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筆下寫過無數經典詩句,都讓人為之震撼。
可誰能想到,寫下這般充滿希望文字的詩人,最終卻親手將自己與所愛之人推向了黑暗的深淵,只留下5歲的兒子顧杉木留在人世間。
謝燁遇見顧城時,或許從未想過,這個有著孩童般純真眼神的男人,會帶她走向怎樣的命運。
那時的顧城,是詩壇上一顆閃耀的新星,他的文字充滿了奇幻與浪漫。
她早已好奇過,究竟是怎樣的人,能寫出“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這般純粹又動人的句子。
一次坐的火車上,她居然見到了本尊。
顧城身形單薄,說話時帶著幾分羞澀,可當他朗誦詩歌,眼神里跳躍著熾熱的光芒。
喜愛文藝謝燁聽著顧城念的詩,一顆心不受控地沉淪。
之后,兩人也沒有斷了聯系,一來二去間,書信成了他們的橋梁。
顧城在信里描繪著天馬行空的想象,謝燁則以溫柔的筆觸回應,字里行間,愛意漸漸生長。
謝家父母看見女兒笑得一臉甜蜜,知道女兒找了男朋友。
他們曾好奇這個人是誰,但知道女兒找了顧城之后,卻表示了反對。
在他們看來,女兒乖巧懂事,還是外語系的高材生,長得漂亮又有才華,哪兒哪兒都好。
這樣優秀的女兒,自然要找一個條件好,能心疼女兒的男人。
顧城沒有穩定的工作,又不會心疼人,只會舞文弄墨,照顧不好女兒,就算是詩人又怎樣?
但沉浸在顧城才華中的謝燁很是堅持,在她眼中,顧城就是那遙遠而璀璨的星辰,也是她心甘情愿追隨的對象。
顧城沒有退縮于謝燁父母的反對,為了證明自己的真心,做了瘋狂舉動。
他在謝燁家門前搭起簡陋的木箱子居住,不管周圍人怎么議論,一住就是四年。
這份近乎執拗的堅持,終于讓謝燁的家人認同了顧城的誠心,但也哭笑不得的提出了一個要求:去醫院開一張精神正常的證明。
婚后的謝燁幸福了一段時間,她和顧城簡直是天生的愛侶,顧城寫稿,她整理成詩篇。顧城寫出的詩,也有她的一半功勞。
不過這一切在兒子出生后就變了。
謝燁家人的擔心沒有錯,顧城確實非常偏執,他對謝燁的控制欲如藤蔓,將謝燁整個人包裹的嚴嚴實實。
他渴望絕對的愛,容不得謝燁把注意力分給別人半分,哪怕是自己的兒子。
他覺得兒子顧杉木影響了他的寫作,分散了謝燁對他的注意力。
所以,他把未滿周歲的兒子送別人家寄養。
顧城只是在心里覺得,這樣他就可以安心創作,謝燁也能像以前一樣,眼里只有他一人。
至于謝燁舍不舍得兒子,背后有沒有默默流淚,顧城從不考慮。
后來,顧城遇到了更加年輕漂亮的李英,他沉迷于年輕女孩對他的崇拜,帶著李英走進他和謝燁的生活。
顧城天真而自私的,想要維系三人之間的情感。
謝燁選擇了隱忍,但這份隱忍,終究不心甘情愿。
她也希望自由,她也希望有人關懷。
長久的壓抑下,另一個男人的出現,成了謝燁情感的突破口。
陳大魚,這個華裔學者身上帶著顧城缺失的溫柔與理性,是謝燁父母開始希望她能找到的丈夫模樣。
陳大魚會耐心傾聽謝燁的講話,會在謝燁需要幫助的時候呵護她,比顧城的冷漠和控制讓人心安。
謝燁開始偷偷整理行囊,她要離開顧城,她現在終于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
受過傷的她,需要一片能安心棲息的港灣。
但那時,李英已經離開了顧城,顧城心里已經受到了打擊,他內心懷疑,是不是謝燁偷偷放走了李英?
是不是因為謝燁的嫉妒,李英才會背叛了他?
帶著這樣的懷疑,顧城的態度愈發扭曲的對待謝燁和兒子。
精神本就緊繃的他,當發現謝燁要離開的那一刻,那些被壓抑的恐懼與絕望,突然爆發。
李英要走,謝燁也要走……在這一瞬間,顧城覺得自己被整個世界遺棄。
他在想,是不是只有用最極端的方式,才能留住謝燁?
極端情緒之下,他揮起了斧頭。
1993年10月8日,顧城在樹干上系緊麻繩前,寫下最后的字句:"愛你,你媽媽,沒有你們就不能活。愿你別太像我。"
悲劇發生后,5歲的顧杉木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他的家人小心翼翼的讓他不受這些事打擾,姑姑把他接走,去另一個地方撫養他長大。
為了他的成長,姑姑費盡心思,從不讓他讀父親的詩,怕成為和父親一樣的人。
而顧杉木也如他們所愿,對理科更感興趣一些,經常自己搗鼓機械零件,研究數學題。
并且他在新西蘭長大,因為周圍環境很少有中文,家庭發生的事情對他影響很小。
有時他會好奇,突發奇想問父母在哪里,姑姑從不正面回答,只是告訴他,他的父母都很好,顧杉木便也不再關心了。
后來,18歲的顧杉木考上了奧克蘭大學工程系,成績非常好。
知道他已經長成了大人,姑姑就把他父母的事情全部告訴他,還把顧城的遺書拿給他看。
后來上學的費用,都是顧城的朋友們湊錢出的。
但顧杉木感覺,父母身上發生的這些事離自己很遙遠,并沒什么特別反應。
只是有時候會上網好奇搜一搜父親和母親的故事發生了什么。
網上偶爾還會有人討論顧城的詩、那場令人唏噓的結局,不過這些對顧杉木來說,更像是看別人身上的故事。
畢竟,他和父母的緣分不深,父親對他的影響很小。
現在的他做著一份理工科工作,和他的父親完全不一樣。
生活仍在繼續。
顧杉木知道他的人生有些平凡,沒有父親的知名度。
但這種生活很踏實,這大概就是對父親那句“愿你別太像我”最好的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