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還有一個大問題很多人都沒注意到,那就是烏克蘭的女人將來該怎么辦?
戰爭把男人都卷走了,家里只剩女人和小孩,街上幾乎見不到年輕男人的影子,女人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硬著頭皮撐下去。
烏克蘭這場戰爭帶來的人口結構災難,最直接的沖擊全砸在女人身上了。就說現在走在基輔或者利沃夫的街上,年輕人里十個有八個是女的,男的要么在前線,要么早跑得沒影了。
根據聯合國和一些獨立機構的估算,從2022年開戰到現在,烏克蘭至少有幾十萬男性戰死或者逃離,尤其年輕男性幾乎被掏空了。這種失衡可不是一天兩天能緩過來的,往后幾十年,烏克蘭社會都得被這事兒拖著走。
以前家里的重活、掙錢的事兒大多是男人干,現在全落在女人肩上。不少農村婦女得學著開拖拉機種地,城里的女性為了養家,得去開卡車、修水管,甚至當建筑工人。
政府雖然出錢讓女性學這些技能,但真正能站穩腳跟的沒幾個——畢竟傳統觀念里這些活不是女人該干的,工資也比男人低一截。
更難的是,很多女人既要工作,又要照顧老人孩子,一天下來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
戰爭剛開始,烏克蘭軍隊里的女兵大多是當護士、做飯,但現在前線缺人缺得厲害,越來越多女人不得不拿起槍。
目前烏軍里有7萬多女兵,其中2萬多人直接在戰壕里打仗,開坦克、當狙擊手,啥危險干啥。可就算這樣拼命,女兵在軍隊里還是受歧視。
她們穿的軍裝都是男式的,不合身還得自己掏錢改,晉升也比男兵難很多。更過分的是,有些女兵還得忍受性騷擾,投訴還沒人管。
現在烏克蘭的適婚男女比例已經嚴重失調,像扎波羅熱州,25 - 35歲的男女比例能達到1:4.7。這意味著很多女人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就算結了婚,丈夫也可能隨時被征召入伍,說沒就沒了。不少女性干脆選擇不婚,或者通過跨國婚姻找個出路。
但這也帶來新問題:文化差異、語言障礙,再加上戰爭留下的心理創傷,很多跨國婚姻都不穩定。
戰前烏克蘭的生育率就已經是歐洲最低的,平均一個女人只生1個孩子。現在仗一打,經濟崩潰、男人死的死逃的逃,生孩子的事兒更是沒人敢想。
2024年烏克蘭新生兒只有17.6萬,可死亡人數卻有49.5萬,死的比生的多三倍。
更要命的是,很多女性因為長期壓力和營養不良,根本沒法懷孕。政府雖然出臺政策允許士兵遺孀用冷凍精子生孩子,但這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長期的戰亂讓烏克蘭女人心里都壓著塊石頭。空襲警報一響,她們得先把孩子塞進防空洞;丈夫上了前線,每天都得提心吊膽。
據統計,超過60%的烏克蘭人需要心理救助,但真正能得到幫助的少之又少。政府倒是搞了些心理健康項目,可資源有限,很多人根本排不上號。有些女人只能自己硬扛,時間長了,焦慮、抑郁成了家常便飯。
現在烏克蘭能干活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很多工廠、農場都招不到人。等這一代女人老了,養老金、醫療這些問題誰來解決?
更麻煩的是,性別失衡還會導致勞動力短缺,經濟發展不起來,又會逼更多人往外跑,形成惡性循環。就算戰爭明天就停,烏克蘭也得花好幾十年才能緩過來。
這場戰爭對烏克蘭女人來說,就像一場看不到頭的噩夢。她們既要在戰場上拼命,又要在生活里掙扎,未來的路只會越來越難走。而整個國家,也將為這場人口災難付出沉重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