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工友創業園”里的鄉村振興人才密碼
泰安日報記者 李皓若
機器轟鳴的服裝加工車間里,唐甜甜正仔細檢查即將發往海外的時裝。這位從岱岳區滿莊鎮東牛中村走出的企業家,已是帶動百余名鄉親就業的創業帶頭人。20年前,她在泰安三英新潮勞動職業培訓學校埋下的技能種子,如今已長成枝繁葉茂的產業之樹。
“老師手把手教會我的不僅是縫紉技術,還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訓學校兩年的系統學習,讓唐甜甜掌握了扎實的服裝制作技術,更點燃了她的創業夢想。畢業后,她帶著技術跑外地、學管理,返回家鄉創業時,又回到三英學校參加創業培訓,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闖出了一片天。
唐甜甜的成長軌跡正是岱岳區總工會打造“工友創業園”,通過“培訓+就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實現了技能升級,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省級工友創業園”泰安三英新潮勞動職業培訓學校的實訓基地內,飛濺的焊花映照著學員專注的面龐。岱岳區技術能手王洪軍穿梭在電焊車間等實訓車間,將多年積累的實操經驗傾囊相授。而在創業孵化區,創業成功者和行業專家正為有創業意向的學員提供場地、設備、資金、指導等全方位支持,幫助學員完善創業計劃、規避市場風險。
針對不同群體特點,學校量身定制了培養方案:為返鄉農民工群體,開展電氣焊、數控車床、叉車和挖掘機操作、計算機操作等培訓課程,讓傳統勞動力變身技術能手,同時與泰安市聯合綠色建材產業集聚區、山東知行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等省內外300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全面打通校企人才供需對接渠道,為學員開拓更多就業崗位和機會。針對農村婦女群體,特別設立了家政服務、中式面點、養老護理等適合女性就業的專業,成立專門的家政服務公司,為學員提供后續就業支持,并在多個鄉鎮設立婦女就業居家基地,讓上百名婦女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省級工友創業園”泰山茶溪谷則呈現出另一番景象。一片片青翠欲滴的茶田間,茶農正手法嫻熟地采摘。泰山茶溪谷創始人、全國勞動模范王兆祥2012年投身茶產業,如今已打造出集種植、加工、旅游于一體的生態農業綜合體,不僅將昔日的荒山坡地變成千畝生態茶園,還累計帶動周邊160余戶群眾通過泰山茶產業實現增收,園區內務工農戶年增收2.7萬元。
創業園無償承包茶樹大棚給農戶,免費提供種苗、有機肥和技術指導,豐收后再回收鮮葉,大大提升了村民種茶的積極性。“田間課堂”里,山東農業大學專家講授著茶樹管護技術。這種“土專家”培養模式已覆蓋11個村,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種植技能。
如今,“工友創業園”的孵化帶動作用在岱岳區逐步增強。立足區域實際,岱岳區總工會分類培育出工業型、孵化型、農業型3類創業園,目前已扶持創業300余人,帶動就業1萬余人。由職教教師、創業導師、勞動模范組成的服務團隊,通過“工匠學堂”“勞模學堂”等形式,為農民工提供全方位培訓。針對下崗職工、農民工、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鼓勵創業園開展“訂單式”崗位技能培訓,已培訓農民工600余人次,發放技能資格證書560個,有效提升了廣大農民工的整體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
日前,岱岳工友創業園聯盟的成立,更加快了工會助力鄉村振興的步伐。21家成員單位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創業培訓、素質提升工作,共同開發就業市場,共享就業創業資源,助力鄉村振興。岱岳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以“工友創業園”為支點,進一步整合資源,發揮優勢,重點開展“技能提升”“農村工匠人才培育”行動,進行養老護理、面點師、育嬰師、果蔬種植等技術培訓,持續提升農民工就業創業能力。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眼下從岱岳區“工友創業園”走出的新時代勞動者,正用勤勞的雙手描繪著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這片土地上,技能改變命運的故事仍在繼續書寫。
來源:泰安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