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河南許昌的方挑妮突然感到臉部劇烈疼痛,夜晚輾轉難眠。起初她并未在意,以為只是普通不適,但疼痛日益加劇,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在當地縣醫院CT檢查顯示"左肺占位"后,醫生的表情變得凝重,建議她立即前往上級醫院復查。在河南省腫瘤醫院,一紙診斷書徹底改變了這個普通農婦的生活——左肺小細胞癌,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肺癌類型。
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方挑妮不得不接受化療。然而僅一次化療后,嚴重的副作用就讓她痛不欲生:雙腿酸痛如蟻噬,虛弱得連站立都困難,整夜無法入睡,食欲全無。更令她絕望的是,醫生見她反應如此劇烈,也不敢繼續化療方案。"兒子才7歲,女兒即將高考,我都放棄了,得這個病也看不到他們未來,不如留點錢給家里。"在病痛與絕望的雙重打擊下,方挑妮一度想要放棄治療。
但家人用愛筑起了抵御病魔的堡壘。丈夫堅定地說:"你沒了,哪還是個家。"這句話如重錘敲醒了她的求生意志。女兒更是毅然請假,陪伴母親踏上尋醫之路。在鄭州多方打聽后,她們得知了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的信息。2014年元旦這個特殊的日子,成為方挑妮生命轉折點——在女兒陪同下,她初次就診于袁希福院長。
令人驚喜的是,服用中藥后不久,方挑妮就發現食欲逐漸恢復,身體有了力氣。這種變化雖不似化療般立竿見影,卻如春雨潤物,悄然而持續。隨著時間推移,她不僅能重新下床活動,還能做些簡單家務。丈夫的督促成了家中最溫馨的聲音:"你該吃藥了,一吃你立馬好!"這句樸實的話語里,飽含著對生命的珍視與對未來的期盼。
中藥治療的神奇之處在于,它沒有摧毀方挑妮的生活,反而讓她逐漸重拾生活能力。她開始養雞養鵝,種地勞作,甚至能外出打工補貼家用。2019年12月,袁希福院長專程到許昌走訪時,看到的是一個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的農婦,完全看不出癌癥患者的病態。她驕傲地向院長展示著自己的勞動成果:8只雞、2只鵝、2頭羊,還有4畝地里茁壯生長的蔬菜和糧食。
時間是最公正的裁判。2024年4月26日,在開封舉行的"龍年·中國行"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上,方挑妮作為康復代表站在講臺上,平靜地講述著自己十二年的抗癌歷程。臺下坐著的是與她同病相憐的患者和家屬,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此時的她已定居鄭州,女兒通過努力買了房,家庭生活幸福美滿。誰能想到,十二年前那個被化療折磨得想要放棄生命的患者,如今能如此從容地分享自己的故事?
方挑妮的經歷揭示了一個深刻道理:癌癥治療不應只有對抗與摧毀,更需要修復與重建。中藥治療的優勢在于它能因人制宜,在抑制腫瘤的同時修復機體功能,讓患者保持生活質量。她的故事也證明,家人的支持與不放棄,往往是患者戰勝病魔最強大的精神支柱。
從絕望到希望,從病榻到田間,方挑妮用十二年的時間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涅槃。她的故事不僅是個醫學案例,更是一曲生命的贊歌,提醒著我們:在疾病面前,永遠不要輕易放棄;在絕望之處,往往藏著新生的曙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