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寧有這樣一戶家庭,夫婦二人常年關心下一代,積極投身社區公益,他們曾榮獲“全國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等稱號。今天(5月15日),是第32個國際家庭日,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他們的故事。
今年93歲的李仁杰,是長寧區委原書記、區政協原主席,離休干部,曾榮獲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全國關心下一代“最美五老”、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榮譽獎、全國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中國好人”等十多項全國榮譽稱號。
參加過革命,去過蘇北解放區,擔任過地下交通員……14歲就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李仁杰,始終在共產主義事業上奮斗不懈。新中國成立后,李仁杰繼續參與到上海經濟社會建設各項工作中,為推動城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作出貢獻。
離休后,李仁杰堅持發揮離休干部的政治、經驗等優勢,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傾注到傳承紅色基因,關心下一代工作中。“要想紅旗飄萬代,就要關心下一代。”這是李仁杰的初心,也是他不遺余力踐行的目標。他帶頭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政治學習教育,支持和幫助青少年成長成才,團結教育廣大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
有一次,在長寧少管所,李仁杰和志愿者們為結對的小雨(化名)送來了生日蛋糕。人生第一次過生日,讓18歲的小雨聲淚俱下,家人早和他斷絕了往來,而李仁杰和其他老同志們卻成了他的親人和朋友。在少管所,幾百名少年犯安靜地聽完李仁杰的主題報告,眼中流露出的希望讓李仁杰至今難忘,于是他發起了拯救失足青年的“護花行動”,用心用情關愛他們的成長。
作為長寧區“寧說初心”離退休干部宣講團和“五老”報告團成員,李仁杰積極支持并熱情參與青年馬克思主義讀書會,指導青年一代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他深入挖掘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背后一個個鮮為人知、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再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精心撰寫宣講材料,用真摯的感情、鮮活的故事,把黨史講到青少年心坎上。
一直以來,李仁杰和愛人高鳳英踐行“心懷公益·因愛而美”的理念,共同投身公益、服務社會。
夫婦二人長期堅持社會捐助,二老生活簡樸,節省下來的退休金用于各類愛心捐助。他們長期與飛樂居民區的三位學生結對,每年資助孩子們5000元助學金,一路陪伴孩子們走進社會,踏上工作崗位。受助學生小倪(化名)是一位聾啞人,家中經濟較為拮據,在李仁杰夫婦的資助下,小倪始終保持著較為優秀的學習成績,并順利考入了大學。小倪拿到錄取通知書的第一時間,便沖到了李仁杰家里,看望并感謝夫婦二人。
2019年,李仁杰夫婦商量后,決定發起“初心”獎勵金和“初心”獎學金,二老主動聯系華陽路街道,計劃向社區基金會捐贈40萬元(每年4萬元,堅持10年),用于激勵反哺社區的志愿者骨干、助力社區孩子健康成長。“我們一下子拿不出來40萬元,但一年4萬還是可以的。”李仁杰說,“如果我們不健在了,就讓我們的兒子替我們完成心愿!”其子女也非常支持二老,考慮老人年事已高,還專門在設立基金的協議上添上了自己的名字,承諾將這愛心延續下去。
在去年的“初心”獎學金結對座談會上,一位受助的學生代表向給予他們關懷和幫助的李仁杰夫婦匯報了各自的學習、生活情況及未來的發展規劃,并表示:“要把這份愛心轉化為學習的動力,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
認識李仁杰夫婦的人們都知道,二老平易近人,不僅關愛廣大青少年,資助困難學生,助力未成年人成長,還積極參與社區各類公益活動,始終關愛鄰里。2015年,從長寧區關工委崗位再次“退休”后,李仁杰和愛人一直繼續活躍在服務社區的第一線。李仁杰家庭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工作,作為居民區議事會成員,對社區工作和樓組文明建設積極建言獻策,并言傳身教,帶領回家探親的子女家人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在文明公約制定、文明樓組創建和各項社區公益服務活動中,經常能夠看到李仁杰夫婦和其家人的身影。
優良的家教家風、和睦的鄰里關系、熱心的公益行動……如今,李仁杰家庭成為社區家喻戶曉的佳話,作為“全國文明家庭”,他們以其實際行動,帶動著更多社區家庭共同營造良好的文明社區氛圍,積極踐行新時代文明新風尚。
圖片來源于區委老干部局、華陽路街道
撰稿/攝影:陳容超
編輯:史煥煥
責編:顏文彬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