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法新社報道,在6月份于海牙舉行關鍵峰會之前,北約秘書長提出一個在2032年前提升各成員國軍費開支的雄心勃勃計劃。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有如此要求。荷蘭首相迪克·斯霍夫稱,馬克·呂特建議北約32個成員國在未來七年時間里將軍費和安全開支提升到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至少5%。斯霍夫在記者會上說,馬克·呂特“在北約峰會上想要讓軍費開支到2032年達到(占GDP)3.5%,其余相關開支達到1.5%,包括基礎設施和網絡安全”。
如果每個國家國防開支增加2%到5%左右,那么最終會給美國帶來每年幾百億美元的軍火收入。但歐洲只有一部分國家積極響應,而且進口美國的裝備也沒有達到五角大樓的“期待值”。對此有評論稱:“歐盟看到中國堅持下去換取美國讓步之后,恐怕他們也不會很容易屈服;關鍵的是中國和美國拉鋸戰是因為中方手里有籌碼,歐盟還在被北約的繩索捆綁,他們可能撐不了很久”。
呂特(資料圖)
有分析認為,呂特此舉為討美國總統歡心。在此之前,美國一直要求北約歐洲成員國達到這一開支水平,否則他們將退出北約。以呂特為首的北約領導層,為了挽留美國不要離開北約,一直都在按照“大統領”的意愿行事。為此,無論什么事情,只要美國與歐洲產生分歧,他們會立即站在美國一邊,成為損害歐洲利益的“叛徒”。現如今,呂特提出上述的建議,實際上就是存心給歐洲國家挖坑,目的就是要求他們按照“大統領”的意愿,將軍費提高到他要求的水平。
美國一直抱怨北約盟友軍費開支太少,自己承擔太多防務責任。作為軍事同盟組織,北約一度將反恐作為主要的使命任務,在面對克里米亞危機時反應遲鈍、行動遲緩,美國等西方國家視之為奇恥大辱。北約內部一度分歧頻出,矛盾叢生,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痛斥北約“腦死亡”。但俄烏沖突全面爆發卻給了北約一針強心劑,讓北約再度復活。拜登政府時期,歐美關系迎來蜜月期,然而特朗普勝選后,結束俄烏沖突迅速提上美歐的議事日程,北約戰略目標面臨調整的新要求。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近日向外界公布新版防務計劃,西班牙將在現有防務開支基礎上增加投入104.71億歐元(約合118.7億美元),提前4年達到北約設定的軍費開支占GDP2%的標準。評論稱,西班牙提前達標,是歐洲安全焦慮加劇和防務自主進程催生的快節奏跟跑,其防務政策的重大調整及巨額防務支出已引發國內諸多不滿。桑切斯在內閣會議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西班牙國防開支將從目前占GDP的1.4%增加到2%,達到北約盟國基準水平,該目標原計劃實現年限為2029年。
在此背景下,據路透社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說,法國正在與伙伴國磋商如何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斗爭中派兵支援烏克蘭,但他并未詳細說明派兵可能包括哪些細節。報道援引馬克龍的話說:“我們正在研究伙伴國的存在和戰略足跡。我們英國、法國和烏克蘭的參謀長們之間已經多次交流,他們與所有合作伙伴協調了這項工作,所有這一切正在變得更加清晰并取得進展。”他補充說:“關鍵是要在烏克蘭駐軍。”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主要大國對為期30天的烏克蘭無條件停火提議表示支持。
普京(資料圖)
要知道,法國、德國、英國、波蘭四國,堪稱當前歐洲軍事力量最強的四個國家。這場圍繞烏克蘭停火與談判的博弈,已演變為美歐俄多方角力的“戰場”。
馬克龍再次拋出“在烏克蘭駐軍”構想,引發軒然大波。其意圖包括至少三個方面,第一是應對俄烏長期化,阻擋俄羅斯進一步西進;
第二是通過塑造俄羅斯這個歐洲國家的“共同敵人”,加強歐洲團結,并組建獨立的歐洲防衛軍,重塑“歐洲軍事自主”,并鞏固法國在歐洲的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