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中國婦女發展新聞”關注我們吧!
中國婦女報5月16日四版“特別報道”
編者按
圍繞“美麗庭院”和巾幗家政品牌建設,江西省婦聯分別出臺了《江西省巾幗“美麗庭院”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和《“慧贛家”江西省巾幗家政服務品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作為婦女發展工作的重點內容,今年進入兩個三年行動計劃建設的關鍵之年。
聚焦“庭院美”與“家政優”兩大目標,結合媒體記者走基層活動,中國婦女報社(全國婦聯網絡信息傳播中心)與江西省婦聯近日共同組織實施了“巾幗有為 ‘贛’出精彩——中國婦女報記者走基層江西行”主題采訪活動。在為期一周的采訪中,記者先后走進南昌、宜春、新余、鷹潭和九江等地,現場感受各地在巾幗“美麗庭院”和“慧贛家”巾幗家政品牌建設中“活躍躍的創造”,記錄贛鄱大地“她力量”的創新實踐。
江西的實踐生動詮釋了“小庭院”撬動“大振興”、“小家政”連接“大民生”的深刻內涵,既讓“推窗見綠、開門入園”的生態美景走進千家萬戶,又讓“持證上崗、技能變現”的巾幗家政成為富民產業。這種“雙線并進、雙向賦能”的發展路徑,激活了鄉村振興與社區治理的“她動能”,為婦女工作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鮮活樣本。
在“小院”尋“天地”,她們以“美麗”成就夢想
廬山云瀑瀉翠谷,贛江碧水泛輕舟。
初夏時節的江西,有煙雨朦朧的江南韻味,亦有云霧繚繞的仙境之美。遼闊的贛鄱大地上,飽滿的油菜籽靜待豐收,亭亭的茶山吐露芬芳。
此時,若仔細望去,那點綴在山川之間、河流兩岸的一座座房屋,那溫馨美麗的小院里,承載著一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在江西的小巷村落,一步一景如在畫中穿行。而這畫作的執筆者正是巾幗“美麗庭院”的女主人們。
2024年,江西省婦聯聯合省農業農村廳開展巾幗“美麗庭院”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女主人們用雙手裝點美好家園的同時,也用這一座座巾幗“美麗庭院”裝點了自己的夢想。
“庭院美是基礎,家庭美、生活美、發展美是目標。”江西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錢昀表示,廣泛動員、引導、組織農村婦女并帶動家庭成員開展“美麗庭院”建設,女主人的作用至關重要。
為此,江西省婦聯提出,2024年至2026年,不僅要在江西省內重點建設1000戶“美麗庭院”精品庭院、100個“美麗庭院”特色村,還要推介100位“美麗庭院”女主人發展庭院經濟的故事。
“這100位女主人需要充分利用庭院空間,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業、加工業、手工業、休閑旅游業和生產生活服務業等庭院經濟,有良好的創業致富效應,有明顯的聯農帶農作用等。”錢昀說,“我們希望通過傳播‘美麗庭院’女主人的故事,鼓舞、帶動更多農村女性在裝點自家小院的同時,也能從中找到發展機遇、實現自我價值。”
舊村煥發新顏
在新余市渝水區,有一處遠近聞名的城中村“蛤蟆山村”。
過去,“蛤蟆山村”的名氣源于一個“窮”字,這是一個曾因貧困和惡劣的生活條件被稱為“曬死蛤蟆、餓死老鼠”的地方。
可如今,這里卻是出了名的“美”。繞過一棵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樟樹,路過一棵掛滿了橘黃色小果的枇杷樹,經過幾座由老舊房屋改造一新的特色小院,轉角便是一座花草蔥蘢、四季馨香的小院,身穿一件淡綠色中式旗袍的小院女主人何奕笑意盈盈,講述著她和這座小院的故事。
“這里原本是一間老舊的農房,幾年前,我和幾位合伙人正在物色一座小院,誤打誤撞找到了這里。”要知道,當時的“蛤蟆山村”還是一片衰敗之色,何奕和她的合伙人決心“變廢為寶”,讓“老破小”成為“城中景”。
除了花木原香,何奕還想讓這座“美麗庭院”充滿書香:“我們希望借助這座‘美麗庭院’,打造‘庭院+書屋’‘庭院+研學’‘庭院+培訓’等鄉村新業態。”
300平方米的小院里,古樸中透著時尚。小院開放一年來,已開展主題讀書會、主題音樂會、主題觀影會等主題活動近百場次,親子露營、親子研學、家庭沙龍等家庭教育活動32場次,“健康中國 母親行動”女性沙龍、瑜伽展示、媽媽談等系列活動多個場次……
