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彭老總率軍縱橫西北,直面徹底解放蘭州的挑戰。
在蘭州戰役里,沈家嶺有何特殊,為何成為重中之重?這場戰斗發生了什么,其激烈程度如何?
整場蘭州戰役多激烈,為何竟讓我軍三千余名戰士,倒在了新中國成立前夕。
如果您想知道的,歡迎先點個關注。
1949年8月,全國解放曙光已然在望,然而西北重鎮蘭州還沒解放,仍被國民黨反動派牢牢把控,成為阻礙解放大業的最后一道天險。
蘭州這座西北重鎮,地理位置極其特殊,黃河自城中穿涌而過,將城市一分為二,南北兩岸山巒起伏,易守難攻之勢盡顯。
蔣介石委以重任的馬步芳父子,憑借著對西北多年的經營,加上手下兇悍的馬家軍,揚言要在此與解放軍決一死戰。
馬步芳依托天險,耗費了多年時間,在周邊構筑起無數防御工事,暗堡塹壕縱橫交錯,將蘭州武裝成仿若無法攻破的堡壘。
解放軍為徹底解放全中國,讓西北大地重歸人民懷抱,也將目光聚焦在這座城市。
一場關乎生死、決定西北命運的血戰,即將拉開帷幕,而沈家嶺是這場大戰中,最為慘烈、關鍵的焦點,這仗會發生什么呢?
1949年8月20日,蘭州戰役的槍聲響起,落在了蘭州東山、南山等外圍陣地。
我軍精選九個團的兵力,向著敵軍陣地發起沖擊,如洶涌波濤般迅速,向著敵軍防線沖去。
只是馬家軍冥頑不靈,那些悍匪出身的士兵,在馬步芳多年殘酷訓練下,在反動思想的灌輸下,一臉兇狠回應。
而且馬家軍平日里裝備精良,此刻在自家熟悉的地形中,據守在堅固的工事中,機槍火力如織,子彈暴雨般傾瀉而下,手榴彈在空中炸成無數火球。
我軍戰士前赴后繼,用血肉之軀沖擊著敵軍防線,奈何敵軍火力兇猛,地形又極為不利,一夜血戰過后,我軍損傷上千人,暫時未能攻克敵軍據點。
彭老總聞訊后,面色沉重地在指揮部踱步,思考如何才能撕開馬家軍防線,找到攻克蘭州的關鍵突破口。
當他的目光掃過地圖,指尖重重落在三個地方,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正是沈家嶺。
在蘭州眾多防御據點中,沈家嶺也被馬步芳視為關鍵中的關鍵,那它有何特殊呢?
沈家嶺形似倒置的葫蘆,山頂整體狹長,四周峭壁如削,唯有一條狹窄山道可供通行,且那山道上也布滿了地雷與鐵絲網。
更為致命的是,沈家嶺地勢高于蘭州城與黃河鐵橋,一旦我軍攻占此處,便能如居高臨下之勢,對蘭州的敵人形成全面壓制,更能切斷敵軍最后的退路黃河鐵橋。
也正因如此,馬步芳派遣精銳部隊重兵把守,想要守護這片陣地,那他們能行嗎?
我軍知曉沈家嶺的重要性,因此彭老總在戰役部署時,最關鍵也是落在這個地方。
他盯著地圖上的小山嶺,深知攻克沈家嶺,蘭州將不攻自破,整個西北解放也將勢如破竹,可要如何做?
承擔這個重任的,正是第4軍第11師,他們接到命令后,迅速進入陣地,開始了緊張的戰前準備。
四天之后,蘭州上空陰云密布,連綿秋雨如細針般刺向大地,我軍戰士身著被雨水浸透的衣衫,蜷臥在狹窄潮濕的戰壕中。
陰雨讓道路泥濘不堪,補給運輸極為困難,戰士只能以生芋頭充饑,喝雨水解渴。
但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士氣高昂,在白日里小心潛伏前進,在夜里則悄悄挖掘著戰壕,向著敵軍陣地靠近,終于逼近了敵軍陣地。
8月25日凌晨,天色還未放亮,沈家嶺上空陰云密布,隨著一聲令下,我軍戰士發起了猛攻,直接殺向敵人陣地。
但敵人依舊頑強抵抗,陣地上的機槍、步槍火力全開,火光瞬間將黑暗天際照亮。
在這危急時刻,第32團負責爆破的連隊也遇到困難,他們負責炸毀外壕的峭壁,為后續部隊開辟進攻通道。
但多次爆破嘗試均失敗,敵軍的火力愈發兇猛,戰士不斷倒下,若再不采取行動,將會影響到后續的戰斗。
連隊指導員抱起三個炸藥包,向著敵軍據點沖去,子彈如雨點般向他襲來,他的身體不斷被擊中,鮮血染紅了衣衫。
他憑借著頑強的毅力,艱難地挪向峭壁,到達峭壁邊后,強忍劇痛將炸藥包貼在峭壁與身體之間,毅然拉響導火索。
隨著一聲驚天巨響,峭壁被炸出一個斜坡。我軍戰士們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機會,迅速沖鋒,成功突破敵軍外壕,將紅旗插上了敵軍的碉堡。
在戰線另一邊,第31團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他們不僅要應對密集的火力網,還要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艱難前行。
