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5月15日,韓國國民力量黨(保守陣營)新任“臨時黨魁”金龍泰上任即開火,在國會記者會上直言不諱地表示將“盡快會見尹錫悅并建議其退黨”,直接掀開韓國保守派內部長期壓抑的裂痕。彼時身為“看守總統”的尹錫悅,竟淪為本黨驅逐的對象,這一幕可謂韓國現代政治史上的奇觀之一。
金龍泰的就職講話毫不掩飾其“清黨”意圖:即便尹錫悅不主動退黨,國民力量黨亦將推動新規,把“被最高法院定罪”“違憲”與“發回重審”的黨員列入三年不得擁有黨籍的黑名單,直接堵死尹系政治人物的回旋余地。這不僅是一場對尹錫悅個人的政治逼宮,更是一場對整個“尹家軍”與保守派既有權力架構的系統性肅清。
金龍泰所代表的,并非溫和保守主義的“回潮”,而是在2024年國會議員選舉慘敗后,國民力量黨“斷尾求生”的急切掙扎。隨著金文洙領導下的總統競選陷入支持率低迷的泥潭,尹錫悅所代表的“反智民粹執政路線”早已被黨內不少高層視作最大包袱。如今李在明強勢領先的態勢,不僅預示著進步派將極有可能重新執政,更意味著保守派若不“斷腕”,恐再陷入十年邊緣化的宿命。
這一切的根源,在于尹錫悅執政三年的慘淡現實。從檢察官出身橫空出世的政治素人尹錫悅,在沒有政黨基礎、缺乏政策能力的背景下,依靠強力反腐、對朝強硬與“反共同盟”登上權力巔峰。然而其上臺之后,外交對美亦步亦趨、內政陷入勞資動蕩、經濟改革毫無建樹,最終淪為“一人總統制”的悲劇性代表。如今的韓國,不僅貧富分化嚴重,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國際上在中美夾縫中搖擺不定,更在社會輿論中積累了對尹氏路線的深度怨氣。
此次清黨不僅是選戰策略的調整,更是對這一失敗路線的“總清算”。李在明高達49%的支持率,幾乎是金文洙的兩倍,且預測其當選者比例高達68%,在戰略層面已經形成事實上的“壓倒性”。而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僅有7%的支持率,證明所謂中間改革派亦無法撼動當前政局。換言之,大選局勢已基本進入“一邊倒”,若不大破大立,保守派根本無法扭轉頹勢。
然而,逼尹錫悅退黨,真的是保守派自救的解藥嗎?問題遠不止于“誰退黨”或“誰掌權”,而在于國民力量黨是否真的敢于打破“檢察政治”與“財閥聯動”的舊秩序。如果只是換個看板、調低音調,卻依舊延續對民意的輕視,對年輕世代的漠視,對韓國社會深層結構危機的逃避,哪怕今日清除了尹錫悅,明日也難逃選民的審判。
這種“政治清洗式換血”,反映的正是韓國保守派長久以來缺乏組織整合與路線更新能力的病灶。從樸槿惠彈劾、黃教安空轉,再到尹錫悅的失控執政,國民力量黨長期以來一直被“個人化的強人”主導,卻未能形成現代政黨應有的集體決策機制與政策能力。金龍泰試圖在混亂中重整軍紀,雖然姿態堅決,但若不能脫離“宮廷政變式”的派系內斗邏輯,其所謂改革最終不過是一次黨內再洗牌的權力游戲。
目前韓國輿論已被“逼尹退黨”這則猛料點燃,社交媒體上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激烈交鋒。部分保守派選民認為,尹錫悅的確已成拖累,必須清除才能拯救大選。但也有不少基層黨員憤怒反問:“難道不是你們當初力挺尹錫悅上臺的嗎?現在失勢就切割,這不是背叛是什么?”而進步派與青年群體則冷笑旁觀,視之為保守陣營的“自爆內戰”,認為這正是韓國政治舊體制終結前的最后掙扎。
當選舉開始脫離政策競爭,轉向“清黨”和“宮斗”,這對韓國民主制度本身也是一大諷刺。從形式上看,金龍泰確實展現了某種“政治勇氣”;但從本質上說,這更像是保守派生死時速下的最后豪賭。問題是,民眾是否愿意再給一次機會?年輕人是否還會為一個換了外殼的“舊體制”站臺?
結局或許早已寫好。如果這場所謂“肅清”只是為了換一個說辭、換一張面孔繼續炒冷飯,那保守派將不僅輸掉大選,更可能失去一個時代。尹錫悅的“政治死期”或許臨近,但國民力量黨的生死考驗,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