新余市婦聯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如今在“蛤蟆山村”,像何奕的“如一小院”這樣的巾幗“美麗庭院”已有多處。今年,蛤蟆山藝術街區還成立了新余市首個街區婦聯,何奕當選為婦聯主席。“我會在日后的工作中,充分挖掘街區資源,打造特色婦女活動,為姐妹們提供更多學習交流、施展才華的機會。”何奕說。
借力自然優勢
“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數秀峰”,李白所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正是指秀峰黃巖瀑布。今年剛剛當選為九江市廬山市白鹿鎮秀峰民宿行業婦委會主任的萬琳自豪地說:“我們這里開辦民宿,有著天然的優勢。”
萬琳也是一位巾幗“美麗庭院”女主人,她介紹說,秀峰村下邱家坳及張家門的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景區邊緣,與青山秀水相映成趣,目前,秀峰村民宿共有15家,其中從業女性22人。
廬山市婦聯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自開展巾幗“美麗庭院”建設以來,白鹿鎮婦聯沿環山綠道及民宿集群,連片打造“美麗庭院”,重點打造了秀峰村下邱家坳及張家門。
“我們一手抓‘美麗庭院’建設,打造生態宜居家園,一手抓產業發展,主要以民宿與農家樂產業為主,充分發揮婦女在其中的關鍵作用,以巾幗之力推動實現鄉村經濟繁榮、生態宜居的美好愿景。”該負責人表示,“‘美麗庭院’的建設不僅讓庭院及周邊的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優化了鄉村生態,提升了居民生活的舒適度與幸福感,同時將美麗環境轉化為經濟資源,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助力鄉村產業興旺。”
在秀峰村下邱家坳的一處巾幗“美麗庭院”,記者還看到了兼具美感與實用性的“巾幗議事廳”。
“平時這里是民宿客人的公共活動區域,也作為秀峰村女性專門的議事平臺。”萬琳介紹,在這里,婦女姐妹們可以更直接、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她們積極參與到社會事務的決策中,女性在基層治理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也得到了提升。
返鄉重拾夢想
“這就是我的小院,依山傍水,推窗即可見青山飛鳥,閑暇時可聽雪喝茶,夜晚還能觀星賞月、燒烤露營,讓游客在享受美麗鄉村畫卷的同時,也能圓一場田園夢。”
頭發向后梳成整潔的馬尾,黝黑的皮膚透露出健康的光澤,眼前的王賜紅語氣自信:“我們家是這里最早一批做民宿的小院。”
王賜紅的民宿坐落于鷹潭市龍虎山鎮。2018年前,她還是一名東奔西跑的導游:“忙起來孩子都顧不上,時間最久的一次,我在外面帶團40多天沒回家。”
為了給兩個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王賜紅一心奮斗,卻不得已缺席了孩子的成長。“有一次小孩問我:‘媽媽,我是不是留守兒童?’”這句話深深刺痛了王賜紅的心,2018年,她毅然決定返鄉創業,“我相信在家鄉也會有好的發展前景。”
思來想去,王賜紅把目光放在了自家的老宅:“正好聽說婦聯在推動巾幗‘美麗庭院’建設,我就想借這個機會把房子重新修整一下,用‘美麗庭院’打造一座‘美麗民宿’。”
小院里,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凝聚著王賜紅夫妻倆的心血:“這里的燈是我們自己用木頭做的,這里的樓梯也是我們把木頭運回來自己一點點打磨的。”如今,王賜紅的民宿被鷹潭市婦聯認定為龍虎山景區“美麗庭院”建設巾幗示范戶,迎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我還帶領其他村民開辦了5家民宿,每戶每年增收20余萬元,帶領就業10人,幫助村民每年銷售農副產品16余萬元。”王賜紅說,“返鄉這幾年,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收獲了親情、友情,也感受著夢想成真的幸福。”
在江西,無數女性以庭院為筆,以生活為墨,在鄉村振興的宏偉敘事中書寫著屬于新時代女性的詩意篇章。她們用“美麗庭院”建設串聯起家庭美、生態美、產業美,將方寸天地拓展為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讓傳統女性角色在新時代煥發出璀璨光芒。
