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月12日開始,菲律賓中期選舉就正式拉開帷幕了。此次選舉規模還是很大的,參議院一半席位要變動,眾議院則要選出317席,再加上地方變動,總改選職位高達1.82萬個。并且這次選舉,也是杜特爾特家族和小馬科斯家族對于未來三年政治權力的最終爭斗,意義非凡。
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局勢對小馬科斯并不算有利。
(莎拉杜特爾特)
首先是其執政三年表現不得民心。前不久的一份民調顯示,2400名菲律賓民眾中,僅有25%的人對小馬科斯的執政表現感到滿意。而其他大多數民眾都認為,其在上臺時對公眾許下的承諾大部分都沒能履行,菲律賓經濟發展陷入了持續低迷的狀態,但小馬科斯方面卻不管不顧,將大部分資源投入軍事領域。在這一背景下,公眾很難再給予其支持。
其次,就是小馬科斯陣營內部出現了各種分歧。就在中期選舉前夕,杜特爾特派別就宣布,將納入兩名大將,意味著該派別支持下的參議員競選人數達到了12人。而這兩名大將,此前都是小馬科斯團隊的成員。
對于小馬科斯來說,這兩個人物的倒戈,將直接削弱其執政基礎,增加其在此次中期選舉中失利的風險。
基于這兩點來看,小馬科斯想在這場選舉中獲勝,可謂是難上加難。
然而,小馬科斯似乎也提前料到了這一局面,并為此提前留了一手。
日前,菲律賓國家安全部長就表示,當下小馬科斯政府正在起草一項長期戰略,來維護菲方在南海的主權,在這一策略下,即使未來總統換了人,菲律賓也能延續小馬科斯在南海問題上的強硬立場,避免菲律賓出現在中美之間左右搖擺的情況。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小馬科斯就已經籌備上了,去年11月,小馬科斯簽署了一份《海洋區域法案》,將中國的黃巖島和南沙群島部分島礁非法納入了菲律賓管轄范圍,試圖以國內立法固化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非法裁決。這種“法律化”策略,就旨在將爭議問題轉化為“法律事實”,降低未來政府因政治考量調整政策的可能性。
(菲總統小馬科斯)
對于小馬科斯來說,其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有四大戰略考量。
首先就是限制政治對手的政策調整空間。若小馬科斯在中期選舉中失利,其推動的《海洋區域法》、《群島海道法》等立法,仍可能成為菲律賓海洋政策的長期框架。這些法律通過將南海爭議主張納入國內法,為后續政府調整政策設置了法律障礙,迫使繼任者即使有意緩和與中國關系,也難以在短期內推翻既有政策。
其次,則是為家族東山再起鋪路。小馬科斯家族和杜特爾特家族的矛盾已經嚴重激化,這次若是其在中期選舉中失利,必定會遭到杜特爾特家族的報復,甚至可能面臨彈劾或是下臺的風險。
在這種狀況下,其推動的長期戰略,就可以成為其手中可以博弈的一大籌碼。即使小馬科斯失去了行政權力,仍可以通過所謂“捍衛海洋主權”的敘事維持政治存在感,并以此來維持和外部勢力的聯系,為日后家族成員重返政壇積累資源。
再者,就是制造所謂的“政策不可逆性”來牽制對手。若是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達成長期戰略共識,未來即使杜特爾特陣營在中期選舉中獲勝,其想要調整南海政策,也將面臨國內親美勢力、軍方及國際輿論的壓力。這就極大增加了政策轉向的成本,到時候小馬科斯的政治對手不得不在“國家利益”與“外交現實”間權衡。
最后,也是為了制造政治僵局的法律武器。小馬科斯可通過最高法院對法案的解釋權制造政治僵局。若繼任者試圖放寬在南海問題上的相關限制,小馬科斯可聯合保守派法官發起違憲訴訟,利用司法程序延緩政策調整,甚至引發憲政危機。
(菲律賓中期選舉)
總之,小馬科斯推動“后馬科斯時代長期戰略”的核心動機,就是通過制度化政策綁定家族利益、鞏固親美路線以對沖國內危機。即便中期選舉失利,這一戰略仍可通過法律固化、國際聯盟綁定和輿論塑造,為其家族保留政治回旋空間。
但若是中選選舉后杜特爾特派系獲得勝利,也可以采取“法律保留、實際緩和”的策略:表面維持法案的法律地位以安撫民族主義情緒,實際通過雙邊談判與中國達成新的管控機制。這種“法律—政治”的二元操作,將使小馬科斯的長期戰略淪為政治表演,最終證明其試圖以立法固化政策的努力是徒勞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