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烏克蘭戰爭中廉價無人機的崛起徹底改變了戰場格局。這些價格低廉、操作靈活的無人機不僅用于偵察,還能執行精準打擊,成為俄烏雙方爭奪技術優勢的關鍵。而在這場技術競賽中,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物品——游戲機操控手柄——意外成為了戰略資源,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尤其令人矚目的是,中國對俄羅斯出口的游戲機操控手柄激增,烏克蘭對此表達了強烈擔憂,認為這些設備正被改裝為軍用無人機的控制裝置。然而,問題在于,游戲機操控手柄本質上是非軍用物資,中國不可能對其出口實施嚴格管控,而烏克蘭自身也可能從中國采購類似設備。這種復雜局面凸顯了現代戰爭中民用技術與軍事用途交織的困境。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引述的中國海關數據,2024年中國對俄羅斯出口的視頻游戲機、操控手柄及配件總額超過9500萬美元,幾乎是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時的七倍,今年第一季度出口額更是2022年同期的三倍以上。烏克蘭基輔經濟學院研究員比洛烏索娃指出,這些操控手柄“很可能被軍事化,用于操作無人機”。她認為,俄羅斯經濟持續下滑,民眾對游戲機的需求不太可能突然激增,出口增長的背后顯然與軍事需求密切相關。
事實上,游戲機操控手柄因其人體工學設計、操作簡便和低成本,早已被改裝為無人機控制設備。這種改裝并不復雜,只需簡單的硬件調整和軟件適配,就能將家用游戲手柄轉化為軍用無人機的遙控器。俄羅斯總統普京曾透露,2024年俄羅斯生產的無人機數量超過150萬架,是2023年的十倍以上。這些無人機的快速增產離不開廉價、易得的控制設備,而中國出口的游戲機操控手柄無疑填補了這一需求缺口。
有趣的是,烏克蘭在指責中國對俄出口的同時,自身也可能從中國采購類似的游戲機操控手柄。廉價無人機在烏克蘭戰場上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烏克蘭的無人機生產能力近年來顯著提升,離不開民用技術的廣泛應用。烏克蘭完全可以通過合法渠道從中國或其他國家采購這些設備。因此,烏克蘭對中國的指責存在一定程度的“雙重標準”——一方面批評中國對俄出口,另一方面卻可能依賴同樣的供應鏈。
從本質上講,中國不可能對其出口實施類似武器裝備的嚴格管控。首先,這些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高度市場化,涉及大量私營企業,監管難度極大。其次,操控手柄的用途廣泛,出口時申報為普通游戲設備完全合法,難以從源頭上甄別其最終用途。即便中國加強對俄羅斯的出口限制,俄羅斯仍可通過中間商或第三國轉運獲取這些產品,正如愛沙尼亞情報報告所指出的制裁漏洞。
此外,全球游戲機操控手柄市場高度全球化,中國并非唯一供應商。日本、韓國和歐美國家同樣生產類似產品,俄羅斯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渠道補足需求。因此,烏克蘭呼吁對向俄羅斯出口游戲設備的中國企業實施制裁,效果可能有限。制裁可能導致中國企業在歐美市場受限,但對俄羅斯的實際供應影響不大,反而可能進一步推高中間商的利潤。
烏克蘭戰爭揭示了一個深刻的現實:民用技術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民用技術的廣泛可得性和低成本,讓任何國家或組織都能以較低代價獲取高技術裝備,從而模糊了軍用與民用的界限。烏克蘭的憤怒或許可以理解,但要徹底切斷這些技術的軍事化應用,遠比制裁一家中國企業復雜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