“下一步,全省各級婦聯組織將持續引領動員更多婦女建設‘美麗庭院’,助力景村融合、產村融合、‘三治融合’、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四融一共’的和美鄉村建設,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貢獻更多巾幗力量。”錢昀說。(記者:劉旭 王丹青 姚建 黨柏峰)
從“灶臺”到“社區”,她們以雙手托舉“幸福”
當家政行業成為惠及“一老一小”的民生工程,“慧贛家”巾幗家政,又被賦予了溫情以外的第N種意義。
居住在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南站街道鐵二村社區的徐翠華奶奶說:“她們(巾幗家政員)就是我的親女兒。”
宜春市上高縣和平路社區書記王敏玉說:“家政服務員是我們社區工作人員與社區居民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她們延伸了我們的工作手臂。”
23歲的養老護理員鐘雨薇說:“照顧老人是一項非常有幸福感的工作。”
在江西這片紅色土地上,“敢為人先”早已刻進土地的脈絡、融入贛水的脈動,在江西人民奔向幸福的路上化作嘹亮的沖鋒號。在這其中,江西女性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她們找準賽道、精準發力,以“巾幗家政”為窗口,以柔肩擔重任,用勤勞的雙手托舉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自信的力量在自我發展中創造價值。
2024年,江西省婦聯正式啟動《“慧贛家”江西省巾幗家政服務品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一年來,贛鄱大地上涌動著創新的活力、創業的激情,“慧贛家”這個具有江西特色的巾幗家政服務品牌也逐漸被叫響。
“他們的幸福,我們的目標”
“@阿姨來了彬哥,麻煩今天7:15接小糯米。”
這天一早,“慧贛家”江西省巾幗家政服務品牌成員單位——九江宇成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宇成的手機響個不停:“群里都是托育中心的家長,他們的要求我們要及時回應。”
7:05,接小糯米的車已經在樓下等候,小糯米的媽媽送孩子上了車,滿是感激地說:“我們平時上班時間比較緊張,很多時候來不及接送孩子,沒想到他們這么貼心,連接送都幫我們做到了。”
范宇成口中的托育中心,位于九江市潯陽區人民路街道女兒街社區。據介紹,女兒街社區轄區內共有10個小區,“一老一小”照護問題突出。社區黨委書記馮春秀說:“守護‘一老一小’,不僅是家庭責任,更是社區使命。”
引入專業資源,是女兒街社區的“解題之道”。為此,社區與九江宇成家政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啟動巾幗家政服務進社區,以涵蓋養老、托育等多元化的服務構建起“家門口”的溫情守護網。
每天早上,90多歲的社區居民饒元嬌老人都會步行到人民路街道女兒街社區活動中心,一杯茶、一條凳、一張報紙陪老人度過上午的時光;中午,旁邊的幸福食堂飄起陣陣炊煙,營養豐富、干凈衛生的菜色讓老人的子女也十分放心。
“我是一名有60年黨齡的老黨員,這幾年社區發展得好,對我們老人特別照顧,我每天來這里看看報紙,生活很幸福。”饒元嬌老人笑著說。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在女兒街社區,90歲以上的老人可在幸福食堂享受免費就餐,80歲以上的老人每半年可免費享受一次陪診、陪護、保潔、洗衣、送餐服務。
而在“一少”方面,托育中心提供0至3歲嬰幼兒全日托、半日托、臨時托和早期教育服務,托位共有75個。“托育中心于2024年9月開園,已有近30多個嬰幼兒入園,最小的寶寶僅兩個月大。”范宇成翻看著手機上來自周邊居民的反饋和回應,“他們的幸福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用好“老居民”,找出“新辦法”
4月底,一場細雨讓南昌的悶熱一掃而光,鐵二社區的崔阿姨來到“慧贛家”巾幗家政社區服務驛站的理發小屋,與魏小鳳熟絡地打起招呼:“我想把這邊的頭發剪短一些,上面就不要動了。”
“好。”魏小鳳拿起剪刀,兩個人一邊聊天,一邊手上動作不停,一會兒工夫就剪好了。“以前像這種天氣,我就只能收攤了。”魏小鳳感慨道。崔阿姨在一旁補充說:“是呀,我們想剪頭發也找不到人了。”
社區黨委書記劉紅菊告訴記者,鐵二村社區依鐵路而建,這里的居民大多是鐵路職工,來自五湖四海的居民聚在一起,免不了因生活習慣產生矛盾。
“鐵路職工因為工作性質經常不在家,家中老人的安全問題也需要我們重視。”劉紅菊說,“社區常住居民有2136人,60歲以上的老人就占了34%。”
面對老社區的老問題,劉紅菊和社區工作人員沒少想辦法。
