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印巴沖突,印度損失慘重,全世界都看在眼里。然而在印度國內卻是另一番景象,不但舉國狂歡“勝利”,還邀請70國武官通報“勝利”成果,可是卻唯獨把中國和土耳其拒之門外。
印度這場自導自演的“勝利大戲”背后,到底隱藏著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5月13日,印度執政黨人民黨宣布在全國范圍啟動為期10天的愛國勝利宣講活動,旨在強調“朱砂行動”的成就。
與此同時,為了配合莫迪政府的輿論宣傳,印度國防情報局局長拉納親自主持了一場簡報會,向70國武官吹噓“朱砂行動”的戰果,把戰場失利包裝為“里程碑式勝利”,意圖在國際上進一步強化印度的“勝利敘事”。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印度軍方這次大張旗鼓的通報“勝利”戰果,其實就是在掩蓋在本輪印巴沖突中的失利。至于巴基斯坦宣傳的勝利,什么擊落印度6架戰機、摧毀S400防空系統等,在印度眼中全都是謠言。
很顯然,印度對這次的沖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按照印度的說法,他們雖然損失了幾架戰斗機,但是實現了作戰目標,所以依然是“勝利者”。
印度的宣傳能力和自欺欺人的本事還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不得不服。
不過,細心的人很快發現,這場看似盛大的國際簡報會卻少了兩個關鍵國家的身影——中國和土耳其。印度給出的解釋是中、土兩國在整個沖突期間“對印度持非常公開的批評立場”,其實這完全是在睜眼說瞎話。
先不說土耳其的態度,中國自印巴沖突爆發后,就一直在努力勸和、呼吁和平,所以印度的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腳。事實上,印度不邀請中、土兩國,主要是因為中、土都與巴基斯坦有著密切的軍事合作。
在本輪印巴沖突中,巴基斯坦使用的主力裝備全都是中式武器,還出動了大量土耳其無人機,因此,中、土兩國都能從巴方那里獲得更多的沖突細節。
印度心里非常清楚,他們在此次沖突中并沒有占到便宜,所謂的“勝利”根本就經不起推敲。一旦邀請中、土兩國武官,他們要是不說話還好,萬一在簡報會上提出一些讓印度下不來臺的問題,戳穿了印度精心編織的“勝利謊言”,那就要在全世界面前顏面盡失了。
因此,為了保險起見,干脆就不邀請中、土兩國武官。不過,印度這種刻意排除中、土兩國的舉動,實際上恰恰暴露了其心虛與不安,反而更讓國際社會懷疑其真實戰果。
印度如此上躥下跳地賣力表演,其實也是無奈之舉。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實際上反而暴露了印度社會的深層困境。作為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自建國以來就缺乏共同的國族認同,只能通過“大國幻想”掩蓋社會矛盾,維系國家凝聚力。
莫迪執政后,積極推行印度教民族主義政策,試圖以宗教來凝聚國家共識,短期內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也加劇了宗教矛盾和族群沖突。
對于印度政府來說,承認失敗可能會引發內部動蕩,動搖莫迪政府的統治基礎。因此,這種“精神勝利法”已經成為了印度應對內外壓力的一種常用手段。
印度自詡為軍事強國,可是在這次沖突中卻損失慘重,直接讓印度的軍事神話破產,還曝光了萬國牌武器帶來的戰斗力低下問題。此外,印度在從美、俄、法等國引進武器裝備時,其采購價經常要高于其他國家,印度國內一直有聲音質疑軍方是否吃回扣。
現在印度在本輪沖突中失利,國大黨等反對派很可能舊事重提,以此來攻擊莫迪及其領導的人民黨。出于維護自身統治的需要,莫迪政府也不能承認失敗,必須拼命塑造“勝利”形象。
贏就是贏,輸就是輸,承認失敗并不可恥,而是為了知恥而后勇,在下一次獲得勝利。如果自欺欺人、閉目塞聽,最后只會遭遇更大的失敗。
2019年印巴沖突時,印度損失一架米格-21戰機,飛行員阿比南丹也被俘虜,可是印度卻宣稱阿比南丹擊落了一架F-16,還把他塑造成了國家英雄。正是因為沒有正視2019年的失敗,盲目自大,印度才會在6年后遭遇更慘重的失敗。
短期來看,印度的這套“勝利敘事”安撫了國內的民眾,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有利于和平。可是從長遠來看,會極大助長印度國內的極端民粹主義,裹挾印度的對外政策,讓印度政府變得越來越激進和具有攻擊性。
印度這種“喪事喜辦”的外交表演,不利于從根本上解決和巴基斯坦的矛盾,也會影響南亞次大陸的和平與穩定。
謊言總會有被戳穿的時候,為了真正獲得對巴軍事勝利,印度肯定會加強軍事準備,南亞地區可能會陷入更危險的軍備競賽。一旦印巴再次爆發沖突,其規模和烈度很可能會更大,而缺乏反思的印度可能會再次失敗。
消息來源:
環球時報:印度向70國外交官通報 2025-05-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