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倫美術館一樓的特別空間內,一群小小“藝術家”們向觀眾展示他們從日常生活點滴中捕捉到的小美好,并將它們以版畫的形式定格。
5 月16 日,由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與上海市虹口區曲陽第四小學聯合主辦的“我的小世界:生活趣印”館校合作成果展在美術館拉開帷幕。
展覽現場
此次成果展成形于館校合作年度項目“小小藝術家駐地計劃”。來自曲陽第四小學的同學們化身“小小策展人”和“小小藝術家”,通過與意大利藝術家面對面、展覽研學、學習與實踐策展知識等一系列美育活動,在美術館打造一個聯結起學校、社區與藝術的互動空間,開啟一場跨越時空與地域的藝術對話。
這場以日常生活為靈感源泉的創作展以“記憶采集站”與“積木拓印工坊”兩大創意實驗室為核心。同學們觀察收集日常家庭生活、校園記憶的符號,創作而成的版畫作品構成“記憶采集站”;而“積木拓印工坊”創意實驗室是一個向所有人敞開的創意發生器,觀眾用積木代替畫筆,與同學們的傳統版畫碰撞出奇妙的火花。更有趣的是,每周新增的觀眾作品讓展覽不斷生長,一場關于人們各自“小世界”里生活哲學的對話,在校園、在美術館、在社區悄然展開。
展覽現場
這種“創作-激發-再創作”的循環,模糊了創作者與觀者的邊界。美術館館長曾玉蘭說:“我們不是在展示作品,而是在培育一顆藝術種子——學生的初始創作是胚芽,公眾的參與是雨露,而展覽空間本身就是滋養想象的土壤。”
當飯桌上的菜肴、生活中的玩具、飄落的樹葉進入創作者的視野,生活現場轉化為創作現場時,“小世界”便會突破物理的邊界,成為藝術的實驗場。這又是一場館校合作模式下藝術教育的生動實踐,展現了學生對世界的獨特觀察與美學表達,他們對自己生活軌跡與精神宇宙的探索。曲陽第四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朱依黎說:“藝術教育重在喚醒對生活的感知與熱情,并非單純地培養技能操作。此次展覽正是孩子們用藝術語言詮釋‘我的世界’的珍貴嘗試。”
展覽將持續至7 月6 日,美術館將推出“周末藝術家”家庭版畫工作坊等延伸活動,“積木拓印工坊”創意實驗室也將持續開放,邀請每位觀眾重新發現藏在最熟悉的日常生活褶皺里的詩意。
原標題:《上海多倫美術館迎來一群小小“藝術家”》
題圖來源:主辦方提供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李君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