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8小時沒到,美國竟又“翻臉”!
5月12日,中美剛剛在日內瓦達成貿易戰“休戰”,全球市場為之振奮,投資者憧憬著供應鏈的穩定與合作的曙光。
然而,美國在短短48小時內連發三道威脅,試圖通過關稅、技術封鎖和供應鏈圍剿對中國施壓;而中國則以稀土資源為核心,祭出最嚴厲的反制手段,精準打擊美國命脈。
那么,這場對決將如何發展?中國又是如何在這場硬仗中占據主動的?
美國三重威脅的極限施壓
2025年5月12日,中美在日內瓦達成的90天關稅降至10%的協議曾被視為貿易戰的轉折點,然而,談判的后續推進卻因雙方在核心利益上的分歧而受阻。
美國迅速撕下“和解”面具,在48小時內接連拋出三重威脅,試圖通過多維度施壓迫使中國妥協。
首先,特朗普政府重拾關稅大棒,威脅若90天內無法達成全面協議,對華商品關稅將從30%大幅上調至“顯著更高水平”。
這一策略不僅是對中國出口的直接打擊,還與美國在芬太尼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形成聯動,試圖通過保留20%的未取消關稅作為談判籌碼。
這種極限施壓的套路并不新鮮,但其背后的意圖清晰:通過經濟壓力迫使中國在技術轉讓和市場準入上讓步。
5月13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撤銷AI芯片出口豁免規則,將華為昇騰系列芯片全面納入管制范圍,并警告全球范圍內使用該芯片進行AI訓練均屬違規。
這一舉措直指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試圖掐斷中國在AI領域的核心算力來源。
華為自2019年推出昇騰910芯片以來,已在AI領域占據重要地位,而美國此舉無疑是想通過技術封鎖遏制中國科技崛起。
更令人警惕的是,美國還在全球供應鏈層面展開圍剿。通過強化半導體出口管制體系,美國試圖構建一個排除中國企業的技術供應鏈。
前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甚至公開威脅,若中國在公共衛生危機處理上不配合,美國將施加“實質性代價”。
這一表態不僅暴露了美國在供應鏈領域的戰略焦慮,也暗示其可能進一步聯合盟友對中國實施更廣泛的孤立。
美國的三重威脅看似來勢洶洶,但其本質卻是霸權焦慮的體現,面對中國在科技和資源領域的崛起,美國試圖通過多管齊下的施壓來維持其全球主導地位。
稀土反制的精準打擊
稀土,作為科技、軍工和新能源產業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一直是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王牌。
這種近乎壟斷的地位,讓中國在中美博弈中擁有了非對稱的戰略優勢。
中國首先升級了稀土出口管制,針對中重稀土實施全鏈條管控,新增釤、釓、鋱等7類戰略性資源的限制。
這一措施直接擊中美國軍工產業的命脈,數據顯示,美國70%的稀土依賴中國供應,F-35戰機生產線已因稀土短缺三次中斷。
稀土元素如鏑和鋱在高性能磁鐵中不可替代,而這些磁鐵廣泛應用于戰斗機、導彈和衛星等高端裝備。
中國此舉不僅讓美國國防工業陷入被動,也讓其盟友的軍工供應鏈面臨連鎖危機,并且中國商務部聯合海關總署啟動了打擊稀土非法出口的專項行動,重點監控鎵、鍺等關鍵礦產的流通。
這一措施直接切斷了美國通過第三方國家獲取稀土的“灰色渠道”。
過去,美國曾通過日本、韓國等盟友間接進口中國稀土,但如今,中國對稀土走私的強硬執法讓這種迂回策略難以為繼。
專家指出,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不僅是對美國關稅的直接回應,更是對其供應鏈圍剿的精準反擊。
并且,從礦石開采到磁材生產的完整產業鏈,讓中國能夠在全球市場上實現從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控制。
這一優勢直接影響到美國的新能源和科技產業,例如,特斯拉的4680電池量產因稀土磁材短缺推遲了9個月,暴露出美國新能源產業的供應鏈脆弱性。
中國還在加速稀土加工技術的升級,進一步拉大與西方國家的技術差距,然而,稀土只是中國反制體系的一部分,中美博弈的深層邏輯還在于雙方對全球科技與資源主導權的爭奪。
博弈背后的核心利益
中美此次博弈的背后,是雙方在科技、資源和全球影響力上的核心利益沖突,美國通過關稅、技術封鎖和供應鏈圍剿,試圖維持其在全球科技和經濟領域的霸權地位。
然而,這種策略的局限性日益凸顯,美國嚴重依賴中國稀土的現實,讓其在供應鏈安全上面臨結構性困境。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盟友體系也因稀土短缺而受到波及,日本和韓國等國的高科技產業同樣面臨原材料瓶頸。
反觀中國,稀土反制不僅展現了資源優勢,也凸顯了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不可替代性。
中國的稀土戰略并非簡單的出口禁運,而是通過全鏈條管控和產業鏈升級,逐步將稀土轉化為科技和經濟競爭的長期籌碼。
例如,中國正在推動稀土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領域的深度應用,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核心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反制措施并非孤立行動,而是與更廣泛的戰略布局相結合。
例如,打擊稀土走私的專項行動,不僅削弱了美國的迂回采購渠道,也為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建立更透明的規則體系鋪平了道路。
與此同時,中國還在積極推動國內稀土產業的綠色轉型,以應對西方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壓力。
然而,這場博弈的最終結果不僅取決于雙方的策略,也受到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環境的影響。
中國的稀土反制雖然精準有效,但也需要警惕西方可能的聯合反制,例如,美國正在推動“關鍵礦產安全法案”,試圖聯合盟友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中美博弈不僅是兩國之間的較量,也是全球科技和資源格局重塑的縮影。
結語
中美博弈的最新回合,以美國的三重威脅和中國的稀土反制拉開帷幕。
這不僅是一場經濟與科技的較量,更是大國之間戰略意志的碰撞,中國的稀土牌精準擊中美國軟肋,展現了捍衛核心利益的決心與能力。
參考資料
鳳凰衛視:《特朗普:中美關系全面重啟,對華關稅不會回到145%水平》2025年5月13日 環球時報:《拜登下臺前發的AI出口禁令,被特朗普廢了》2025年5月15日 中國新聞網:《外交部駁美國前駐華大使涉芬太尼謬論:不負責任》2025年5月14日 和訊網:《中國稀土管制升級 高壓嚴打走私出口》2025年5月14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