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上午10時,一場聚焦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的藝術盛宴——《般若》主題展覽在云岡研究院云岡美術館啟幕。此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與云岡研究院聯合主辦,中共房山區委宣傳部、北京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處全力支持,搭建起云居寺與云岡石窟兩大文化瑰寶跨越時空對話的橋梁。
《乘象飛波》
展覽現場,《乘象飛波》《光明境》《寶塔金剛經》等作品成為云居寺與云岡石窟文化交融的典范。創作者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勤硯以云居寺北塔、云岡佛塔為造型靈感,巧妙融合兩大文化遺產特色。《乘象飛波》采用三聯組畫形式,左側重現云岡“乘象”意境,右側呼應云居寺飛象拓印的飄逸線條,中央以《妙法蓮華經》經文構筑云紋,通過墨色濃淡與留白,營造出時空交錯的傳經意象;《寶塔金剛經》以云居寺北塔為原型,將塔身蓮花紋樣轉化為水墨線條,塔檐飛翹處隱現《金剛經》經文,既保留古塔莊嚴,又賦予當代藝術空靈意境。這些作品將云居寺飛象拓印的靈動與云岡白象浮雕的雄渾刀法熔于筆墨,在傳統紋樣與當代解構間,實現跨越千年的藝術對話。
杭侃 云岡研究院院長
嘉賓合影
開幕式由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主持。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非遺中心主任連輯,大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翟永清,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曾來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藝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劉立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授漁計劃基金發起人高繼輝,文物出版社社長張自成,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黃小峰,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于洋,云居寺文物管理處主任張貯桐,云居景區公司總經理高秀平等嘉賓出席。
劉建勇 云岡研究院黨委書記
連輯 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非遺中心主任
龍永圖 中國經濟學家、全球CEO發展大會聯合主席
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于洋宣讀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林茂賀辭
云岡研究院黨委書記劉建勇、連輯、龍永圖先后致辭,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于洋宣讀林茂院長賀信,翟永清常務副市長宣布展覽開幕。云居寺文物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受邀出席開幕式及座談會,與各界嘉賓共話文化遺產保護與藝術創新。
明單刻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56(舌血真經)
清龍藏木經板
《寶藏》拓片
云居寺以石經、紙經、木版經“三絕”聞名,寺內珍藏的唐玄奘譯本《心經》刻石(顯慶六年鐫刻),是現存最早漢文《心經》版本。其千年譯經刻經文化,與云岡石窟共同書寫了中華文明多元交融的壯麗篇章。此次展覽中,云居寺提供的唐代《心經》刻石拓片、遼代木版經等珍貴文物,與參展藝術作品相互輝映,生動詮釋“傳統與創新共生”的文化傳承理念。
云居寺文物管理處主任張貯桐作為支持單位代表全程參與活動,并在座談會上圍繞文化遺產活化利用,與專家學者展開深入交流。展覽中,云居寺提供的文物與藝術作品緊密呼應,觀眾得以近距離領略唐代《心經》刻石拓片、遼代木版經等珍貴展品的魅力,感受千年刻經技藝的精妙。
此次云居寺與云岡研究院的攜手合作意義深遠。不僅為展覽注入深厚歷史底蘊,更探索出文化遺產傳承的當代路徑。通過藝術創作,兩大文化遺產打破時空界限,讓觀眾在墨色流轉間觸摸歷史溫度,感悟中華文明的深厚內涵。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8月28日。云居寺文物管理處表示,未來將深化與云岡研究院及藝術界的合作,持續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表達深度融合,讓承載千年智慧的刻經文化在當代煥發新生,為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貢獻力量。(房軒)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