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劍
在數字化轉型浪潮和城市化進程加速演進的今天,城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交通擁堵、經濟疲軟、環境污染、文化斷層等諸多問題。當前,傳統城市的功能空間已難以支撐當前城市的發展。因此,拓展城市功能,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居民生活品質,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所在。
針對當前困擾城市發展的問題,對城市經濟功能、社會功能、文化功能、生態功能等進行復盤與重構,合理規劃和優化資源配置,使城市現有功能、設施得以優化和升級,并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拓展創新,開發符合當下城市發展的新功能、新空間,滿足城市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需求,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城市交通在現代城市發展進程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便利的交通能夠增加城市的可達性,為城市吸引外來資本、引進新技術、促進人口流動和商品流通提供有利條件,也能進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質量。通過科學鋪設城市地鐵網絡,讓縱橫交錯的地下軌道縮短區域距離,提升通勤效率,減少地上道路擁堵;通過科學開設城市輕軌、高架快速路等,串聯起城市邊緣與中心,為居民出行開辟新徑,讓物資運輸更為順暢。拓展城市交通功能,可減少城市交通擁堵,讓人們通達四方,還能吸引外部資源加速流入,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
城市經濟及產業功能多元發展,是城市進階的核心驅動力。通過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轉型,發展新興產業集群,匯聚科研人才,不斷推動產業升級與創新;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盤活固有空間,提升區域營商環境,打造現代服務業綜合體,吸引更多企業和人才;通過拓展城市經濟功能,促進多元產業相互交融,形成穩固且富有韌性的經濟架構,進一步提升城市經濟抗風險能力。
完善的社會服務,關系民生、連著民心。不斷強化城市為民、便民、安民功能,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強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手段。通過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均衡布局學校、醫院、養老院、文化場館等公共空間,讓更多百姓享受到身邊和“家門口”的優質普惠公共服務,持續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通過加強社區治理,利用數字技術,建立居民數據信息庫,構建需求預測模型,有針對性地調整服務計劃,提升社區服務的精準性和效率,形成各具特色、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體系,提升城市服務效率。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標志和靈魂。通過保護與傳承城市文化遺產,利用現代科技活化利用歷史遺產,保留城市文化記憶,提升文化消費吸引力;通過文化活動、藝術展覽等形式,傳承民俗、傳統技藝,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品牌,厚植城市文化靈魂,拓展城市文化功能。
城市生態功能的拓展可扮靚城市容顏,增加百姓綠色福祉。通過進行城市生態修復并建設城市綠色空間,增加公園、綠地、濕地等生態空間,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生態品質;通過推廣綠色建筑與技術,利用新能源、節能技術,減少城市碳排放,構建低碳城市,守護城市綠色根基。
拓展城市功能是適應當前城市發展及挑戰的重要策略,通過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方面的功能拓展,可以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居民生活品質。當然,拓展城市功能還面臨諸如土地資源緊張、資金投入不足、環境保護與發展制約等挑戰,解決這些問題,需政府謀篇布局,企業創新驅動,居民攜手共建,合力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讓城市成為更加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家園。(作者王克劍:城市建設雜志社社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