“能不能從婦女入手?發動她們成為巾幗志愿者?”社區婦聯共有執委7人,可社區居民中有34%是婦女。“用好這支隊伍!”在江西省婦聯、南昌市婦聯的指導下,社區“婦女之家”再添一塊新牌子——“慧贛家”巾幗家政社區服務驛站,兼具微利食堂、老年照料、家政培訓、便民小屋、家政上門、幸福時光養老互助平臺等多項功能,真正打造了“15分鐘便民服務圈”。
魏小鳳的理發小屋,就是這時候變成了便民小屋。
“2019年社區改造的時候,我有機會可以不用再露天擺攤,在這里有了一間小屋可以給居民們理發。”被納入“慧贛家”巾幗家政社區服務驛站后,魏小鳳加入了社區退休婦女組成的“老鐵幫幫團”,她也多了一項新任務:“不光是剪頭發,還要在剪頭發的時候跟他們聊天,誰家有了煩心事,咱們聊一聊,心里就高興了。”
像魏小鳳這樣的“老鐵”,還有另一種稱呼“流動網格員”“民情信息員”。劉紅菊介紹說:“我們將家政服務和網格化管理有機結合,組織家政服務人員參與社區環境治理、鄰里矛盾調解、特殊群體關愛等活動。”
在南昌,瞄準家政服務這樣的“小切口”,社區基層治理的“大文章”已然變得更有“溫度”。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
上午九點,新余市婦女就業之家的大廳里擠滿了前來咨詢的人,她們中既有求職的“寶媽”,也有希望能用雙手賺錢的中年婦女。
“我家住在高新區,聽說這里有個婦女就業之家,我一早就往這兒趕了。”易于芬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之前一直居家帶娃,現在她希望能找到一份離家近、時間靈活的工作。
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易于芬通過機器填寫并上傳了個人簡歷,隨后通過職位條件篩查,找到了比較心儀的職位。“我投了簡歷,上面寫著3個工作日內回復。”
如果這一次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怎么辦?一旁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我們有回訪機制,如果她沒有找到工作,我們會繼續幫忙推薦合適的崗位。”
記者了解到,新余市婦女就業之家是江西省首個婦女就業之家,由新余市婦聯和市人社局聯合創辦,以“政府+市場”模式,打響“慧贛家”巾幗家政品牌,為婦女就業鋪路搭橋;通過開展“慧贛家”巾幗家政進社區活動,推進傳統家政服務與居家育幼、社區養老、社區助餐、家庭教育、家門口就業等十余項內容深度融合嵌入;探索建立“1+N”巾幗社區服務驛站,即1個巾幗社區綜合服務驛站+N個差異化巾幗社區家政特色服務驛站(養老助浴特色站、月嫂服務特色站、家政清潔特色站等)。
據介紹,一年來,新余市婦女就業之家累計接待婦女群眾600余人次,提供女性就業服務407人次,收集登記用工單位42家,征集和發布崗位信息416個,精準幫助72名女性實現就業,舉辦“慧贛家”巾幗專場招聘會1場次。
在這之中,新余市婦女就業之家致力于為廣大婦女拓寬巾幗家政就業之路,整合各類資源,根據女性求職者的需求精準定制培訓項目,開設育嬰、養老、收納、烹飪、茶藝、面點等工種,為125名婦女提供免費技能培訓。
在一間巾幗家政實操教室,記者見到了正在培訓的鐘雨薇,今年才23歲的她,已經是一名有著一年半工齡的家政服務員,別看她身材瘦小,卻在養老行業收獲了許多。“跟老人溝通要耐心,像對待小孩子一樣,幫助老人翻身、起床這些動作也難不倒我。”鐘雨薇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老人把我們當家人,這種幸福感可能是其他工作比不了的吧。”
據介紹,新余市婦女就業之家還創新推出了“上門廚娘”服務,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上門助餐服務,拓展“慧贛家”巾幗家政品牌服務內容,為社區居民提升幸福感。
作為一個充滿溫情的行業,家政服務一頭連著家庭幸福,一頭連著婦女就業。“在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上,我們將繼續走專業化、標準化、職業化發展之路,聚力打造‘慧贛家’巾幗家政服務品牌,促進婦女就業創業,提升家政服務的可及性,用高質量的家政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需求。”江西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錢昀說。(記者:黨柏峰 王丹青 姚建 劉旭)
來源:中國婦女報
責編: 王丹青
審簽:劉旭
監制:徐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