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改造扮靚城市“會客廳”
紅瓦綠樹和青石板路之間,青島老城區留存了不少文物保護建筑,延續著百年歷史文脈。但部分區域電力設備箱體外觀陳舊、風格突兀,與歷史街區的整體風貌格格不入。為此,青島供電公司聯合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局、風景管理處等單位,邀請專業美術團隊,啟動“電韻琴島”設備箱體美化工程。
在市南區秀湛路社區,“居民議事會”機制讓改造更有溫度。4月19日,秀湛路社區供電網格員與社區工作者組成了“街巷探訪團”,通過“居民議事會”收集設備箱體美化建議,社區居民踴躍參與。最終采納的彩繪方案中,既有七旬老人印象中的八大關風貌,也有小學生創作的海洋主題畫作,真正實現了“居民自己的箱子自己設計”。
同時,針對不同街區的文化特質,青島供電公司創新策劃“街區色卡”與主題彩繪方案,量身定制“一箱一景”:在八大關景區,以赭紅色墻磚與墨綠梧桐為靈感,繪制歐式建筑剪影;在中山路百年商業街,采用復古廣告畫風格,重現“里院文化”煙火氣。設計過程中,團隊采用3D建模技術預演彩繪效果,確保圖案比例、色彩與周邊環境完美契合。美化工程不僅追求“顏值”,更注重功能優化。箱體采用多功能復合涂層,可抵御雨水侵蝕與人為污損;噴涂顏料通過環保認證,耐候性可達15年以上。設備箱體美化工程使得電力設施從單一的“功能器件”轉變為兼具實用功能與美學價值的城市符號,為城市空間更新添了“點睛之筆”。
“智慧升級”助韌性城市建設
5月8日,在市南區河南路改造現場,市南供電中心的工作人員蓋午陽正協調施工人員拆除電線桿和架空線路。隨著電線桿的清除,曾密集交織的“空中飛線”逐漸消失。目前,該工程已接近尾聲,老城區的天空重歸純凈,市民、游客舉起相機拍攝時沒有電線干擾構圖,視覺空間得到釋放。
“線網下地”工程不是僅僅把原有的電線遷入地下管廊,而是要統籌屬地核心隊伍、市政關鍵單位各方資源,同步推進配電設施綜合整治,實現“面子”與“里子”同步升級。青島供電公司組建了專門團隊研究制定改造方案,在綜合考慮戶均容量和負載率的前提下,重新設計河南路沿線的供電容量和半徑。低壓聯絡是提高供電穩定性和可靠性的常用方式,配電線路之間通常都建立了低壓聯絡“手拉手”的聯系,當某段線路發生故障時,可通過開關閉合,實現負荷的快速轉移。在此次改造工程中,青島供電公司創新性地將低壓聯絡應用于供電的更小單位——臺區分支線。由此,河南路沿線的棧橋網格建立了青島市內首個低壓聯絡供電網格單元,預計可減少80%以上的故障停電時長和70%以上的故障停電范圍,區域內供電可靠性可達99.999%。
“老城煥青春”專項行動與青島韌性城市建設緊密相連。電力基礎設施升級使得電網更加靈活、可靠,增強城市在面對極端天氣、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時的電力保障能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安全感和城市整體韌性,為青島的可持續發展筑牢基礎。
“電靚萬家”優質服務暖民生
在老舊城區改造過程中,青島供電公司緊密圍繞政府工作部署,將服務理念融入區域發展戰略,積極協同當地政府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全方位優化用電體驗感,助力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依托“共建共治共享”融合型服務機制,青島供電公司建立起“組織聯建、陣地聯用、隊伍聯動、活動聯辦、難題聯解”的“五聯”機制,全面梳理老舊小區信息,把供電服務延伸至“最后一毫米”。
4月25日,市南供電中心在延吉路社區支起志愿服務攤位,為居民提供用電咨詢服務。“怎么在網上交電費?”居民王女士來到攤位前咨詢。市南供電中心的工作人員郎一凡從線上繳費渠道、戶號綁定步驟、電費余額查詢等環節入手,一步步指導王女士操作。隨后,郎一凡遞上印有市南供電中心聯系方式的名片,對王女士說:“您要是以后還有用電方面的問題,就打這個電話,我們全心全意為您服務。”自青島供電公司積極拓展志愿服務以來,這些場景早已成為電力工作人員的日常。居民咨詢用電問題更方便快捷,足不出社區就能解決用電訴求。
國網青島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社區開展安全用電宣講志愿服務活動
同時,青島供電公司還推行“社區網格+電力網格”雙網融合機制,電力網格經理擔任“電小二”,通過政電網格融合為客戶提供“零距離”服務,以主動服務、延伸服務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用電體驗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