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風戰機以其百分百的導彈攔截率征服全球,西方世界開始反思自家高大上的軍工產品,是否真的能應對21世紀的現代化戰爭。只是有三架陣風被打下來,為什么歐美的反應這么大呢?
因為它是歐洲當下空軍力量的中堅,歐洲沒有自研五代機,手上只有陣風、臺風,這是歐洲空軍最后的門面。
陣風戰機的研發時間很早,年齡比殲10要大很多。
1979年,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開啟多方合作,想推出一個歐洲聯合戰機計劃,然而,這幾個國家由于在機身重量、發動機選擇等方面存在分歧嚴重,于是,法國在1985年決定退出聯合研制計劃,自行研制第四代戰斗機,也就是陣風多用途戰斗機。
法國這么做也有它的底氣,由于本國在二戰時工業底子并沒有被破壞,因此還保持著較為完備的生產體系。
退出聯合計劃后,法國政府決定以達索公司的ACX為原型單獨開發陣風戰機。
1986年7月,陣風A型原型機首飛,此后,項目經歷了多次試飛與改進。1990年,換裝M88發動機的原型機完成超音速試飛。1997年1月,法國正式下訂首批陣風戰斗機,四年后正式交付法國空軍。
在陣風戰機的研發過程中,眾多公司參與其中,發動機由法國斯奈克瑪公司提供,采用M88系列渦扇發動機,其推力指標等性能出色。雷達系統方面,陣風戰機最初采用RBE2無源相控陣雷達。到了2012年,首架配裝生產型RBE2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陣風交付。航電系統由泰雷茲公司等參與研制,實現了飛機管理、傳感器管理和任務管理的高度綜合。
相比于印度的“猴版”陣風,法國自用版陣風的性能出色。從基礎性能來看,陣風戰機最大飛行速度達1.8馬赫,實用升限1.68萬米,作戰半徑1850公里。陣風采用的三角翼加鴨翼氣動布局,翼載低,能改善起降性能,使戰機在空中完成復雜的戰術動作。
RBE2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有效探測距離為150—180公里,電子波束可視角度為飛機軸線正負70°,可同時跟蹤40個目標,并打擊4—6個目標。
在火力配置上,陣風戰機擁有14個外掛點,最大掛載能力超過9噸,可掛載空對空、空對地、空對艦等導彈,如米卡、流星空對空導彈,阿帕奇空對地導彈,還能掛30萬噸級核彈頭導彈進行空射。
特別要說的是這個流星空對空導彈,這款導彈射程在2016年來了一次大提升,目前最先進版本是block4,射程據說有400公里,擁有AI篩選功能和雙模導引頭。這款導彈印度空軍并沒有,他們手上的流星空對空導彈還沒有巴軍的霹靂15E射程遠。
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國防能力是買不來了,別人肯賣的,就不可能是最好的。和平時期可以應付一下,戰時生死攸關,導彈和飛機的性能差一點都不行。
當然,作為一款四代半戰機,陣風的確是合格的,可是它太關注多任務性,這個也要,那個也要,既要又要的結果就是什么都沒做好,沒有突出的地方。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法國國力不允許搞多種飛機,我國有殲10、殲20注重空優、殲16用作多用途戰機,而最新出來的殲15T則是艦載機,還有攻擊11等等無人機,這么多分類是一件奢侈的事。目前只有中美能這樣發展,連俄羅斯都差點意思。
現代空戰不是一對一式的決斗,勝負要看交戰雙方的體系強弱。這個是現在各國空軍的共識,以前這個共識一直都停留在紙上,而此次印巴讓這個共識具象化了。
本次空戰中,由紅旗9B發現目標,把信息傳給后方的預警機和殲10CE,然后戰機在全程無線電靜默,雷達不開啟的情況下發射霹靂15E,然后預警機引導導彈攻擊。
印軍的陣風這時在干嘛呢?還在躲紅旗9B的雷達照射,在沒有任何預警告知的情況下,霹靂15 E已經飛過來了,再厲害的飛行員也難躲。A發現、B發射、C導引,共享數據鏈是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