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召開九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5·17”重要講話中深刻闡明了哲學社會科學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戰略要求。九年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進程中,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深化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努力開創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局面。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不斷健全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一個時代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
“九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就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楊耕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實踐的深化,中國道路的拓展,中國問題的解答,必然要求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不是范疇、概念、術語的簡單轉換或純概念的邏輯推演,而是以當代中國的實踐即中國式現代化為基礎,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根本方法,深切關注、深入研究中國現實問題,將現實問題上升為理論問題,形成自主知識體系,從而以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為中國實踐提供學理支撐。
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不斷健全,研究隊伍不斷壯大,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取得豐碩成果。
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顧海良表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集中體現。我們要在理論的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學理性方面作出更多貢獻,深入理解“兩個結合”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方法論意義。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為松表示,九年來,上海社聯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指引,努力擔當在整合學科力量、促進社團發展、開展學術交流、凝聚社科力量等方面的責任與使命。當代中國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系列重要論述指引下,以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凝練中國理論,立足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偉大實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學理支撐與智力支持。
“一個時期以來,馬克思主義理論被虛化、弱化,正聲不彰。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歷史理論研究脫胎換骨,氣象一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所長朱昌榮結合歷史理論研究談道,近年來,歷史理論研究著力打破學科壁壘、貫通古今中外,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在中外歷史理論和歷史思潮激蕩中光大學術正脈、匡正理論導向,形成了濃厚的研究風氣。構建歷史理論研究的“四梁八柱”,從大勢中探尋歷史規律,是歷史理論研究的本質要求。要以重大工程為牽引,凝練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理論問題,為加快構建中國自主的歷史理論體系而努力。
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從中國實際出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理論學術界必須擔負的歷史使命和時代任務。
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取得新進展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同學科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每個學科都要構建成體系的學科理論和概念”。
當前,中國學界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兩個結合”已然成為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的方法論核心。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進認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理論闡釋、體系構建與研究方法創新方面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主要體現在理論的時代創新、文化的主體彰顯與話語的民族特質三大維度。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興交叉學科,既承載著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歷史使命,又為研究方法論創新提供協同創新的實驗場域,形成學術研究“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雙重功能的辯證統一。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張政文看來,AI時代,作為文科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學語言學科需在研究方法、課程體系、文學語言評估體系等方面進行革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張政文認為,在研究方法上,可借助大數據技術挖掘文學文本的深層語義關聯與文化傳播規律,提升研究的精準性與時代適配性。在課程體系上,要讓文學語言專業課程體系實現智能化轉型,如構建動態知識更新機制,建立AI驅動的文學數據庫,實時追蹤網絡文學、AI生成小說等新興文本形態。在文學語言評估體系上,要設計文學語言人機協同評估指數,量化評估文學語言學學生對AI工具的批判性使用能力等。
近年來,文理深度協同趨勢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等平臺推動多學科聯合攻關重大現實問題,跨學科融合成為常態。在西安市社會科學院(西安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院長(主席)高東新看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呈現出數智化轉型、跨學科融合、實證轉向與國際化三大創新趨勢,這些變革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從傳統思辨向數據驅動、跨界協同的新范式轉型。
“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無論是原創性的概念,還是原創性的理論,從根本上來說都應首先在方法論上得到突破。”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鳳義談道,“宏觀經濟治理”就是基于中國宏觀經濟典型事實形成的原創性理論概念,是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成果。與西方宏觀調控理念不同,宏觀經濟治理以滿足人民需要作為根本立場和出發點,認為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的。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不僅深化了我們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而且通過與時俱進創新宏觀政策工具,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基礎,也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有益借鑒。
學者們表示,新時代,中國學界不斷創新思維,開展實踐探索,不僅推動了學科自身的發展,也為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現出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強大的生命力與影響力。
展現文化自覺與自信的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
以馬克思主義進入我國為起點,在逐漸破解“古今中西之爭”的過程中,秉持文化主體性,經過與西方文化比較、論爭、反思與會通,學界實現了哲學觀念重塑與哲學學科發展,展現了中華民族實現文明進步的內在精神自我。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臧峰宇表示,構建中國哲學自主知識體系,體現了我們文化自覺與自信的精神力量,體現了百余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需要,體現了當代中國哲學創新發展的內在規定性和歷史必然性。未來,秉持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的思想方法,深入探究文明史、文明論、中華文明和比較文明研究領域的哲學問題,夯實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哲學基礎,由此形成的文明學研究將成為體現知識交融的新的學科生長點。
對于如何進一步提升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主體性、原創性,學者們從理論基礎、研究方法、服務國家等不同維度提出建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丁國旗談道,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必須走中國自己的道路,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扎根豐富多彩的人民文化實踐。只有尊重人民群眾在新時代的文化創新創造實踐,從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文化實踐當中提煉出來的概念,才是中國特色的,才能接地氣,才能服務和引領時代。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雷磊提出,當下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一方面,要在理論上貫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統和可資借鑒的西方優秀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對當下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經驗予以歸納,提煉出標識性概念和原創性范疇的基本要素。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過程中,應將馬克思主義之“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根”、國外有益思想之“器”和當下中國實踐之“基”結合起來,堅持兼收并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更好地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構建中國哲學自主知識體系是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一個嶄新的開始,是中國學界的一項集體行動。”武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沈壯海表示,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既要破解學術上的“解題”依賴,也要破除“提問”依賴;要彰顯中國學人的學術主體性,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時代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扎扎實實地拿出具有我們中國學界原創性、主體性的學術成果。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楊正權表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需要廣大社科工作者既扎根中國實踐又吸收國際優秀經驗,推動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融合,加強高端智庫建設,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我們要深化科研管理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最終目標是形成自主知識體系,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增強國際話語權,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新時代新征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以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秉持“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理念,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創新與完善;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兩個結合”,扎根中國大地,努力創造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術成果,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更多新的學術智慧與力量。
本報記者陸航、查建國、陳煉、孫美娟、班曉悅參與采訪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新媒體編輯:崔岑
如需交流可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