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濟南亮出了一張“新牌”,很甜!
據濟南官方媒體天下泉城客戶端報道,5月16日,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正式發布“泉果飄香”品牌,并啟動首屆濟南特色林果嘉年華系列活動。
“泉果飄香”這一區域公用品牌正式對外亮相,并且發布了泉城采摘指南和線上采摘地圖。
同步揭開序幕的還有首屆濟南特色林果嘉年華系列活動,5月至10月,各區縣聯動推出十大主題采摘季,品種涵蓋櫻桃、蜜桃、蘋果等時令鮮果,串聯130個采摘園區,打造“月月有鮮果、全城可體驗”的產業格局。
同時還特別推出十大“采摘+”特色體驗:鮮果品鑒、自然教育、果園露營……提供“吃、喝、游、住、購”一站式體驗。
北緯君看了濟南這一套“組合拳”,很動心。
動心,不僅是因為那一季接一季的新鮮水果,更因為濟南對于林果產業的用心。
“泉果飄香”,濟南需要用好這張牌。
02
看了泉城采摘指南,北緯君心里其實是有些驚訝的,原來濟南不僅有如此之多的泉水,還有種類如此之豐富的水果。
濟南曾發布過一組數據:
預計到今年底,濟南市經濟林總產量將達到75萬噸以上,林業總產值達200億元。
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相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透露,“2025年,濟南市將通過激活森林經濟動能、夯實林果服務基礎、擴大行業品牌影響、推動智慧化服務建設等一系列措施,推動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看來,“泉果飄香”就是其中的關鍵一招。
在“泉果飄香”這四個字后面,還有四個字:“飄香全國”。
二者結合,便是首屆濟南特色林果嘉年華系列活動的主題。尤其后面四個字,也展示了濟南的信心與決心:
濟南不僅能夠憑借“千泉之城”聞名于世,還能憑借“泉果飄香”在全國闖出名堂。
03
更重要的是,林果經濟很有潛力。
從櫻桃到葡萄,從蘋果到蜜桃,林果經濟以其獨特的生態與經濟價值,已經成為撬動鄉村產業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支點,是兼具“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重屬性的經濟形態,一顆“小果子”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綠色引擎。
如今的林果經濟遠不是農戶“種果賣果”。
例如,濟南市南部山區柳埠街道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不斷提高“源味南山·南山好時節”系列采摘節知名度,已經成為濟南鄉村旅游的一大亮點。
“種果賣果”,只是初級形態,如今是向全產業鏈要效益。冷鏈物流、數字農業、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讓一產“接二連三”,形成了“果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的增值鏈條。
北緯君注意到,在首屆濟南特色林果嘉年華系列活動期間,濟南還將結合各區縣(功能區)林果采摘,融入當地吃、喝、游、住、購等特色元素,整合發展林果“采摘+”經濟,開展十大“采摘+”系列活動。
這就是讓一產“接二連三”的有力舉措。
04
近年來,濟南的林果經濟發展很迅速,實招很多:
堅持市場導向,立足濟南實際,引導發展綜合性狀優良、填補市場需求、效益突出的時令特色鮮果,指導提升林果標準化示范園10處;
支持區縣舉辦馬山雪桃、萊蕪櫻桃、五峰山櫻桃、張夏杏花等文化旅游節,著力繪就三產融合“新圖景”;
持續放大“園·林市集”品牌,拓寬企業參與面,把林下經濟種植(養殖)園區、基地、企業及家庭農場納入市集商戶體系,豐富市集業態,2025年預計舉辦園·林市集20期,惠及林農、果農、林企200余家;
建立“濟南市特色林果智慧服務系統”,動態更新林果基礎數據;為市民提供特色林果賞花、采摘等服務信息,增加市民休閑旅游好去處;
建立林果產品線上展示及銷售平臺,方便廣大市民第一時間了解并購買到本地優質新鮮林果產品,不僅助力果農增收,而且豐富市民的“果盤子”。
種種舉措之下,濟南的林果經濟駛入了快車道。
05
過去常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只要產品好,就不怕沒人知道。
但是在“信息爆炸”的傳播環境下,這個傳統認知正面臨顛覆性挑戰。“酒”再香,也可能面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窘境。
“泉果飄香”將“泉城”文化符號與林業、農業深度融合,作為區域公用品牌推出,讓來自濟南各個角落的時令鮮果有了一張“身份證”,就更能發揮品牌聚合效應,這樣也更能形成合力,讓“泉果”飄香全國。
品牌不僅是產品標識,更涵蓋全產業鏈的品質保證、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
“泉果飄香”不僅能讓市民游客體驗到鮮果的香甜可口,更能在林果間深度體驗這座城市的魅力。
來源:“城在北緯36度”微信公眾號
編輯:姜富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