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魏東亭是玄燁的伴讀小書童,還一起干掉過鰲拜,可以說是光著屁股長大的。
而在《雍正王朝》中,他因為拿不出欠戶部的錢,最后卻上吊自盡,這樣的結局讓人唏噓。
天大地大皇帝老兒最大,作為皇帝的發小,魏東亭只要求助康熙必可度過難關,為什么就是不去呢?
其實,魏東亭的事情本就是一個死局,自殺或許是最好的結果。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01
《雍正王朝》一開局講述的便是黃河發大水一事,有災就得拿錢賑災,可戶部卻連一毛錢都拿不出來。
為何呢?因為戶部的錢都被文武百官借走了,而且還是無息貸款。
試想一下,借錢不用出絲毫的成本,大家伙還不可著勁去借,前前后后借出去1200萬兩。
康熙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老四從江南賑災剛回來,就任命他為“追貸總負責人”。
正所謂“借錢的是大爺,要錢的是孫子”,借錢容易,要還錢的時候卻難了。
還記得馬國成嗎?直接上演自己的高能畫面,好樣的,不丟分,很精神。
剛進門,就給田文靜來了一個下馬威“我X泥M......”直接把一旁的隆科多都干蒙了。
除了馬國成之外,還有老十,堂堂一個幌子,居然去大街上賣家具,這不是丟康熙的人嗎?
總的來說,撒潑耍橫、煽風點火什么樣的方法都有,極端的還有上吊自盡的。
而這個人就是魏東亭!
康熙決定追繳戶部欠款時,魏東亭第一個找的人是老八,畢竟老八曾是戶部經理,錢也是從他手里借出去的。
但,老八為了不得罪百官,提前把戶部經理的職位辭掉,直接撇清了關系。
無奈之下,魏東亭只能放下老臉去找老四,還隨著眾人在城門口擺下“鴻門宴”。
老四怎可能不知道魏東亭的想法,一點好臉色都沒給:
“魏老爺子,不是我駁您老人家的面子,這酒,我不能喝!”
大家伙還錢的那天,魏東亭干脆不去,田文靜絲毫沒有給他面子,派人直接上府上去請。
本以為靠著自己的資歷,能震懾一下田文靜,結果反被對方羞辱一頓。
渾身顫抖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哆哆嗦嗦的表態,一定會盡快還上。
魏東亭有錢嗎?可能有點錢,但他欠的債可是百萬兩,家里那三瓜倆棗哪里夠。
思來想去,魏東亭找到老十,想讓對方幫自己度過這一次難關,老十有錢也不會幫他還。
魏東亭又找到老十三,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說出自己因何欠錢的緣由。
02
當時,他是這么說的:
十三爺,我有一句話只能跟你說,我的這些虧空多數都是因為皇上落下的。
老十三聽后一臉納悶,你自己欠的錢,怎么扯到我老爹的身上去了。
接下來,魏東亭是這樣解釋的:
皇上五次南巡,有兩次就住在老奴的家里,我就是傾家蕩產,也絕不能讓他老人家有一丁點的委屈。
可這兩次下來,我的一點兒積蓄就花光了,我就只有到戶部去借,幾年下來,就落下了這么大的虧空。
《雍正王朝》雖然沒有介紹這一幕,但《康熙王朝》中的的確確存在,事情到這里也就明了了。
老十三俠義心腸,多少有些可憐為老頭,第二天便去找老四求情。
老四提前得到消息,根本就不見老十三,還讓下人告訴他“要是為魏東亭求情,免談”。
截止到此時,魏東亭的還款路被徹底堵死,最終寫了一封遺書自殺而亡......
聽到發小的死訊,康熙皇帝不免心生感慨,感慨之余說出了當年的事。
朕兩次南巡住在他家,用的銀子何止百萬,他的死,朕亦有過!
從康熙的話語中不難看出,魏東亭所說的話是事實,皇帝欠他最起碼一百萬兩銀子。
冤有頭債有主,既然是因為康熙欠下的錢,魏東亭直接向康熙要不就行了嗎?
再不濟,去找康熙說說情,這一關多少也能過去。
為何他寧死也不去呢?因為里面的水很深,并不像表面所的那么淺。
按照魏東亭的說法,他欠戶部百萬兩債務,是因為康熙南巡都是他花的錢。
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有這樣一層因素,康熙也承認,卻不是主要原因。
那些不能說的原因,才是魏東亭不得不死的理由。
03
鄔思道讓老四接下“追繳戶部欠款”這個活時,曾將欠錢的人分為三種。
一種是真有困難而借錢的,一種是為了讓自己不顯得那么清廉而借錢的,還有一種就是習慣了講排場、講闊氣,過不慣樸素的生活。
很顯然,魏東亭就屬于第三種人。
魏東亭向老十三借錢時,老十三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記得,您在漕運總督任上的時候,好像也積了不少錢!
言外之意是什么?
漕運總督可是一個肥缺,每一筆生意刮一點油水,也夠魏東亭這輩子衣食無憂。
三年清知府都有十萬兩雪花銀,何況魏東亭還是一個漕運總督,百萬兩白銀還不是灑灑水嗎?
既然如此,魏東亭又為何會欠戶部那么多錢呢?老四曾說出過具體原因。
魏東亭家里有一百多口人,全指望魏老頭一人996、007,還沒有一個省心的。
兒子每天花天酒地,年紀輕輕就有了4房小妾,這還不算外邊那些沒有名分的。
上個月為了給你第四房小妾打戒指,你又偷著花了五千兩銀子!
一個兒子就這么能花錢,家里可還有一百多口人呢,這些人沒有工作、沒有收入,魏東亭何愁不被累死。
張廷玉得知魏東亭的死,與康熙有這樣一番對話:
魏東亭受恩深重,籍皇上南巡之幸,略盡孝心也是天理人情之所至。總怪他不善持家,才落下這般虧空,皇上,你前往不可以此自責!
雖然如此,朕畢竟不忍!
張廷玉都知道“債務”是“不善持家”造成的,康熙又不傻,魏家是什么情況他不清楚嗎?
自然清楚,所以才會說出“雖然如此,朕畢竟不忍”這句話。
言外之意就是認可張廷玉的話,魏東亭欠債主要原因不是南巡造成的,而是他的家人太能花錢。
魏東亭肯定也知曉根本原因,對老十三說出那句話,主要是想博得對方的同情,去給老四說說情。
由此可見,魏東亭欠下巨額債務,不是因為康熙花了他的錢,而是因為家里那一攤子破事。
這樣的事情,能去找康熙讓他來兜底嗎?
到哪里怎么說?說“是你下江南花的太多,所以我才欠的債”,你還想不想混了。
礙于臉面、礙于當年的情分,假如康熙真出了這筆錢,以后怎么辦?
家里那一百口人還在,兒子花錢還是大手大腳,一旦沒了皇恩,未來怎么過。
魏東亭只能選擇死,而死也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更何況他也到了“該死”的年紀。
看著老友死亡,康熙有些于心不忍,不僅自掏腰包幫他還債,還給了一些安慰基金。
這也算是最好的結局了。
對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歡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