當敵軍的機槍瘋狂掃向我軍時,團長王學禮心急如焚,果斷親自帶領突擊隊,向著敵軍火力最薄弱的地方發起沖鋒。
在沖鋒過程中,王學禮身先士卒,但敵軍的增援部隊如潮涌來,拼死向我軍反撲。
只是敵據守的山勢地面坡度小,而且面積大,還有公路直通山頂,在迅速增援下,我軍只能暫時撤退。
在連番的攻擊里,不少戰士大多負傷甚至犧牲,于是轉入逐段爭奪交通壕的戰斗。
從第一道外壕到主峰陣地,有六七條五百米長的蛇腹形交通壕。如果能一節節地奪取交通壕,步步逼近,也能奪取敵人的主峰陣地。
敵軍依仗兵力多、地形熟進行拼死抵抗,但經過六七次反復爭奪,31團的戰士勇往直前,最終占領了第二道塹壕。
下午1時許,31團力量已出現不足,軍部立即下令進行支援,30團團長帶著部隊出發,連夜飛奔二十多里趕到沈家嶺,增強了攻擊力量。
恰好這時,敵軍又組織集團式沖鋒,很快逼近嶺頂,但得到30團的及時增援,31團在沈家嶺的陣地得到了鞏固。
可不幸的的是,敵人炮兵陣地開始向沈家嶺轟擊,一發炮彈落在31團團長王學禮身邊,他就此壯烈犧牲在一線。
到傍晚時分,在我軍持續的勇猛攻擊下,敵軍的防御主陣地終于被突破。
解放軍沖到沈家嶺北側約一里遠的崾峴處,終于攻占了沈家嶺全部陣地。
馬步芳之子等敵軍匪首見狀,丟下了自家的兵馬,離開廟灘子指揮所,分頭向西逃竄,可這能逃得掉嗎。
在沈家嶺失守后,馬家軍如喪家之犬,死出倉皇逃竄,然而他們沒想到,退路早已被截斷,這咋回事呢?
那條退路黃河鐵橋,早已被我軍提前占領。第19團戰士在鐵橋上,與敵軍殘余部隊展開激烈交火。
敵軍在絕望中紛紛倒下,有的倉皇跳入黃河,瞬間被湍急河水吞沒,有的則跪地投降。
馬步芳帶著殘兵敗將,沿著黃河邊的崎嶇小路,狼狽地向西逃竄,試圖尋找一線生機。
此后在漫長的逃亡中,馬步芳輾轉逃到了埃及,后來去了沙特阿拉伯,最終在1957年時病亡于沙特,再也無法歸故里。
與此同時,我軍部隊乘勝追擊,從蘭州各個城門蜂擁而入,戰士如摧枯拉朽之勢,向著敵軍發起全面進攻。
隨著政府大院、白塔山等戰略要地陸續被我軍攻克,城內的敵軍早已失去了斗志,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紛紛繳械投降。
在爭奪沈家嶺戰斗中,敵我雙方鏖戰十四小時,敵軍先后調用了所有能動部隊,但仍然擋不住解放軍的英勇沖鋒。
解放軍在蘭州攻堅戰中,全軍共計有十三名團以上干部負傷,其中在沈家嶺戰斗中受傷的就有八位,其中三位就犧牲在沈家嶺。
戰斗結束后,第11師集結于沈家嶺北坡時,還有戰斗力的不足千人,可見戰斗之激烈。
30團政委李錫貴、31團團長王學禮、32團副團長馬克忠等539人英勇犧牲,1376人負傷,為蘭州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彭老總高度稱贊第11師,夸贊第四軍打開蘭州鎖鑰的功績,第一野戰軍更授予31團為英雄團的稱號,并贈予了題有勇猛頑強的錦旗。
8月26日,蘭州城徹底解放,此戰以我軍的全面勝利結束,我軍共殲敵一萬兩千余人,俘虜一萬三千余人。
然而這場勝利之烈,是無數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軍傷亡近九千人,其中三千余戰士犧牲,倒在了新中國成立的前夜。
蘭州戰役的勝利,全面徹底瓦解了國民黨在西北的防御體系,為后續解放整個西北鋪平了道路,標志著西北地區的解放進入新的階段。
隨后我軍乘勝追擊,如秋風掃落葉般,肅清了西北地區的國民黨參與勢力,讓大西北這片廣袤的土地,終于重歸人民的懷抱。
漫步在蘭州這座繁華的西北重鎮,感受著黃河兩岸的美麗風光,享受著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時,人們始終忘不了,那些為了解放蘭州而犧牲的戰士。
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正是有了他們的奮斗,才有了偉大祖國的繁榮與昌盛。
他們的精神永遠閃耀在歷史的天空,成為人們心中不朽的豐碑,激勵著人們不斷前行。
聽到這兒,您有何感想,歡迎關注留言評論。
參考資料:
【1】蘭州黨史網.《沈家嶺戰斗綜述》.2019-12-13
【2】學習強國.《沈家嶺攻堅戰:我軍如何打開蘭州“鎖鑰”》.2022-03-08
【3】百度百科.《沈家嶺戰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