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算將敵軍一網打盡,你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嗎?”
1948年,粟裕為了渡江南進一事,專門上阜平找毛主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沒想到毛主席聽了他的話大吃一驚,對他的想法有些不敢置信。
畢竟當時國民黨的兵力比我軍要多得多,粟裕居然敢直接說出這樣的話……
渡江南進
1948年1月,為了擴大戰略進攻,將戰爭引向國統區,毛主席再次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毛主席讓粟裕率領華野三個主力縱隊渡江南下,開辟江南戰場,吸引大別山的兵力回援。
這樣一來,既能幫助大別山的中野減輕壓力,也能讓華野將戰火引向國統區。
一直在解放區打仗,對解放區的破壞是很大的,對我軍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戰爭使老百姓沒辦法好好耕地,這樣一來我軍的后勤就容易出問題。一開始的時候敵強我弱,所以戰爭必須要在解放區打。
因為敵人是進攻的一方,我軍則是被迫防守與反擊。
但解放戰爭打到現在,敵人在戰場上已經沒有那么強勢了,甚至他們的進攻戰略都被迫改變了。
而且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之后,老蔣很明顯就慌了,他害怕我軍將戰爭引向國統區。所以他將白崇禧集團派了出來,專門對劉鄧大軍進行圍剿。
毛主席意識到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因為老蔣為了消滅劉鄧大軍,在長江的守備力量就松懈了。只要我軍抓住這個時機,就能以最小的代價渡江。
這樣一來,老蔣為了消滅我軍渡江的這部分部隊,必然要將更多的部隊調回江南,我軍就能有更大的自由。
之所以要選擇粟裕,是因為毛主席相信粟裕的能力。粟裕有三年游擊戰爭的經驗,毛主席認為,粟裕帶兵渡江南下之后,有足夠的實力應對所有情況。
不過后方的戰術,劉鄧大軍已經實施過,并且很明顯是成功的。所以毛主席認為,粟裕理所當然也會成功。
但對于這件事,粟裕卻有不同的看法。
毛主席為什么非要讓他下江南,除了將戰爭引向國統區,還有就是毛主席認為,此時并非打大型殲滅戰的時機。
因為敵人采用避實擊虛的戰術,所以無論是劉鄧、陳謝還是陳粟,都無法單獨和敵人打大型殲滅戰。
最好的辦法,就是三路大軍互相配合,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區打殲滅戰。
所以粟裕在接到毛主席下江南的電報之后,將自己的想法匯總了起來,以電報的形式發給了毛主席。
粟裕這封電報過來的時候,毛主席正在籌劃讓他下江南一事。
第二封電報
其實自孟良崮戰役結束之后,粟裕就一直想打大殲滅戰。但要打大殲滅戰,首先就要在兵力上占據絕對的優勢,但很明顯此時華野并沒有占據那么大的優勢。
整編第74師被消滅后,老蔣吸取了張靈甫的教訓,在中原集中了六個機動兵團。
而在不久之后,華野還進行了七月分兵,進一步削弱了粟裕打大型殲滅戰的可能。
毛主席為什么反對他打大型殲滅戰呢?實在是被華野的傷亡報告嚇到了。雖然華野打了不少大仗,消滅了不少硬茬子,但他們自身的傷亡也很大。
尤其是華野的王牌縱隊,有的部隊傷亡甚至超過三分之一。對于一支部隊來說,這樣大的傷亡,根本不利于長期作戰。
傷亡部隊補充了新兵,新兵的戰斗力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達到老兵的水平。為了華野的可持續發展,毛主席必須扼制華野,不能讓他們繼續打大仗。
這才有了華野后來的七月分兵,有了毛主席出手解散兵團,并強調要打中小規模殲滅戰。
尤其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之后,毛主席看到了不要后方的戰略的好處,所以才有了他讓粟裕渡江南下的事情。
但很明顯,粟裕的想法和中央完全不一樣。
他的第一封電報發過去的時候是1月22日,當時毛主席剛給他發了讓他南下的電報,時間定在了同年的四月到五月份之間。
他雖然給毛主席回了電報,但自己也在準備南下的各項事宜。在毛主席的回電中,告知粟裕計劃不變,躍進江南的行動繼續。
渡江南下,還是無后方作戰,走得甚至比劉鄧躍進大別山還要遠。粟裕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當年的北上抗日先遣隊。
渡江南下,和當年的北上抗日是一樣的,都是無后方作戰。那支部隊也是一支很能打的部隊,甚至不比主力部隊差。
但在無后方挺進的情況下,部隊在路上減員嚴重,行程還未過半,部隊的減員便超過一半了。
這次華野要走更遠的路,面對比當年更大的困難,粟裕深感前途未卜?。?/p>
所以無論如何,他都不想重走當年的老路,因此他思考再三,還是決定再次向中央發電報。
改變想法
粟裕兩次大膽直陳,讓陳老總大為震撼。陳老總當時不在華野,粟裕最開始是向他提出自己的設想的。
陳老總問他:“中央讓你過江,但你自己不想過是嗎?”粟裕的回答很堅定,他在這件事上很固執。
陳老總沒辦法,只能替他向毛主席匯報此事。畢竟他不在毛主席身邊,只靠一封電報根本說不清。
毛主席聽了陳老總的匯報,直接給陳粟發電報,讓他們一起去中央所在地和他面談。
毛主席對粟裕的意見十分重視,在粟裕到了之后,專門召開了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毛主席讓粟裕將自己的想法完整說出來。等粟裕說完之后,毛主席驚訝地問他:“你想將江北的國民黨軍隊一網打盡?”
粟裕點點頭,按照他的分析,中原戰場上,華野中野完全可以派出10個縱隊的力量。
到時候加上特種縱隊和其他武裝力量,我軍完全可以和老蔣的精銳部隊進行正面碰撞,打一場大規模的殲滅戰。
然而一旦華野的三支主力縱隊南下,那這個目標就實現不了了。因為渡江南下之后,我軍的力量就被分散了。
而且在粟裕看來,毛主席為什么要讓華野三個主力縱隊南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幫助中野緩解壓力。
當時中野在大別山舉步維艱,老蔣的嫡系精銳和桂系都包圍了大別山。毛主席認為,如果粟裕渡江南下,老蔣很可能會將圍困大別山的部隊抽調一部分追擊粟裕。
但粟裕向毛主席解釋,江南地形不如江北開闊,對老蔣的主力部隊并不友好。一旦老蔣將主力部隊調回江南,很可能會陷入被動。
而想讓老蔣調桂系更不可能,老蔣好不容易將桂系放在眼皮子底下監視,將他們調回江南不是放虎歸山嗎?
所以,老蔣很大可能不會放棄中原戰場。如果只是為了賭老蔣會放棄中原戰場,因此將華野三個主力縱隊調到江南,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
在粟裕的勸告下,毛主席最終放棄了讓粟裕下江南的想法,選擇了讓他留在江北,準備和國民黨打大型殲滅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