與清晰的市場定位,即便擴大門店數量,也難以形成廣泛的品牌聲量。
此外,RUU還面臨著產品與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有消費者反映,RUU咖啡口感一般。但在其鎖定的10 - 30元價格區間內,瑞幸、庫迪、Manne等品牌早已占據市場高地,競爭異常激烈。
而且,檸季雖在檸檬供應鏈方面具備優勢,但在咖啡豆采購、烘焙等環節尚未形成完善布局。在國際咖啡豆價格上漲、國內茶飲咖啡市場價格戰激烈的當下,如何在保證價格優勢的同時,打造獨特的產品特色吸引消費者,成為RUU面臨的一大難題。
多品牌運作策略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能夠開辟出全新的增長點,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然而,若管理不善,則可能導致資源分散,在某些時刻甚至會成為企業發展的沉重負擔。
RUU的雙拼店試驗,本質是新茶飲品牌在存量市場中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焦慮投射。然而,滬咖的存在已證明:缺乏獨立品牌價值、穩固的供應鏈護城河以及與加盟商共贏機制的“寄生式擴張”,很難實現可持續增長。若RUU延續滬咖老路,其命運或許早已寫在滬上阿姨的財報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